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的书房

2018-01-12 16:17
商界·时尚 2017年11期
关键词:冯唐大佬书店

所谓“大佬”,并非只能由财富来定义。大佬可以是知识的斗士、生活的勇士、理想的战士,自由、胆魄、才情都可成其注脚。

这个时代,阅读似乎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然而纵使繁华三干,“大佬”们仍偏爱书房一隅,以书为马,驰骋浩荡人生。以书为剑,劈斩荆棘困顿。书房在身边,它可以是海量书墨构成的知识空间;书房也在心中,是人生阅历写就的浩繁书卷。

无论如何,当你捧起书的那一刻,

你就开始建造自己的书房了。

5.67亿本

全球最畅销书

2016年4月12日,吉尼斯世界纪录机构在伦敦宣布,《新华字典》获得“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定期修订)”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旗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是新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目前已成为中国人乃至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汉语学习者的必备工具书。截至两项纪录统计的计算时间2015年7月28日,《新华字典》全球发行量共达5.67亿本。

700万美元

世界上最贵的书

《美国鸟类》由美国鸟类学家、画家和博物学家詹姆斯·奥杜邦在1827年创作,真实描绘了400多种生活在美国的鸟类,其画作大小与宴物完全一样。该书曾被誉为19世纪最伟大和最具影响力的著作,目前世界上仅存119本。其中由私人收藏的一本在2010年英国伦敦拍卖会上拍出了将近732.13万英镑(约合人民币7657.79万元)的高价,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图书”。2012年1月20日,纽约佳士得拍卖行对《美国鸟类》进行拍卖,当天以70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

西元前3000年

世界最古老文献著作

《苏鲁巴克箴言》(Instructions of Shuruppak),可追溯到约西元前3000年,讲述了一位不太为人所知的神秘的苏美尔国王,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已知文献著作之一。除《苏鲁巴克箴言》外,其他古文献对他的描写少得可怜,以至于一些学者怀疑是否真有其人。

他们的书“癖”

鲁迅边嚼辣椒边看书

鲁迅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冬天来了,天气十分寒冷,常常冻得人打冷战。他从一本书上看到,辣椒可以驱寒,便买了几串红辣椒,挂在书桌的上方。每当读书感到寒冷时,他便摘下一个辣椒,放在嘴里嚼一嚼,直辣得额头冒汗。后来,鲁迅养成了习惯,连夏天读书时也要不时嚼一嚼辣椒。

钱钟书爱泡着脚读书

1945年抗战结束后,35岁的钱钟书兼任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一天,他正在泡脚时,一个作者送来一篇文章让他审阅,文章较长,钱钟书用了40多分钟的时间才看完。夫人杨绛怕水冷了,不时往桶里添加热水。钱钟书一边双脚互搓,一边阅读文稿,竟然感到一种难得的惬意。后来,钱钟书每到要读一本重要的书时,就会泡着脚读。《围城》也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华罗庚读书前先猜作者思路

著名數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后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他要先猜一猜书的谋篇布局,如果作者的思路与他猜想的一致,他就不读了。

冯唐

我眼有神,我手有鬼

似冯唐,又非冯唐

见到冯唐,是在由重庆西西弗书店举办的冯唐《搜神记犊者见面会的媒体对话活动上。

看冯唐的书,那些字都是活的。一会像刺扎一下你,一会像飞蛾扑棱棱飞走了,一会又像颗石头咚隆一声掉进深潭里。恣意张狂、大胆放肆、生机勃勃……才气痞气兼备的文风,很难让人和眼前这个穿着蓝色外套黑色T恤,文雅儒气、谈吐温和有礼的冯唐联系在一起。更何况他坐在你面前,一边拿着保温杯倒荼喝,一边笑眯眯地回答在场记者的提问:“保温杯?我随身带了十多年了,当然里面没有枸杞——这和老或不老无关。”

许多人都觉得现实中的他和书里的他有差别,而他对自己的定义是:“我想我属于心怀鬼胎、贪图不朽、基本诚恳、内心善良,偶尔露出些马脚的类型吧。”

似冯唐,又非冯唐。借用红极一时的那句话: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不是你以为的那回事

你以为他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

冯唐什么都写,小说、杂文、诗歌……20年来出了很多书,写了很多故事,让很多文艺女青年怀了春,也让许多文艺男青年羡慕得拳头痒。人们总错觉他受家族熏陶,其实他是根正苗红的胡同串子,也并非生在知识分子家庭,跟着父母住过大杂院、大平房。

你以为他的文学启蒙是中外名著。

他的文学启蒙读物是大哥的文学摘抄本,16开、硬皮、480页——他记得很清楚,上面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西方名人名言、台湾爱情诗。记得更清楚的,是大哥暗示他如何用文学摘抄本、吉他弹唱和弹簧刀这3种工具来捕获姑娘芳心。

1976年,受唐山大地震影响,冯唐家搭了个棚子权当住所,大哥上大学后冯唐就有了自己的一个屋子,既不防风也不防雨,下雨时屋里跟着漏,他总是先把书救了,再用塑料布挡住被褥;刮大风时沙土往屋里钻,他也不动,拼命往书里钻,任凭沙土落了一身。

你以为他码字走红是运气。

小学时,冯唐就熟读了《全唐诗》、《鲁迅全集》,读鲁迅是因为当时老师总说鲁迅太牛了,就想看看究竟怎么回事。青少年时代,阅读填满了他的大半青春。初中时,他开始看许多像朱自清、郑振铎、曹聚仁大师或前辈写的书评,并根据他们的介绍选择书籍阅读。和大多数那个年纪的男孩子一样,他也是个武侠迷,读了不少古龙、金庸的小说。那个时候邻居孩子有两大箱的武侠小说,一共有二三百本,冯唐就借着都看完了,其中提到的“朋友妻不可欺”“女人如衣服”等观点,甚至帮他解决了某个时期的烦恼。endprint

高中时,开始读《经史集》和《十三经》。为了学习英语,他阅读了大量的英文原版小说,那个时候他经常到王府井的外文书店买英文书,买原版小说的便宜影印本,《简爱》、《呼啸山庄》、《傲慢与偏见》都是他在那个时候读过的书。大学时代,除了医学的专业书籍外,历史书和英文书读得最多。

如今工作越来越忙,属于自己的时间捉襟见肘,重读经典、看考古发掘报告、文献类的实时眭内容,成了阅读的重点,电子书也随时放在包里。

他很小的时候,就体会到文字的力量,什么样的文字是绝妙好词,随便翻起《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就想起了喜欢过的那个姑娘,“她常穿一条蓝布裙子。她从不用香水,但是味道很好,我分不清是她身子的味道还是她裙子的味道,反正是她的味道。”

不会写作的妇科大夫不是好的高级经理人

你以为他起码该是中文系毕业的。

可他读的是协和医科大学,从本科、硕士到博士,成了一个有点帅的妇科大夫。深感生死无常后,他又跑去美国Emory大学读MBA,就职于麦肯锡咨询公司,再后来又去了香港当高级经理人。

冯唐不是天使,但这不妨碍他头上顶着一堆光环。作家、医学博士、麦肯锡合伙人、投资人……随便一个单拿出来都足以被冠上精英二字。

冯唐说:“我觉得协和八年,麦肯锡九年,加起来这十几年对我的写作产生了很大影响。我感激医生这个职业给我带来的冷静,这种冷静是跳出来的,哪怕病人再困惑再痛苦,医生即使感同身受,也要用相对客观和剥离的态度都来看待,这种冷静对于写作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视角,可以很好把控整个局。而在麦肯锡的经历教会我一套辨认识人的方法论,以及职业性,这种职业性让我虽然将写作当做业余爱好,却一直能有不业余的作品产生。”

他用很“冯唐”的方式,打败了人们对他单一的认知。

挖一挖人性中的无尽藏

当大家努力想更了解冯唐其人的时候,冯唐也在认真地观察和思考这个世界的人和事。

比如他的第二篇短篇小说集《搜神记》。冯唐曾说,自己欠老天十本小说。“其实就是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去干,十个小说严格意义上是长篇,《搜神记》是短篇。长篇目前为止写了六本,现在在写第七本了。当然如果老天愿意给我更多机会,再写三四个问题也不大。”

2016年,冯唐主持的脱口秀节目《搜神记》在腾讯视频上线。冯唐走访小说的原型,和他们聊天、喝酒、过招……十三集,十三个神人,十三个人生困扰,这档无法归类的节目收获了过亿次收看。小说《搜神记》是冯唐与这些神人斗法之后,幻化成的七个短篇故事,描述的都是这些似乎“我眼有神,我手有鬼”的人,这些人用兽性、人性、神性来对抗这个日趋走向异化的信息时代。

“搜:搜寻,找寻,探寻,挖一挖人性中的无尽藏。神:神奇,神圣,神经,神秘,那些有一些非人类特质的人类。”冯唐自己如此解释这个书名。用他的话说,是要:借助神力,面对AI。

阿法狗已经战胜人类,人工智能汹涌而来。这些曾是科幻文学描述的过往,如今是未来二三十年人类将要面对的现实。普通人,在突变的人生,经历极端的事件,探索肉身的极限,这样的人,就是“神”。冯唐说,写完这部《搜神记》,他可以坦然面对阿法狗了。

写作20年,冯唐产量颇高,《如何成为一个怪物》《活着活着就老了》、《三十六大》、《不二》、《搜神记》……夸的人多,骂的人也不少。而随着他在荧屏上越来越多的曝光,也有人指责他太过商业化。

正面的评价,他感谢认同;负面的评价,他也不往心里去,通常他自己用8个字就化解掉了:“关我屁事,关你屁事。我愿意按我的方式写,你不喜欢看就不看。别人的话不太能影响我。”

他觉得作家商业化并不是一个坏事。“如果你费尽心思写出一个东西,你自认为很好,并且能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到别人,那也很不错。”

对于自己的心态,他淡淡一笑:“你都不知道我的脸皮有多厚。”

又或者,在《搜神记》序中他所做的倡里,能更窥见其心一二。

生而为人,用好肉身。

此具肉身,包括灵魂。

肉交神交,度己度人。

酒足饭饱,关机睡觉。

蔣明

在阅读中发现自由

时间会给你答案

充满着自我肯定地创作歌曲,梦想着出一张专辑,成为一名实实在在的原创歌手,是年轻时蒋明的热血体现与人生理想。然而,现实生活为了帮助一个人的成长,总要让他去经历些什么。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对于流行音乐来讲,那是一个很好的时代,但对于独立音乐来讲,却相当糟糕。市场的冷淡反响给蒋明那一批独立音乐创作者的热情泼了一盆冷水。1996年签约公司,1997年他的音乐事业便因录音棚技术原因戛然而止。

告别故乡与音乐,蒋明踏上了南下的火车。在广州这座潮湿闷热的城市里,他选择用文字创作去安抚自己的失意。媒体的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如今回头看,蒋明说是时间给了他答案。“曾经我觉得自己做的音乐不输于别人,但当你逐渐沉淀下来之后,回头去看那段时间你的音乐、你的人生观,甚至你的技术手段,都会觉得很幼稚。”

那一段转折所造就的所见所闻与经历,让蒋明得到了更加成熟与完整的历练。于是,面对事业上的第二次转折,这不过是“顺其自然”的结果。对于蒋明来说,音乐创作等同于文字创作,“我们那个年代长大的人,信奉的原则始终是‘文以载道。”而音乐的“载道”,就是要以文字来实现。如今的他,不过是把写成的文字谱成了歌。

诗歌指引认知

谈起蒋明的创作,必然要聊到两件事:城市的影响与媒体的经历。

不少作家、音乐家与美术家都出自于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古都,在这些人的身上,体现出了西安这座城市所孕育出的特性。城市对于蒋明在音乐创作上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endprint

“生活在西安,你的身边五步一景、十步就是一个历史文物,你可能不会觉得所谓的文物特别稀罕。但当你对历史的了解愈加深厚,你就会发现,自己竟然生活在唐诗宋词之中,生活在已经被现代人所遗忘的深厚历史文化沉淀之中,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于是,就如同人们所感受的那样,在蒋明的音乐中,总能感受到深沉、真实与热情。

而另一件影响着他音乐创作的,便是媒体的经历。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正是在他进入媒体工作之后。职业使然,不断地输出式创作,让他开始发现自己的储备远远不够。于是从那时开始,阅读就变成了一种有条理性、有方向性的大量的接触。如今,蒋明依然保持着高频率的阅读习惯。在他的住所,除了两面墙的大书柜外,你还会在他的床头、茶几上、书桌上,甚至是洗手间,看到被堆放着的各种各样的书籍。

蒋明说在自己的观点中,有一半都是来自于阅读。熟悉他的音乐的人都知道,他的很多歌曲中,也都能看到古诗词与当代诗歌的元素。

“对于音乐创作来说,很大程度上你喜欢什么,你就会加入什么。我确实喜欢古诗词,更确切地说,是喜欢古代先贤们的哲学思想。我的歌曲中也体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就是借鉴了前人的观点得来的。诗歌,更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最高级的一种艺术形式。而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相比,因为它有现代性,所以对我歌曲的创作更多是一种直接的教导。”

阅读,是了解世界的途径

相对于流行的电子媒介,许多爱读书的人所喜爱的依然是纸质的阅读,蒋明也不例外。在他看来,当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会发现世界上的很多东西都在和你产生关系,“比如风在吹动书页,比如书在散发着的墨香,比如你会看到光影打在书上。它们统统都让你和这个世界、和自然发生密切的关联,这就是最原始的阅读的感觉,有一种深邃感。”

俗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作为歌手的蒋明,因为要去各地演出,所以常常都在路上,去见不同的人,看不同的风物,体会不同的风情。而每到一个地方,书店成为他必去之所。

从神怪小说,到历史哲学,蒋明的阅读范围很广。阅读于他而言,不仅是心灵的修养与灵感的积累,也是一种与不同朋友间畅聊而产生观点碰撞的渠道,更是一种无需刻意去发现,开卷即有的乐趣。在阅读的过程中,他能够寻找到一种思想上的自由。

蒋明说,阅读跟旅行一样,是一种不断补充、不断开阔自己眼界的一种最有效和方便的途径。“如果一个人不阅读,我想,他就关闭了一条了解世界的最重要的途径。”

杨一

读君子书做讲究人

他的人生,y=f(x)

见到杨一,是在精典书店的茶室。典雅时尚的空间里,他静坐于大理石桌后,泡一壶正山小种,缕缕荼香升腾,他的宁静与书店融为一体。

杨一是谁?重庆文化名人,精典书店创始人,美食活动评委,数学教师,金融才子……他的身上有太多标签。这些标签融合在杨一身上,却毫不突兀。

他理科出身,却可以与文豪侃侃而谈,他是商人,亦精通饮食之道,品茶他品成了专家和评委,饮酒他饮出了气韵与沉淀。就像数学公式,从一点出发,向远处无限蔓延。

人的一天只有短短24小时,杨一是怎么做到包罗万象?

或许是他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天赋,或许更多的是他对时间的管理。大学毕业时,杨一以“线形规划”作为毕业论文,而他对时间也有着自己的规划。

纪广洋在《人生的加减乘除》一书里曾这样写道:“生命的基本元素是时间,时间是一连串枯燥而神奇的数字。要想把这串数字恰到好处地发挥到极致,就必须学会综合运算。”

杨一把他的时间公式运用到了极致。休息等待的间隙,晨起或是临睡前,他总是习惯性地拿起书籍,甚至出差时他会在飞机上读完一整本书。他说,有多少时间看书,取决于你把阅读放在什么样的地位。

汲取知识的养分之余,他会约上三两好友品茶,或是带上相机去丈量世界,他会打牌,却从不沉迷牌桌,他把时间掰成了两瓣儿用。

海纳百川,遇事便不会盲人摸象,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更加公正,也更多淡然。

他的中學,悲喜二重奏

没人会想到,学生时期的杨一,曾是一个“熊孩子”。

打架斗殴,调皮捣蛋,总是少不了他,成绩还老是垫底,让老师父母头痛不已,好在那时他的运动细胞发达,凭借着体育生的优势,也顺利考上了初中。

初三那年,成了杨一人生的分水岭,他遇见了之后数十年的伴侣——书。他本是不情不愿被母亲带到了图书馆,抬头的一瞬间,却被震撼。一排排书架上整整齐齐陈列着书籍,那样壮观,让人忍不住想高高举起双手去触碰书架之巅。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纸浆与油墨的馨香,杨一深吸一口气,他知道,现在有什么东西正在改变。

他说,他的中学悲喜两重天,可悲相见恨晚,空耗时光,可喜终得相遇,步入正轨。

泰戈尔的诗集,西方的名著,那段时间,杨一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一天,文学青年杨一看了一本“小说”《哥德巴赫猜想》,当时的他把这本书当做故事集来读,却渐渐为书里的数学世界着迷,与诗歌、小说不同,这个世界有着周密的计算,严谨的作风,点与线的交织变换出不同的图形,加减乘除带着数字游戏的神奇。寻着数字梦,杨一考上了四川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数学教师。

他的中庸,君子之道

和大多文人雅士视金钱如魔鬼的态度不同,杨一从不避讳谈“钱”。

我们经常看到有才华的人安于贫困,富有的人不通文墨。就像非洲大草原上擅于捕食的狮子,只是擅于某一项技能。

杨一却在财富与文化中寻求着平衡,数量不多不少,时间不长不短,爱好不浓不淡,立场不左不右。物质的丰裕可以充实精神需求,他会慢下来,把日子过得讲究,就像闲暇时在家里做一顿饭,酱油就摆上了至少四种。endprint

杨一是成功的商人,却经营着一家“只亏不赚”的书店19年。精典书店,山城人心中的“文化地标”,他是爱书人的阅读寄托,像一间巨大的大书房,走进去,就是书房的主人。

1998年,杨一创办了精典书店,书店不是一个赚钱的买卖,精典书店跟大多数实体书店一样是“亏本生意”。有人问,为什么还要继续坚持?杨一并不认同“坚持”,他说精典书店是他的情懷和梦想,“坚持”这个词来得太苦。

在精典书店,杨一仍遵守着他的平衡之道,不媚俗、不跟风。书店里显眼位置放置的,大多是小说等人文书籍,他却反其道而行,偏偏就把科普书放在茶室旁,书店的显眼位置还摆放着超级立方体、奠比乌斯环、克莱因瓶等数学、物理雕塑,让人们在关注人文时也不漏下科学。书店里的墙上,凸刻着这样一句话:“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愚昧的,没有人文的科学是冰冷的。只有科学与人文结合,世界才会变得温暖而理性。”

中庸之道,中正,不偏不移,无过不及;平衡,高者不追,低者不就。杨一以平常之心走中正之路,坦荡而光明。

他说,不做圣人,做君子。

杨济为

打下一片“书”江山

小草堂,大乾坤

杨济为是温州人,2004年来到重庆,之后便定居下来。此后数年,他的瓯溆草堂,成了重庆名闻遐迩的“城市文化客厅”。瓯溆草堂,是他为自己书斋的命名,瓯是荼器的一种也是家乡河流的名称,溆是水边之意。风雅诗意的名字,足见主人的个性和修为。

杨济为和他的妻子郑晓微几乎每周都会在家设宴款待朋友,从几人到上百人都有,艺术家、音乐家、诗人、作家、传媒人、摄影家、设计师、收藏家、商界巨子等等各界名流挚友在这里因缘际会、往来不息;尝佳肴,品美酒,煮香茗,聆异乐,谈天说地,逸兴遄飞。最多的一次是著名诗人、画家车前子在这里举办画展,不到二百平米的房子前后聚集130来位客人,布了地毯的走廊里也是人头攒动,据说有人说从电梯口到客厅挤了十多分钟。

我前往拜访瓯溆草堂那日是阴天,热情的杨济为特地去买了一束黄玫瑰插在玻璃花器里,晓微姐早已烹好热气腾腾的红茶。鹅黄色玫瑰和袅袅茶香一起,点亮了阴沉的天气。虽然之前早已听过许多关于瓯溆草堂的故事,但真正进门的那一刻还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

从入户阳台一直到客厅再到卧室,数以万计的书本和唱片沿墙整齐码放,层层叠叠,绵延不断。珍贵的书籍和稀缺的唱片,都是杨济为倾注几十年的精力的收藏——而且数量远不止于此,除了这里他还有不同省份多处存放藏书和唱片的地方。

正当我在书墙前徘徊时,杨济为放起了他珍藏的唱片,轻快明媚的旋律如水流淌,顿时如阳光般铺满整个房间。

坦荡荡,君子风

于杨济为而言,书买了,唱片买了,就绝对不会卖的,也绝不是为了陈设炫耀。“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行有余力者特别是所有的知识分子大都热爱学习。阅读的展开会让人不断去审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明黑白、知进退。”

中国的传统知识分子,向来都有学习和分享的习惯。瓯溆草堂可以说正是寄托着杨济为的某种理想,他是一个爱书人、藏书人,同时也更像是一个书籍精神的布道者。这里成为“城市文化客厅”,并非刻意而为。他生性热情好客,素来喜欢研究美食著作与中外菜谱,对于不同地域和季节的各种食材充满了好奇心;妻子和颜悦色、彬彬有礼,做得一手好菜,再加上有如此壮观的藏书、唱片、艺术品和郁郁葱葱的鲜花绿植,乐于和友人们相互分享,一传十,十传百,慕名前来的人也越来越多。

草堂二字,看似小,实则可纳广袤天地。前提是,它的主人有一个宽广坦荡的胸怀。杨济为颇有古代文侠之风,来者是友、不分彼此,推杯换盏,乐在其中,再无任何索取之意。他和妻子乐于为大家准备美酒佳肴,笑呵呵忙前忙后,与大家一起天南海北地聊。

对杨济为来说,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所悟所得,是人生一大乐事幸事。没有商业目的、没有利益掺杂,这样坦荡的交往极为难得。

书比Prada更高贵

总有人问杨济为:“这么多书,你全都看过吗?这么多唱片,你全都听过吗?”每当此时,他心中颇为不悦,也十分惋惜。

不悦是因为这样的问题,对于一个藏书家和唱片收藏家来说是不甚礼貌的。他说:“现在许多人太现实,对于金钱过度迷恋,只对表面的奢侈的东西感兴趣,对精神层面的东西往往视而不见,其实,对于我们这种有收藏癖的人而言,书籍或许是比Parada更高贵的存在!”

惋惜则是深觉实用主义和成功学无处不在之可怕和荒诞。“现在的社会有个毛病,实用主义泛滥,好像不能产生直接利益的东西就没有用处。阅读其实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是很个人化的事情,它让你逐渐成为你自己。”

如同蚂蚁无法揣测鸿雁之志,小舟不能与航空母舰相提并论,在庸俗中沉沦的人,无法感知鲲鹏展翅的博大——对于痴心于书的人来说,书不仅是食粮,更是尊严。

文雅的“控制欲”

几十年如一日,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四、五万册书籍和13000张唱片,这样的收藏体量不是简单的“喜欢”二字就可以做到的。

“10个收藏家里,有9个就是‘变态狂。除此之外,还得有极强的控制欲。”杨济为开玩笑说,“你说,一个人对物质之外的东西产生近乎疯狂的兴趣和执着,是不是‘变态狂?”

见我依然疑惑,他起身带我看家中的花草植物们,各个精神十足,叶片上见不到一丝灰尘。“我平时都会及时清理掉花草的枯叶,保持植物叶面的干净。我希望让身边的植物也有尊严,而不只是活着而已。这就是我所说‘变态狂的意思。”endprint

控制欲则是拥有和操控的欲望。“比如我现在仍然不断收集书、唱片、艺术品,这就是控制欲。甚至收藏到了一定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你会希望自己所有的收藏都是完美而独特的才心满意足。”

古代的皇帝一心要统领天下河山便是胸怀和能力的体现。杨济为时常会站在自己的藏书前面,踱来踱去,浮想联翩,曰:“我管不着天下苍生,但我总能控制好我自己这一片‘江山吧!”话罢,哈哈大笑,一旁的妻子也忍俊不禁。

书中有江山,字字瑰丽。书中有天下,旬句苍莽。杨济为将书化作精神的车轮,在漫漫人生中自在行走;也用书筑成一处草堂,与友人静赏舂日花绽、冬日雪飘;踌躇满志,心定气闲。

酒中有书意

在书里,醉去又醒来

初见刘俐伶,是在她位于购书中心里的“唐小姐的酒馆”。把一个有茶、有酒、有美衣美器的空间放在有数十万册书香飘散的书店里,颇有些大隐隐于市的味道。她喜着中式衣衫,好看书,擅品酒,举手投足间的温柔,如江南的氤氲水汽与幽香,款款飘散。

朋友们都爱她知性豁达,但这份通透除了时间的沉淀,有一本书的作用至关重要。

“这是我最喜欢的书,胡因梦的《生命的不可思议》。”她将书拿出来,轻轻翻开书页,与它初遇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2006年9月25日,她清晰记得在书店里和这本书相遇的日子。那时她正处于职场和情感的受挫期,而它却如光似电般,渐渐带领她走出泥潭;它也似一坛酒,用词句令她醉倒。成了她人生的转折点。

“其实人要了解自己挺难的,似乎总要通过很多亲密关系的挫折才能看到自己。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试着看清自己的全貌。”刘俐伶为它着了迷,精读数遍,在书上勾勾画画,做读书笔记,还买了许多本送给朋友。胡因梦在书中所推荐的以及她所翻译的其他书目,她也一一买来看。从2014年开始,她多次奔赴深圳、台湾等地,学习胡因梦的身心灵修行课程,渐渐懂得如何观照内心,顿悟那些起心动念的本质。

以《生命的不可思议》为触发点,她看的书越来越多,将卧室也变成了书房。看的书越多,眼界越来越开阔,心境也越来越明朗。她用六七年的时间,将一本书所带来的改观,一点点浸涸到生命当中去,变成了如今更好的自己。“我觉得书能帮助每一个人去改变,但是否能够成长,取决于他有没有内在的动因。”她边说着,边将我面前精致的荷绿色小酒杯斟满。

“所有的书与字,唯有落到红尘中时,才是最好的修行。”她在与书为伴的路途中,越来越清醒。

在酒中,书写东方美

书与酒相交,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最浪漫的诗篇。刘俐伶为我斟入杯中的,是她研制的东方美人酒。这款独特的青梅酒,喝起来有种百转千回的温润柔美。

她深爱东方之美,民族风的衣衫和首饰、诗词歌赋、玉石器物,在她的日常中随处可见。但她对东风之美的这份热爱并不是从小就有,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30而立,经历英国留学和当母亲后,才开始由内心深处召唤属于自己的美学。”

出身酿酒世家“唐朝老窖”的她,泡在酒香中长大,又传统又时尚。13岁时就开始看《ELLE》杂志,学过肚皮舞、钢琴和民族唱法,从英国利兹大学毕业后,开始接手家族生意。2009年左右,她负责开拓家族企业唐朝老窖在西南的市场。唐朝老窖集团重庆总经理、购物网站股东、火锅店合伙人……如今,自创品牌“唐小姐的酒馆”,是她心中东方美学信仰的实践。

“当你离开一片故土时,你会更爱它,甚至见不得别人说它不好。正因为我出国早,这种感受的觉醒也更早。后来我发现自己对中国古典的、传统的东西,特别着迷。就想要做点什么,把它们传承下去。”她笑着说道,声音轻而有力。

为深情干杯

我低下头,透过杯中琥珀色的酒,仿佛看到了她那颗美丽的痴心。

从小习酒品酒懂酒,她知酒之妙,却也遗憾于博大的中国酒文化中,鲜有女性的一席之地。于是她下定决心,要做一款专属于东方女性的美人酒。为此,她深入福建青梅之乡寻觅上好青梅,远赴1600公里的台湾拜师学习发酵技艺,为了最好的握瓶手感在超市摸了上百支酒瓶,最终才有了如今眼前的这杯佳酿。

其实,在美人酒的诞生过程中,书对刘俐伶的影响也贯穿始终。“从2006年遇见那本书、向胡因梦老师学习开始,多年来的内在觉察,让我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对女性有了更深的情感和同理心,也更知道我们想要什么。”她想做一个东西,具有精神和情感的双重属性,给女性带去抚慰。这样东西,便是酒。

究竟,何为书?

她答:“书本为书,美酒也为书。红尘是书,岁月是书,阅历也是书。”

究竟,如何写好人生这本书?

她答:“有理想,心宽广,不被金钱所拘,能做到自己最有潜力的那一面,足矣。”

走出唐小姐的酒馆时,天色微暗,凉风渐起。忽然觉得,告别时应该以一首诗相赠: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HOW

对于许多人来说,书是位既陌生又熟悉的朋友。如何才能读好一本书?这是我们都需要思考的命题。或许前人的经验,和科技时代带来的技术手段,可以给我们参考的答案。

如何高效阅读?

苏轼

“八面受敌”法

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在他的《又答王庠书冲就侄女婿王庠“問学”,介绍了他自己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苏轼在信中说:“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人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说,年轻人读书,每一本好书都读它几遍。好书内容丰富就像知识的海洋,读书时人的意识指向一个方面,就像打开了一扇窗口,不能使各个方面的知识进入视野,读一遍书只是获取了意识指向的那个方面的信息而已。所以希望读者每读一遍都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

毛姆endprint

“乐趣”读书法

英国作家毛姆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热情。

贾平凹

“触一通三”法

贾平凹认为,书之为友不能一日不交;书是财富,要逼着自己静心地读书。他将自己的读书方法总结为“触一通三”法。他认为读书面不可狭窄,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武术、绘画、舞蹈……凡是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他甚至主张连植树造林、做饭炒菜方面的知识都要略知一二才好。

老舍

“印象”法

老舍说:“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的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全书有了好感;其宴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有什么好用的读书App推荐?

晒书房

——打造个人线上书房

这是一款读书人很喜欢的图书整理工具,功能强大:你可以利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书籍的条码,自动识别并生成藏书信息,也可以搜索图书、手动录入,晒书房会快速按照馆藏整理藏书,建立你的线上书房;快捷分享你的图书、书评、书摘到微博、微信好友、微信朋友圈、QQ;发现你所在的城市其他书房,查看他人书房中相同和想读的藏书,找到兴趣相同的书友交流读书心得;查看推荐优质书评、书摘,帮你发现更多好书。

Bear Writer

——读书笔记可以很潮

Bear Writer是一款支持iPhone、iPad和Mac的免费写作笔记应用,让写作体验更加流畅自如,针对笔记和写作而生,容易上手,其最大特色是界面设计非常简洁,编辑器支持多种常用文字样式,功能多却不复杂,更棒的是还能用“标签“和“链接”来管理笔记。例如在输入文字的过程中能够将排版格式、emojl表情以及上传的图像全部直接显示出来,方便我们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编辑。其中前者可以通过在笔记的任何一个地方使用“#关键字”的方式来进行创建,然后在笔记中点击标签会自动跳转,而相应的标签也会出现在主界面的侧边导航栏当中。至于后者,通过下面明显标识的提示我们也能够及时为文章链接到一些外部的相关资料,非常方便。

如何鉴别正版书、盗版书?

看外观。正版书给人整体感觉就是整洁,板正,大方,而盗版书从外表看就不整齐,像揉皱了一般,软软的,从外观一看就能看出来。

看纸质。纸也分好坏,正版书都是好纸,稍重,而盗书用的纸特别薄而且轻。两本书同时拿在手里,就能感觉出来。盗版书的纸比较薄之外,盗版书的纸质还比较差,用手触摸,比较粗糙,甚至有的地方薄厚不均,对着光看,有透光现象。

看价格。盗版书的售价一般会比正版书便宜很多,甚至是一半的价格,所以买书的时候不要贪图便宜。

看印刷。正版书翻开字迹特别清晰,油墨喷得特别均匀,而盗版书字迹比较模糊,不太清,油墨有深有浅,整体感觉印刷比较粗糙。一般正版书几乎不會出现排版错误和错别字,而盗版书除了有错别字和排版问题之外,印刷质量会比较差,一般会出现模糊不清的现象,英文书籍会出现语法错误。凡是错误率高的都是盗版书。

看防伪标志。书上都有防伪标志,买书的时候一定要认清防伪标志,有必要的话,可以拨打书后面的咨询电话,确认一下书是否为正版书籍。endprint

猜你喜欢
冯唐大佬书店
敬与恕
商界大佬对“20年代”的忠告
敬与恕
Give Mea Girlat Age Eighteen
车界大佬谈心
来自意语大佬的 凝视
最美书店
“不会穿衣”的互联网大佬
在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