外物与自我

2018-01-09 19:43吴建兴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梭罗王者眼光

吴建兴

思辨主题说

“外物”即“自我”以外的世界,可能是“我”的对立面,也可能是“我”存在的重要条件,也可以是“我”追逐的目的、对象。“物”可以是人赖以生存的实体性器物,也可以是金钱、权力、名声等极具诱惑力的非实体对象。在这个商业化与现代化的社会,如何妥善处理“物我”关系,具体极强的现实意义。

高考链接

2017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思路点拨:“车”是物的一种,写“车”离不开“人”,“人”是“车”的发明者、使用者,“车”是人的宠儿,当然有时候也让人烦忧。不管是见证发展,承载世间真情,还是折射观念变迁,蕴含人生哲理,实际上这则材料处处离不开“车”与“人”的关系,也不妨作为审题立意的切入口。

主题阅读

思辨提示:先贤管子曾说“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应该说,君子使物是对事物的利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它强调了自我价值、精神的独立,强调了人是物的主人,物受人支配。这与“人对外物要有一点敬畏心”是不是相矛盾?从这个层面说,如何全面理解“物与我”的辩证关系非常重要。

人对外物要有一点敬畏心

□徐迅雷

有个“90后”男子,第一次坐飞机,从三亚飞广州,飞机都落地了,这老兄竟然去紧急出口把逃生门给扳开了,而且逃生门打开后,充气滑梯也自动展开,惹出了一场大麻烦。

大概应验了那句老话——“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这是一个第一次坐飞机的年轻人,对于乘坐飞机属于“无知一族”,而并非故意。报道说,“事发航班因航空管制延误一个半小时,工作人员后来了解到这位乘客赶时间急着回家,打开逃生门是想从那里下飞机”,我想这个解释也不见得准确靠谱,个中关键,恐怕是他“误以为”。

“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畏”。飞机上天,安全第一,这安全可是天大的事,当真是人命关天,作为乘客多少得有点敬畏畏惧的心理吧。可是,多少国人是“无所畏惧”的?不久前,发生了一起著名的事件:在瑞士苏黎世飞往北京的航班上,两名中国乘客就有本事进行“空中斗殴”!这架空客A340载有200名乘客,当时已飞行了六个多小时,都快飞到莫斯科上空了。为了航班安全,飞机被迫返航。这两个中国男子,一老一少,一个57岁,一个27岁——你说他们牛吧?

一个没有教养、缺乏素养的人,是不会有多少敬畏心的。我们一直以来缺乏公民素质的教育,缺乏敬畏心性的养成。没有修为,就不会尊重他人;没有敬畏,就不会尊重他物。由此,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就不会产生多少“正能量”,而会让“负能量”充斥天地人间。

人之为人,总得有点敬畏之心,官员要敬畏民意,公民要敬畏法制,凡夫要敬畏万物……一个人,最可怕的是,没有素养,没有信仰,没有情怀,没有宗教,没有敬畏,没有关爱,只有物欲,只有暴戾,只有怨怼——如此带来的,是如何的世界,是如何的社会?

人的敬畏心的养成,与有没有信仰密切相关。有信仰的人是有灵魂的,有信仰的人是有敬畏心的。没有信仰,就没有谦卑敬畏,就没有自我约束,就没有道德法则,就没有仁爱情怀,就没有良心人性,就无法取信于众,就无法服务于民。

思辨总结:人不应只等待着命运的主宰,而应学会做命运、做生活的主人。“君子使物”是物尽其用,使君子品性等各方面更趋于完善,这无疑是合理的,是我们应追求的目标。就好比“无知”的小伙子也有权利坐飞机,但另外一方面,习惯于强调人是物的主人,而忽视了物对人的制约,忽视尊重客观规律的重要性,便会陷于虚妄之中了,文章中小伙子的想当然就是受这种心理支配。一分为二地说,人应有支配、掌控事物的能力,能善于使物;与此同时,也应尊重事物的客观規律,此乃人与物相处的辨证之道,从而达到物与我的统一。

思辨素材库

名言素材

1. 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黑格尔

2. 物质越丰裕,我要的却越少;许多人想登上月球,我却想多看看树。——奥黛丽·赫本

3. 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而天下竟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陈继儒《小窗幽记》

新闻素材

“王者荣耀”或成亡者农药?

因为游戏“王者荣耀”,杭州一名13岁的男孩儿和父亲发生口角,一言不合,居然从四楼一跃而下。杭州一所中学的老师发表文章《怼天怼地怼王者荣耀》,对王者荣耀进行了控诉。腾讯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这款游戏的玩家中,11岁至20岁的玩家比例高达54%。还有媒体曝出江苏官员三年砸在网络游戏上1500万元,其中贪污、索贿近700万元的新闻,引发热议。后人民网和新华社连评《王者荣耀》,引发了公众的关注,腾讯股价也随之暴跌。但也有评论家指出,“王者荣耀”无罪,问题出在痴迷者自己身上。

经典素材

晴雯撕扇

“晴雯撕扇”是《红楼梦》中很精彩的一节,这一情节既写晴雯性情,也反映了宝玉对“物”的态度:“你爱打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地碎了也可以使得,只是别在生气时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

考场链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当今世界,“富有”成为成功的代名词。有人说:“能决定我们是否富有的,不是我们已经得到的,而是我们尚未拥有的。关键在于你的眼光和态度。”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少年莫惧岁月长endprint

□一考生

何为富有,何為成功?在青年人的眼中,“富有”早已不仅仅指家财万贯,精神的富有,才是真正的成功。而精神富有,在我看来,就是认定目标,执着追梦,莫惧岁月长。(单刀直入,切中总话题“富有”之肯綮)

人很少能知足,总想着拥有更多,这有何错呢?人总该有个愿为其奋斗的目标,在向尚未拥有之事物前进时,眼光更加高远了,态度也随之端正。所谓眼光,就是一个人的目标和看待事物的方法;所谓态度,则是他的努力,为此付出的过程——眼光和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和追求方法,由此,人才能不懈追求,使精神富有。(扣住关键词,解释了材料中的关键词“眼光”和“态度”,并且简洁地阐释了其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由此便不由得想起瓦尔登湖畔的梭罗了。他丢下一切,独居瓦尔登湖,自己种地、造屋,在自然中收获自己在城市里不曾有过的体验。有人将梭罗与陶渊明相类比,我以为不然。陶公是遁世的隐士,而梭罗不遁世。甚至,他在湖畔闲居时写下的文字中还能看到他对于精神目标和道德准则的思考。他的眼光,在湖畔,在林中,在自然里获得提升。看似闲居的他,仍然朝着自己内心的精神殿堂迈步。所以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清华大学将《瓦尔登湖》送给每一位新生作为入学礼物的原因吧——学习梭罗,明确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眼光。(以“梭罗”为例,论证“明确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眼光”,同时与陶渊明作对比,与清华大学赠书《瓦尔登湖》相勾连,强调人应该积极入世而不能消极遁世,为后文张本)

在这之后,还需要有执着的态度。屈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名言激励着古今无数学者们为自己定下的目标而努力着。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已90岁高龄,却仍然每天坚持翻译至深夜,他说自己这是在“向黑夜偷时间”。相信在黑夜的孤灯下,许老内心依然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吧,不惧前路漫漫,不畏在那“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的无人之境探索前进。

梭罗富有么?以物质上的定义来说,连屋子都要自己动手盖的人,一定不是;许老富有么?或许那么多的翻译为他带来的钱财还不及某些当红小说家的收入。但他们和千千万万为梦想不懈努力着的人,都是富有的,因为他们“尚未拥有”的目标远远高于钱财,他们的眼光和态度超乎常人,更是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少年莫惧岁月长,因为只要愿意为梦想努力,只要坚定自己追求的,精神的富有总能达到。(点到材料中的另一对矛盾“尚未拥有”和“已经拥有”)

鲁迅在《热风》中有这么一段: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即便在黑夜里,也要做那萤火。或许我们不再有五四时期青年们那种面对困难的机会,但是做事、发声,踏实地努力,执着地追梦……这些,是不管何时何地都能做的。既然青年一代早晚会肩负起社会责任,那么何不让自己“富有” 起来呢。个人的成功,终会变成社会的成功,一个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社会,在于每一个人的坚定眼光和执着态度。(思维向纵深漫溯,提出“富有”是个人的成功,更应该最终变成社会的成功)

彼时当年少,莫惧岁月长。(照应开头,点题)

高分启示:文章审题准确,立意深刻,结构严谨,语言晓畅,是一篇可模仿、可学习的优秀考场作文。文题化用唐明皇李隆基的小令《好时光》中的句子“彼时当年少,莫负好时光”,贴切而富有书卷气。文章开头概述材料,干净利落提出中心论点“精神富有,在我看来,就是认定目标,执着追梦,莫惧岁月长”。

文章注重逻辑,注重思辨,在论述中层层递进,步步为营,深刻而全面地诠释了论点。多样化的素材为作者信手拈来,可见作者阅读功底。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行文中展现出的思想境界与青年的担当品质,这亦使得文章大气磅礴,具有感染力。

(编辑:李跃)endprint

猜你喜欢
梭罗王者眼光
经年守护,静待“王者归来”
谁是王者
跳跃王者
王者之风
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
心态决定眼光
看医改 医患各有眼光
想着孩子的眼光
事关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