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之所以是徐霞客,不是因为走的路最多

2018-01-12 17:11南山二哥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游历徐霞客

南山二哥

明崇祯十二年的除夕前四日,云南大理鸡足山迦叶寺的僧房,一个五十开外、面容清瘦的人独自凭立窗前,望着熠熠星辉下朝山进香者们彻夜莹然的火光,感慨道:“此一宵胜人间千百宵!”

这个人,叫徐霞客。

明神宗万历十五年,徐霞客出生在今江苏江阴,徐氏“五世以来,文豪于国,诗震于时。”徐霞客自幼好学,博览群书,但似乎对出人头地不感兴趣,成天四处晃悠,遇山就爬,遇水就下。

徐父性情萧散,常乘车坐轿,往来于苏杭之间,观山赏湖,悠然自得。徐母心胸豁达,“不屑于功名之教,不拘于圣人之言。”他们认为孩子只要不违法犯罪,想干什么就去干吧,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行。正是他们难能可贵的胸襟和卓识,造就了徐霞客传奇的一生。

在徐霞客十九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其后他决定放弃科考,去寻访名山大川。“父母在,不远游。”而徐母却对儿子说:“男儿志在四方,你当往天地间一展胸怀,怎么能因为我而无所作为呢。”

徐家在这时已家道中落,在家境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徐霞客穿着简朴的衣服,没带太多的盘缠,独自前往未知之途。

徐霞客的足迹,东到今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腾冲,南到广西南宁一带,北至河北蓟县的盘山,遍及大半个中国。大明十三省,全部走遍;三山五岳、长江大河,全部游历。

在近三十年的游历生涯中,他主要靠独步跋涉,自己扛着行李赶路,风餐露宿,涉过了三千道水、问过了十万回路。期间他曾三次遇强盗、四次绝粮。没粮食了,用身上带的绸巾去换几竹筒米;没旅费了,用身上的衣服去换几个钱,甚至野果充饥、清泉解渴。长风为伍,云雾为伴,风雨无阻,一往无前。他说:“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旭日东升中,夕阳西下时,风霜雨雪里,崇山峻岭间,一个孤独的身影,独自翻山越岭——天遮不住眼界!大王峰的百丈危梯,白云岩的千仞绝壁,华山之巅、少室绝顶,他一样到达——地埋不掉步伐!

也许有人会问:他这是图什么呢?

据史料记载,徐霞客的游历是为了寻奇访胜,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而我更愿意相信,徐霞客游历的初衷,并未曾想过要为祖国乃至世界的地理事业做贡献,他只是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出发!

徐霞客在游历的过程中,每天的经历,他都会详细地记录下来。他所做的笔记,据说总共有两百多万字,保存下来的,有几十万字,被后人编成《徐霞客游记》,翻译成几十国语言,流传世界。

崇祯九年,五十岁的徐霞客选择再次出游。而这段旅程,也因为一个法号“静闻”的僧人的加入,变成了一段生死之旅。

静闻,南京迎福寺僧,禅诵近二十年,甚是虔诚,刺血书成《法华经》一部,欲奉于鸡足山迦叶道场。他听说徐霞客去过鸡足山,遂找到徐,要与其为伴,同往鸡足山。

徐霞客答应了静闻。一路上,两人“晓共云关暮共龛”,相得甚欢。这本来应该是一段颇为愉快的旅程。

然而命运无常,第二年初春,二人在湖南湘江遭遇盗贼,静闻舍身向盗贼乞求,保住了佛经和徐霞客的重要书籍、文稿,他自己也因此负了伤。到达广西后,静闻受伤的身体虚弱不堪,没过多久,就圆寂了。

带着静闻的骨殖和他刺血书成的经书,徐霞客继续上路了。“分袂未几,遂成永诀”,他心中甚是悲伤。为了逝者的遗愿和自己的承诺,他独自按照原定路線,继续走了下去。

他翻越广西的十万大山,进入四川,登峨眉山,涉岷江、澜沧江、丽江,过西双版纳。茫茫千山万水,沉沉万绪千思,终于到达了鸡足山。迦叶寺里,他奉上静闻的经书,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在鸡足山,徐霞客病了,但他没有回家,而是选择了继续前行。他又行进了约半年时间,翻越了昆仑山,游历了几个月后,他再次病倒。长期的旅途生活几乎燃尽了他所有的精力,在病情加重的情况下,他被当地人护送着踏上了归途。

“不可再酬峨眉之愿,遂止于鸡足。”回家没多久,徐霞客于崇祯十四年病重逝世,年仅五十四岁。

在临终前,他说:“汉代的张骞,唐代的玄奘,元代的耶律楚材,他们都曾游历天下,他们接受了皇帝的命令,受命前往四方。我只是个平民,没有受命,只是穿着布衣,拿着拐杖,穿着草鞋,凭借自己,游历天下,故虽死,无憾!”

曾在某本书中看到:对于徐霞客来说,后世的人记住并在意的,是他的《徐霞客游记》,而忽略了他本人。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他遵从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用属于自己的方式,找到了活着的核心。

(编辑:彭宇)endprint

猜你喜欢
游历徐霞客
RIGHT TO ROAM
徐霞客访谈录
开学相见时的问答
博物馆之探案游历
游历书海——中班孩子自主阅读兴趣的培养
蚂蚁帝国游历记
徐霞客志在四方
游历阳光西班牙
一场游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