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河七桥”有故事

2018-01-12 11:17暂不留名
就业与保障 2017年24期
关键词:金斗观音桥栏板

暂不留名

“琼河七桥”有故事

暂不留名

按理说,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琼河七桥”应该有七座,可经多方查阅发现:由于版本不同,被列入“琼河七桥”的,竟然多达十几座。

其中,最为流行的版本有两个:其一,为太平桥、观音桥、馆驿桥、金斗桥、二桥亭桥、板桥、广河桥;其二,为安泰桥、澳门桥、板桥、二桥亭桥、观音桥、馆驿桥、金斗桥。此外,还有不少“候选选手”,比如虹桥(有两座桥曾用此名)、新桥、双抛桥、老佛殿桥、太平桥、观音桥(另一座)等等。甚至还有说法,称版本一中的太平桥、广河桥被拆毁,所以安泰桥、澳门桥增补入选,成为了版本二的“新七桥”……这着实让人费解,水部太平桥、广河桥明明还在(西水关太平桥在公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前就没有了),只是部分被破坏,何况按照这种标准,安泰桥、澳门桥更是看不到身影。所以,不禁有人质疑:哪有“断腿的选手”替换“抽筋的选手”上场的道理?

不管怎样,摆在眼前的名字已经有十几个。但是,究竟哪七个才是真正的“琼河七桥”呢?查阅二十多年前公布的文件,并未详细列出名目,只有保护范围为“各座石桥和两岸河床五十米”。而且公布的名称仅仅是“河七桥”,而非“琼河”。这要追究起来,以上所有提到的桥中,只有水部太平桥是位于如今所谓的“琼东河”之上。

真相愈加扑朔迷离,捉摸不透。求证福州市文物局后,结果出人意料,最流行的两个版本竟无一正确。真正的“琼河七桥”原来是:金斗桥、馆驿桥、双抛桥、高峰桥、板桥(老佛殿桥)、安泰桥、观音桥。高峰桥爆冷入选,种子选手二桥亭桥遗憾出局。

经过沟通了解,原来,公布的文件是打字打漏了,真正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称就是“琼河七桥”。而“琼河”与现在的琼东河没有关系,而是根据文物普查时老福州的口述取用的俗称。而福州市文物局原先是有七座桥的详细名单的,因为历史原因,名单缺损了一部分,所以一度造成基层文物部门、媒体和市民的混淆。后经当年当事文物干部的确认,确定“琼河七桥”为上述的七座石桥。

“琼河七桥”的名单得到定论后,仍存在一些争议,比如:有高峰桥,为什么没有陆庄桥?有安泰桥,为什么没有澳门桥?但是,不管怎样,“琼河七桥”的真面目总算揭开了!

高峰桥

高峰桥,位于福州市西门外陆庄河上,北通柴巷,南连高峰里。建于清乾隆庚申年(公元1740年)。桥为石构平梁桥,长13.90米,宽3.64米,跨度7.50米,桥面直铺七条石坂。桥栏杆由四对望柱和六块石栏板组成,栏板长1.80米,上浮雕仙鹤、鲤鱼、麒麟、花草等图案。桥下有水闸。

原高峰桥西侧南岸有一株古榕,向河中心倾斜,其一枝气生根飘落北岸并扎根生长,形成“脚跨河两岸、身在河中央”的奇观,俗称“人字榕”。2000年后多次遭台风破坏,先后折枝断躯,变成“八字榕”、“一字榕”,几度抢救无果;如今,连岸上的树根都寻不见了。

高峰桥

双抛桥

双抛桥,位于杨桥路雅道巷北口,始建于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现存桥梁为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修建。单孔石拱桥,桥长9米,宽2.9米,跨度4.8米,桥拱由十九条方体石柱砌成。桥栏石柱上刻“古名合潮桥”“光绪丙午建”,桥上建有风雨廊,两开间悬山顶。

因双抛桥位于大航桥河与元帅庙河的交汇处,桥下河水一头通元帅庙河,一头通白马河,两河在此汇流,白马河涨,潮水汇合于此,故名合潮桥。又因双抛桥呈曲尺形跨越两条河流,故俗称双套桥,久而谐音为双抛桥;因桥附近有榕树隔河生长,树枝相连,近代有文人据此衍义为邱何殉情的悲剧故事,大谬。

在多张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福州老地图上,双抛桥都仍然是垂直的两座桥。杨桥路多次扩建后,仅存南北走向石拱桥一座,元帅河、大航河先后被填。现在能看到的双抛桥,只不过是房产商在桥西侧设置浅水象征性地保留着。

观音桥

观音桥,位于西门安泰河与文藻河交汇口西,北通文藻北路,南接驿里。为单孔石拱桥,桥长8.50米,宽5.10米,跨度5.00米。桥面横铺石板15块,南端石阶四级,北端两级。桥面两侧有石护栏板六块,长度为2.40米和1.41米。在西侧中间一块栏板上,刻“观音桥”三字,每字字径达39厘米。东侧拱板刻“时成化丁酉建造”,桥上有仰莲望柱四对,高0.85米。

1938年老地图上的双抛桥

观音桥

馆驿桥

馆驿桥

馆驿桥,位于衣锦坊西口,原五代罗城大壕上。先为木桥,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改为石桥。因桥通三山馆驿,故名馆驿桥,俗名驿前桥。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春,七十叟里人雨村重建为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长7米,宽5.05米,桥面由6块石板连成。北侧桥栏板刻“馆驿桥”,南侧刻“道光戊戌年(公元1838年)建”,望柱4对,莲花柱头。1985年修建道路时,桥面覆盖混凝土。后又做贝雷桥以通车。

金斗桥

金斗桥

金斗桥,位于文儒坊西口,是联接仓门街、通湖路的通道。此处原为唐罗城金斗门桥,后毁。清嘉庆戍寅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重建。石平梁桥,东西走向,长10.2米,宽3.7米,跨度为4.7米。桥东端有台阶7级,西端有台阶8级。有望柱6根,栏板4块。桥面由4条长5.4米、宽0.75米、厚0.2米石板条铺成。

金斗桥头原属文儒坊。通湖路拓宽后坊巷被拦腰截断,在桥头也就是路西侧挖掘出唐宋遗址,说是要建博物馆,几经周折迟迟未见端倪,至今金斗桥仍为一座断头桥。

板桥(老佛殿桥)

板桥(老佛殿桥),位于光禄坊南侧,跨于原五代罗城大濠即安泰河上,南北走向,连结玉山涧。为石梁桥,长5.35米,厚3米,桥面由四条长5.35米、厚0.37米石条架成。有石望枉、栏板。东侧桥梁刻题识:“万历壬寅年(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仲春日立。”

桥南即是玉山涧老佛殿,相衬成一幅红墙绿树白桥的景象。如今安泰河清澈了,庙却在2013年被拆除,福州内河一景终于不再。

板桥(老佛殿桥)

安泰桥

安泰桥,位于南街,原罗城利涉门外,称利涉门桥,后名安泰桥。石拱桥,单孔,跨11米,宽6米。《榕城景物考》载:“唐天复初,利涉门为罗城南关,人烟锈错,舟楫云排,两岸酒市歌楼,萧管从柳阴榕叶中出。”今街面早已扩大,用钢筋混凝土覆盖,石桥原构仍在其下方几十厘米处。

福州宋桥无数,唐桥无一。早年据传有几处可上溯晚唐,如仓山连坂桥、闽安迥龙桥等,都被证伪或无实据。安泰桥作为唐罗城南门外的交通要道,此处不可无桥。只是斗转星移,如今福州可见的宋桥均为石梁桥,一座石拱桥又怎能跳跃几百年的春秋而独善其身?怕是桥早已不是当年的桥了。

安泰桥

猜你喜欢
金斗观音桥栏板
基于日照辐射的施工期间混凝土外栏板温度作用效应分析与施工质量控制
新区300m2烧结厂台车栏板改造
山东省新泰市金斗中学
普通碰撞事故为何造成重大伤亡事故调查揭开真相
中山市金斗湾省级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浅析
重庆主要步行街调研报告
焦石坝地区五峰组观音桥段平面展布特征研究
杨金斗松筋点动配穴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经验
吉林省金斗地区铜镍矿找矿方向
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观音桥站拥堵成因及改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