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018-01-11 13:55开浩
山东青年 2017年7期
关键词:桐城市农村电子商务电子商务

开浩

摘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是“互联网+农业”的跨度融合,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平台;发展农村电商是桐城市乃至安徽省农村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和保障农民增收的首要举措。以安徽桐城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为例,认真分析了目前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对策举措。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桐城市;电子商务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6.3%。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的全覆盖,农村网民急剧增加,成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坚实基础。据统计,2014 年我国农村网民占全国网民的26.6%,有网购经历的农民占40%。为改变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发展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一条重要途径。目前,在政府政策与资金支持下,国内各大电商企业都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建立了农村电商网络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不断改善农村电商的基础设施和运营环境。近年来,电商产业有力推动了桐城市农贸产业的发展,对农民增收、农业增产、村貌改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 目前电子商务在桐城市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2015年初,安徽省县(市)级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桐城市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营。3月8日,阿里巴巴桐城产业带正式上线,上线以来,运营成效十分突出,273家企业店铺上线运营,已举办3场大型网络促销活动,销售额达到8000万元。9月19日,京东集团签约入驻,京东桐城服务中心正式开业,该中心作为一个集产品展示,网上下单、售后服务、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同时也是京东乡村推广员的招募和培训基地,为桐城农村电商发展开启先河。目前,京东已经在该市同步建立多个乡村服务网点,淘宝科技等电商企业入驻工作正在洽谈中。雪花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桐城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电商龙头企业,该公司自主开发“农夫商城”网上购物平台,以“一村一点”模式发展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以农产品、生鲜食品经营为亮点,以4000多亩自营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订单农业为支撑,致力发展以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为特色的区域性电子商务。“农夫商城”运营以来,已建成物流配送中心1个,村级电商服务站35个,移动APP成功上线,带动300多人就业,平台运营风生水起,品牌推广口碑相传,销售业绩逐月攀升,已成为桐城市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其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成效得到政府的肯定和百姓群众的认可。

2015年1至6月份,桐城通过电商实现网络交易额累计超8000万元,桐城入选第二批国家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 目前电子商务在桐城市农村地区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电子商务虽然在桐城市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大部分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信息封闭,观念落后,使用电子商务手段来实现农产品贸易概率较低。因此,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1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不足

2015 年初淘宝商学院和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了《县域电子商务人才研究微报告》,公布了未来两年县域电商最缺三类人才,即运营推广、美工设计和数据分析等专业人才,需求量基本超过200万。从农村电商实际运营过程来看,常存在两个误区:①把电商作为一个单独的产业形态来运营,与实体产业脱离,最后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②把电商作为一种营销方式,与农产品结合不紧密,孤掌难鸣。主要原因在于从事农业生产的绝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学习与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差,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广泛普及和迅速发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下,虽然农村也出现了一批具有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年轻人,他们更愿意走出农村寻找发展机会;高校毕业生又缺乏对农村发展作贡献的意识,从而导致农村电商人才的缺乏。

2.2农村电商发展环境较差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从全国发展县域电商的经验来看,政府的作为极其重要。政府期望通过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建立属于政府自己的平台,耗时费力,效果却不理想。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等软环境建设跟不上,电商基础很薄弱。由于农村电商还处于初始发展状态,制度、政策、信用机制和约束机制尚不成熟,不能满足电商企业的发展。随着农村电子商务规模的不断壮大,网络支付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安全技术支撑以及网络硬件和软件都还相对落后,亟须政府部门加速完善和出台相应法规举措。同时,对农村电商监管力度不足,农村电商交易市场秩序不规范,信用环境建设亟需强化,需要建设安全可靠的网络市场交易环境。

2.3 物流成本较高

工业品下乡和农特产品进城需求旺盛,农村电商急速发展,双向物流成本却居高不下。据有关数据分析,我国4000 多家经营生鲜的农村电商企业,最后仅有1% 盈利,4%平衡,88% 亏本,7% 则亏损严重。大多生鲜电商企业采取提升产品总价格的策略,以便抵消双向物流成本。另外,消費品进农村的物流成本明显偏高,因为下乡的消费品订单常常价值不高、集中度低,配送间隔跨度大,地域广阔,派送不便。

2.4 品牌产品优势不足

电商企业角逐异常激烈,企业如若不能统筹发展,只有通过低价进行竞争,当下电商C 类市场就是采用此模式。如今桐城市特有的品牌产品优势依然不足,由于供需能力、产品类别、地区品牌等资源特征和地区差别,还不能产出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农特产品品牌,欠缺具备“桐城符号”的农特产品。另外,受限于农业推广示范基地整合产品以及线下产品销售困难系数高,体验式销售互联网思维欠缺,本土品牌企业转型慢,与电商企业沟通弱。以上原因导致目前桐城电商“无米难为炊”的尴尬,很大程度上影响“桐城特有品牌”线上塑造。

2.5 农产品标准和安全问题

农产品也和工业产品不同,农产品标准化的尚不存在。农特产品大多分散于生产的农户,以致同一类产品在不同批次中情况不同。同时,农特产品多供人类食用,产品质量安全尤为重要,由于标准化程度较低,安全和信任就成了大问题。农特产品的标准化和安全、外观与内在质量,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必须均可追溯。但由于农产品质量无法做到面对面检验,电商产品亟须有更高的质量保证和外观辨识度,必须进一步推进农产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目前桐城市基本没有QS 认证的农特产品和企业,难以搭建具有过程把控、生鲜冷藏、分级封装、品质检验等关键环节的质量管理体系。只有农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相对完善,加强质量安全把控,才能让消费者及潜在消费者放心消费。同样,农产品的信息和物流体系安全标准也一样重要。endprint

3 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举措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是“互联网+ 农业”的跨度融合。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来看,发展农村电商是桐城市乃至安徽省农村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和经济崛起的首要举措,必须处理好政府倡导和市场引导的关系、电商发展与农业的关系,确保电商发展有益于农民增收。堅定发展方向,实现可持续发展。

3.1 构建完善的农产品标准与安全溯源体系保证电商用户的增加

实现电商平台跨区域跨平台发展,推动可追溯农产品标准化进程,引领电子商务在农村更大范围推广和应用,促进农村现代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加快农产品标准和安全的溯源体系构建,应从源头抓起,杜绝造假及滥竽充数等违法违规行为;实现使用者能对商品的查处,使消费者可以查到产品的等级、质检报告、产地等专业认证机构的相关信息;推出分阶段、分品种的追溯体系,让消费者及潜在消费者关注的关乎身体健康的农产品溯源做起,具体了解农产品的相关信息。通过农产品标准与安全溯源体系的完善,让消费者放心,推进农村电商发展。

3.2 强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引进为农村电商产业大发展提供人力保证

发展农村电商的首要保证是农村电商的专业人才。通过与淘博科技、电商协会开展长期密切合作,扩大培训农村电商专业人才力度,推广普及电子商务知识,大力促进互联网经济意识。农村电商人才引进,主要是为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实习基地,让大批高校毕业生提前了解工作性质,积累相关工作经验,同时为校园招聘吸纳更多高级院校毕业生加入农村电商的大队伍奠定基础,解决农村电商各类人才欠缺的难题。政府及相关部门还可以加大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补贴幅度,吸收更多有能力、有才识的年轻人到农村发展电商产业。

3.3 完善物流体系和信息基础设施为农村电商产业大发展夯实基础

完善村级服务网点布局。结合供销网点、万村千乡工程网点,采用“村官+村部”模式,合理布局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网点。利用大学生村官的知识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鼓励支持大学生村官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推广推介农村的优质农产品资源。

以邮政物流配送体系为基础,吸引其它物流企业积极参与,打造乡村地域全覆盖的物流配送体系,村级物流配送已在布点建设,将尽快打通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

有序推进企业线上线下特色场馆建设,力争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电商平台,提高市场认知度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韩路. 巢湖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现状分析及对策[J]. 电子商务,2016(11):26-27.

[2] 史雅多. 互联网+ 环境下杨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D]. 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3] 魏延安. 农村电商发展亟须应对的七个现实问题[J]. 中国乡村发现,2015(1):152-154.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2016年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区域内农村电子商务B2C模式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课题编号:KJ2016A699

(作者单位: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桐城 2314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桐城市农村电子商务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推广“五良”法 养出健康猪
电子商务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