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2018-01-09 19:49黄学彦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3期

黄学彦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进入“新时代”。作为适应“新时代”的中国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数学思维活动,更离不开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对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 小学生 数学 创新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进入“新时代”。作为适应“新时代”的中国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数学思维活动,更离不开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感”入思

我们可以从具体的感性材料入手,逐步升华,促进学生的思维。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对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由于这方面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等原因,因而我们只是重视了“算”放弃了这样一个抽象思维训练的机会。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形象是数学抽象思维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信息来源。平时的日常教学时,我们应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2以“引”扩思

人的思维分为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形象思维,一是抽象思维。抽象思维呈现出多向性的四个显著特征,即顺向性、逆向性、横向性和散向性,散向性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发散性思维或者创新思维。我们可以通过教师讲述、教学训练、专题引导和巩固强化等各种途径方法,把小学生由现有的以形象性思维为主逐步转向抽象性思维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小数中有许多“一题多解型”,这对于开发智力、拓展发散性思维、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3以“趣”激思

兴趣指兴致,它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兴趣是学生自己最好的老师,是他们求知的内在动力。实践研究证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以发挥百分之八十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百分之二十。要让学生乐于思维,就必须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进入认真独立思考的境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益。

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讲,我们要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授课艺术,优化教学情境和教学方法。个人的工作实践表明,当我们授课时情绪饱满,课堂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就能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寓理于趣,以趣激思,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同时,我们要不断变换授课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在听课时都能感到新鲜、亲切、有味、直观、生动,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愉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诱发他们积极思维。

4以“情”促思

情感是师生双边活动与沟通交流的粘合剂,是教与学的砥柱,它直接影响教与学的有效性。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教师只要以真情和真心给他们精神上的满足,就能给他们学习的力量,激励他们奋进。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学过程既是师生共同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教师对学生充满希望和爱,“爱生如子”,师生之间顺其自然产生情感认同,他们就一定会把教师的要求和教学目标内化为学习的动力和需求,亲其师信其道,爱其所教。

5以“题”练思

我们可以增设问题坡度,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潜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也作为认知的对象,理解、总结自己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解题策略。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操作,学会思考。教学设计适当的问题坡度,架设必要的桥梁,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明确方向,越過障碍,主动探究。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以通过教师启发设问,这个规律是在数的个位上呢?还是其它地方呢?让学生观察到像 “43、63、95、93,”中“43和63个位相同,但63能被3整除,而43却不能”, “95和93十位相同,但93能被3整除,而95却不能被3 整除”,说明规律并不在单个数位上。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能被3整除的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之间有什么特征呢?在学生的议论中,教师不要让学生漫无目的地争论,可适时地给予帮助和指导,启发学生试着将各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看和有什么特点。

6结语

新时代,新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把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优秀人才作为我们的目标。新时代人才的首要标志就是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通过以“感”入思、以“引”扩思、以“趣”激思、以“情”促思和以“题”练思来实现。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也是新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郭思乐,喻伟.数学思维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 李伟.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6(06).

[3] 吴利.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初探[J].小作家,2016(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