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物流产业效率评价分析

2018-01-10 13:15莫小泉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区域物流物流产业

莫小泉

内容摘要: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助推器”,区域物流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区域物流产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区域物流系统中发挥着整合物流需求、集约物流资源、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作用。近些年,我国一些省市、自治区盲目投资物流产业,造成物流产业效率低下。因此,本文通过从区域物流产业效率分析入手,进而对我国各地区物流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应从合理规划物流产业及运输体系等方面来入手提升我国区域物流发展水平。

关键词:物流产业 区域物流 效率测度

区域物流产业效率内涵分析

(一) 产业效率内涵

基于前人对效率的研究,不少学者开始对产业效率进行了界定。何大昌(2002)认为“产业效率是在特定的产业内,以生产可能性边界作为标准,衡量一个产业在雇用了最优要素资源时的潜在产出增长”。一般而言,产业效率是指该产业将投入转换为产出的有效性程度,即在产出一定或投入一定的情况下是否具有最小投入或最大产出。因此,本文认为既定时期内的区域物流产业效率是指在一定时期的一定经济区域范围内,将该区域物流产业所投入的要素资源转换为物流产出的有效性程度。也就是说,当物流资源投入一定时该区域的物流业产出能否达到最大;以及当该地区物流业产出既定时,所投入的物流资源能否达到最小。

根据上述的效率理论可知,效率的提高是配置效率与技术效率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由于我国目前各区域物流市场存在较大差异很难达到统一,以及现有的统计资料在物流资源要素价格方面并没有完整的记录,这些都使得物流资源投入要素的价格信息较难获取,因此导致物流资源的配置效率难以计算。此外,根据对现有文献研读发现其对效率的考察一般都是针对技术效率,若无特殊说明,所指效率均是指技术效率。因此,本文所研究的物流产业效率也指的是物流产业的技术效率。

(二)区域物流效率重要性分析

物流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在国家出台的“十五”与“十一五”规划中,物流也都被列为大力发展的重点产业。据资料显示,“九五” 时期物流业固定资产年均增速是15.5%,而“十五” 期间则达到了19.7%,增速加快了4.2%,这是物流业高速增长的直接体现。

增长体现在效率。效率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是衡量产业运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者的技术效率水平是提高效率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技术效率是衡量资源投入产出的利用效率,是衡量在既定技术水平下,其能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达到最小投入或最大产出。配置效率是指在现有生产水平下,当价格固定时,组织能否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最优投入。目前我国物流市场还不是很完善,各地区甚至各物流企业指定的物流价格迥异,因此获得相对有效的物流价格数据比较困难,因此本文的对物流产业效率的研究并没有包括物流配置效率。

目前我国物流业具有资本投入密集、能源消耗密集和污染排放密集的基本特征;改善物流效率对物流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而現在国家也正在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而物流效率的低下就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大量物流资源在投入过程中被浪费掉。因此,提升物流产业效率对当代中国物流企业存在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区域物流产业效率实证分析

(一)模型选择与概念定义

由于物流产业是一个具有多投入与产出指标的复合型系统,并且各指标间很难确定具体函数关系。DEA正适用于多个输入输出体系且各指标间不需确定具体函数关系的情境,因此这是DEA衡量物流产业效率的优势之一。下面将利用 DEAP2.1软件对全国各区域物流产业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相对值进行测算。DMU个数为31,投入与产出指标个数均为2,选取的导向为投入导向,输入2009~2015年样本数据。总技术效率即技术效率是当某个决策单元的产出保持既定不变时,以样本中最优决策单元为标准,该决策单元所能达到的最小投入。总技术效率小于1,表明该组织没有达到技术有效,当前投入产出组合点离最优投入产出组合有一定距离,在现有技术水平下仍有提高产出的可能性;总技术效率等于1,表明该组织达到技术有效并且位于最优投入产出集合上。总技术效率包括两部分即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且是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乘积。纯技术效率是组织由于管理和操作技术等因素影响的效率,而规模效率是由于组织自身规模因素影响的效率。

(二)实证分析

本文以纯技术效率来衡量我国区域物流产业效率,纯技术效率指在不考虑规模因素的情况下,各地每年能否有效利用生产技术使产出最大化,该值表示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改进生产技术和调整思想理念等方式来减少现有投入资源的浪费,提高效率。这里我们考察2009~2015年的全国各地区物流产业的相对纯技术效率,如表1所示。

同样,可以对表1的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得出2009~2015年间全国及三大地区相对纯技术效率的平均值,如表2所示。

通过表2,可以对2009~2015年间全国各地区纯技术效率进行具体分析。从表2可知,同上面分析的总技术效率一样,全国物流产业纯技术效率在2012年有明显跌幅;虽然之后有上升迹象,但整体平均水平仍偏低仅为0.717,说明全国各地对投入要素的有效利用率不高,这也是我国整体物流产业管理技术水平不高的体现。纯技术效率趋势整体呈现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2012年除外),另外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在这七年间呈波动状态。如在2009年与2012年,中部地区纯技术效率高于西部地区;但在2010年、2011年、2012年到2014年,均呈现中部地区纯技术效率低于西部地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中部塌陷”现象的存在。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纯技术效率不一定低于经济较发达的中部地区。由于本文研究的是相对效率,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可能会充分利用自己的那些相对比较落后的技术,因此可以获得超额的产出水平。相反,比较发达的地区虽然拥有相对先进的技术,但它们并非都能够有效运用已有先进技术来获得与之相应的高产出水平,这些均可导致物流产业的非DEA有效。这也表明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物流产业纯技术效率水平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同样根据表2,可以对三大地区所包含的省市物流产业纯技术效率进行具体分析:endprint

东部地区。可以发现2009-2015效率最好的是山东省,其在这七年中纯技术效率为1(全国排名第1),说明山东省能有效利用生产技术使产出最大化,也就是物流产业投入要素使用效率最高。而这些纯技术效率处于上游水平的地区则可以通过提高管理水平与改进技术等来使纯技术效率达到最优。对于纯技术效率处于中下游水平的省市,需要找出无效的根本原因,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加强内部管理和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等方式来减少投入资源的浪费,提高效率。

西部地区。宁夏与西藏纯技术效率均达到最优,七年中纯技术效率为1,与山东省并列全国第1。这也验证了前面所提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纯技术效率水平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内蒙古(0.858,排名6)、甘肃(0.823,排名9)这两个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处于全国上游水平,而其它几个地区则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由此可见,西部各地区纯技术效率存在严重不平衡,既有纯技术效率达到最优的宁夏与西藏,也有纯技术效率全国最差的陕西省。

中部地区。2009-2015平均值处于全国上游水平的仅有安徽(0.931,排名5),其它几个省份均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尤其是湖北省作为中部大省其纯技术效率为0.505,表明近七年间其浪费了近50%投入要素资源。中部地区拥有辐射八方的区位优势,具备发展物流产业的先天优势;但从分析结果可知,相较于其他地区,中部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并没有显示其应有的优势,可能原因是由于资源浪费比较严重,导致该地区既有的物流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提升我国物流产业效率的对策建议

由分析结果可知,我国在2009-2015年物流产业发展纯技术效率偏低,全国整体物流产业纯技术效率依次分别为0.758、0.731、0.728、0.666、0.687、0.722以及0.735。从这些数值可以发现,在2009-2014年,全国物流产业纯技术效率呈现递减趋势;在2014-2015年呈相应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很小。纵观这七年纯技术效率结果,发现其效率值均在0.7左右,说明我国物流资源投入要素的有效利用程度很低,而纯技术效率的低下也正是导致我国物流产业整体技术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純技术效率是物流企业由于管理和技术等因素所影响的效率,反应的是物流产业投入资源的有效使用情况。因此提升该效率的途径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建立合理运输体系。建立综合运输体系、合理协调各种运输方式是提升该地区物流产业效率的重要途径,如可以通过发展门到门运输以及多式联运,以及优化不合理运输路线以减少流通环节。此外,由于西部地区具备国有工业及军工工业的特点,故既可通过资产重组以加大国有物流企业产权改革和组织结构调整的力度,也可引导民营与外资等多种所有制经济投资物流产业以形成多元化体系。第二,由于一些物流企业的位置分布不合理,也导致浪费了不少资源与人力成本。因此,优化物流企业微观布局以达到对该地区物流产业内部各部门的合理协调。从经济合理的角度看,物流企业区位的选定应达到单位产品在区域内外的物流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最小,而所考虑的因素也包括如交通运输条件、储藏加工等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此外,从长远来看,物流企业布局分布不应仅限于满足自身企业最优化,有时还需考虑与之相关联产业的区位分布,以达到更好更持久的发展。因此,各地区应把战略重心放在优化物流产业外部环境与提高物流管理技术水平上,充分利用投入资源以提高纯技术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梅青,左迎年.首都圈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2.张锐.基于DEA三阶段模型的两型农业生产效率研究(英文)[J].经济数学,2012(3)

3.李谭,王利,王瑜.辽宁省港口物流效率及其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2(9)

4.梅川.基于DEA模型的我国物流公司绩效评价分析[J].物流技术,2012(7)

5.王维国,马越越.中国区域物流产业效率——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J].系统工程,2012(3)

6.肖丹,刘联辉.基于SE-DEA模型的广东城市物流效率评价分析[J].物流技术,2011(11)

7.胡桂成.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6(6)

8.何大昌.西方经济学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理论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2(6)endprint

猜你喜欢
区域物流物流产业
一起由质押监管骗取贷款的贷案及风险防范
区域经济环境下区域物流发展机理研究
区域农产品物流交通量分布预测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