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红色旅游经济四瓶颈亟待突破

2018-01-10 09:54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广西大学我区红色旅游

(广西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0)

广西红色旅游经济四瓶颈亟待突破

赵丽娟

(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0)

一、旅游交通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我区红色旅游资源主要呈点状分布于桂西、桂西南、桂北和桂西北20多个县市,景点较分散,且大多分布在偏僻的边远山区,经济基础差,交通基础建设滞后,开发利用不足。截止到2017年,作为我区四大红色旅游基地的河池市金城江机场拥有直达航班仅2趟,来河池的航线大多需要中转,加上河池至今仍未通火车,交通方式单一。游客只能选择自驾游或者汽车。且景区配套设施落后,住宿、购物、娱乐基础设施不完善。据统计,东兰县v内四星级以上酒店数量为0,三星级酒店仅3家,难以满足现代游客需求。

二、资金投入相对紧张,融资体系有待健全

2016年我区每年投入到红色旅游发展资金达3000万元,而但与井冈山、延安等国内红色旅游圣地相比,整体资金投入还存在较大差距。去年延安启动“2016中国延安红色旅游年”,投入90多个亿用于革命景区维护改造、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另外,现阶段全区红色旅游景区开发模式仍以政府为主导,社会资本投入仍然偏低。2017年上半年我区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补助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旅游项目6720万元、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旅游项目6020万元,而投放在东兰红色景区项目建设仅安排了3500万元,投放资金严重不足。

三、旅游产品较为单一,文化资源挖掘不够

当前我区红色旅游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的文物展示和陈列,产品缺乏整合与包装,缺少动态的、游客参与式的项目。据了解,百色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景点如百色起义纪念馆、粤东会馆等旅游方式以游览参观遗址遗物为主,旅游形式单一、对游客的吸引力不高,游客停留时间短。调查显示,2016年我区红色旅游景区游客平均停留天数在2天以下。另外,旅游开发未能充分体现我区区域文化特色,缺乏深层次的挖掘和传承。红水河流域是我区本土文化的摇篮,同时涵盖红色文化、文学资源和艺术资源。然而其红色旅游景区单单为伟人事迹的文字图片资料展示,未能创新地把红水河流域民族文化如坊间歌谣、舞蹈、民间工艺融入到当地红色历史文化中。

四、旅游专业人才匮乏,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红色旅游的特点是以红色文化资源为支撑,具有以史为鉴、以史育人的教育意义。发展红色旅游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素养,特别是导游从业人员的讲解既讲红色精彩又要传红色基因,让游客铭记历史、领会革命精神。据调查,2016年我区旅游从业人员达675.42万人,其中大专及以下人数占比高达72.3%,整体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另外,导游普遍停留在对当地红色历史了解的层面,讲解中常见照本宣科现象,缺乏专业的教育和培训。

五、建议

一是加快完善红色旅游交通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便捷发达的交通网,构建集“住、行、玩、乐、学”于一体的精品红色旅游体验服务体系。二是加大对红色旅游项目的财政支持,举办红色旅游招商推介会,引进外资;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协助红色旅游项目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系。三是借鉴外地红色旅游发展先进经验,结合我区红色历史整合红色旅游要素资源,创新开发红色旅游项目,丰富红色旅游产品。四是举办红色旅游专项培训班,开展红色旅游导游大赛,提升红色旅游管理人员、导游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赵丽娟(1994-),女,汉族,广西桂林,在读研究生,广西大学,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广西大学我区红色旅游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广西大学为毕业生制作今昔对比照
广西大学广西创新发展研究院简介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第41卷总目次
权力控制:权力清单制度背后的公法思维
浅谈动物疫病监测及我区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地方高校图书馆对我区“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