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风沙活动,还地貌风采

2018-01-10 01:33李慎中
求学·文科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风沙沙丘风力

李慎中

风沙活动是高考考查的高频考点,全国卷多次考查。以风沙活动为主题,既可以从整体性的角度,综合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天气、气候、植被、河流水文特征等地理要素,又能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考查风沙活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从人地协调的角度分析防治风沙活动的对策。

一、知能整合,意义构建

1.风沙活动的成因

2.风沙活动的危害

3.风沙活动的防治

二、典例剖析,习得方法

【例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思维路径】

【参考答案】

(1)(M處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观点A:会扩大。论据是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观点B:不会扩大。论据是M处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径流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三、借题发挥,知而获智

遇到风沙活动题时,可用地理因果关系来分析。“原因”是全国卷地理综合题设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意在考查考生对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解程度,以甄别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与水平。因此,在复习备考中,考生要高度关注“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的逻辑分析,笔者以上述例题为例进行说明。

1.从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成因

如例题的(2)题,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属于“多因一果”的逻辑推理。首先要锁定答题角度,“风大、风多”是“易起沙”的影响因素,然后结合图文信息以及该区域的区域特征从地形、气候、植被等角度由果溯因进行综合分析:

2.从地方综合的角度进行因果推理

如例题的(1)题,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以“M处”作为落脚点,需要从空间联系的角度进行推理判断:根据图示河流、东侧山地与M处的位置关系,从流水作用、风力作用两条线索进行“从结果到原因”的逻辑推理。

3.从时空综合的角度执因索果

如例题的(2)题,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该题属于时空综合的原因分析。解答试题时要抓住时间和空间的“特殊性”进行综合分析:空间——H县城附近地处狭窄的河谷地区(狭管效应显著),河谷呈西北—东南走向(与冬季风风向一致,对风的阻挡作用小);时间——冬春季节,冬季风(西北风)风力强劲。

高考多以“成因——危害——治理”为主线考查真实情境下的风沙活动,侧重对考生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考查,考查的角度通常为:在特定区域中影响风沙活动的因素有哪些,风沙对当地的人类活动有何危害,应如何因地制宜防治风沙,等等。请同学们结合前面的典例分析和思路引导,了解试题特点并掌握解答策略。

猜你喜欢
风沙沙丘风力
沙丘
风沙地区公路路基防护措施初探
会弹琴的沙丘
东明县风沙化土地监测与治理
沙丘
大型风力发电设备润滑概要
高考试题中“风沙、河沙”知识点的解读
国庆记忆
如何选择风力发电机组的CMS系统
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