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研学后教”课堂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2018-01-10 20:18郭凤屏
师道·教研 2017年12期
关键词:研学后教研学解决问题

郭凤屏

“研学后教”模式是基于当前国内的多种成功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升了学生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的研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利用有趣、生动、形象的课件、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有效的网络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一、应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往往从问题开始,好的问题是创新的源泉。因此,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模拟多种与教学内容适应的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数学情景,让学生去观察、思考,使他们面对各种现象时都有意识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研学后教”的数学课堂,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把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的多类型的数学信息材料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诱发质疑猜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对于真正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研学课堂中,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主题情境图,让学生对“什么气温时对头部散失的热量最多”这一问题提出疑问,学生从课件显示的情景中,学生抢着提出了疑问:分数和百分数能直接比较大小吗;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比较是否要统一成分数或百分数的形式;分数怎样化成百分数;百分数怎样化成分数;究竟是统一化成分数还是百分数更方便比较……这个片段通过挖掘知识本身的特点创设数学情境并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以老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独立思考,提出了紧贴本节内容的问题,激活原有的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和生活经验,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进而积极思维,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自主探究欲,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是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其核心就是让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其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的结论,更多的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展示交流等形式经历、体验知识产生的原始状态,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和方法,从而培养了创新精神。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更注重教学的实效性、互动性。“研学后教”课堂,通过恰当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及时予以指正,同时让学生展示各自不同的解题思路,对比各种思路的视角过程,交流评价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扩大思维的视野,激发起学生创造性的想法,丰富“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让其发挥思维的最大潜能。

在《圆柱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一课中,在设计探讨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研学活动时,笔者针对本课的研学重点,规划出简明清晰的探索路线,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把侧面展开,根据圆柱的特点建立圆柱表面积的概念,紧接着是探究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结合课件中圆柱侧面的几种动态展开图,通过实验、思考、推理和交流,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亲身感受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建模过程。

三、应用信息技术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从儿童思维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研学课堂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的思维能力,这更多地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道路上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提高学习能力的工具,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以生动、形象、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激活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的思维富有抽象性、灵活性、创造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研学后教”课堂中,要始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遵循“研学后教”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小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提高学习能力的工具,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知識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有效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责任编辑 徐国坚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学后教研学解决问题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