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与象征秩序的询唤

2018-01-12 21:21陈雪瑶
戏剧之家 2017年23期
关键词:无意识秩序人性

陈雪瑶

【摘 要】在过度娱乐化的电影充斥银幕的今天,电影越来越丧失它的社会启蒙与反思的作用。导演张元利用全民无意识的红色年代背景、犀利的电影语言以及儿童的独特视角,向观众们展示了集体生活中我们已经麻木忽视了的、主体与秩序之间存在的矛盾。目的为引发观众深思。

【关键词】人性;秩序;集体;无意识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3-0068-01

作为传播文化重要的媒介,电影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看上去很美》是一部犀利的社会寓言式电影,本片展现了3岁小男孩方枪枪在幼儿园生活的片段,通过老师的行为来反映他内心以及情感上的变化,流露出他对等级、秩序、群体以及社会等方面的认知与困惑。

一、秩序对人性的“剪裁”

故事在模糊的大背景下展开,北方中式的建筑带给观众一种孤独感。而影片中“蓝灰黑”的衣着搭配和幼儿园老师脸上冷漠的笑容,无一不在预示着这是个“集体主义与秩序规劝”的时代。方枪枪从家庭步入了幼儿园,他的内心是排斥的,而父亲强有力的手的特写,则表现出强硬和不可拒绝,这是这部影片抛出来的第一个“秩序”。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幼儿只有认同父亲才能够进入社会,获得自己的象征位置,更是象征秩序的结构性因素——父权。从拉康的角度来讲,脱离母体,以父姓进入社会,这实际上是对孩子的暴行,这种暴力是人类进入以语言沟通为特点的象征秩序的必经之路。而导演在電影的开篇用一个特写镜头和一段父亲和李老师之间的对话,就含蓄地向观众传递了这一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

之后便是以方枪枪为主的主观镜头。他环视了整个班级,本该是活泼开朗、天真无邪的年龄,但孩子们的脸上是呆滞与木讷的表情,这是长时间“被秩序”的表现。

第二个“秩序”体现在李老师不由分说拿着一把大剪刀将方枪枪的辫子剪掉了,这也是一种秩序下的“阉割”。在拍摄上,特写剪刀的长镜头有十秒之久,剪刀充当画面前置物是充满希区柯克式的惊悚。这是李老师站在自己成年人的话语体系里,单向对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私有物品”的阉割,其他孩子的麻木表情也凸显了集体旁观的寓言性。而这之后“秩序”就接二连三出现了,吃饭时不准上厕所、规定上厕所和洗手的时间,禁止哭泣等,真正作为人的基本生存状态和个体特点,在点滴中被损害磨灭。

二、红花背后“荣誉”的消解

影片的英文名是“LITTLE RED FLOWER”,在我们脑海中,小红花代表着优秀、奖励,但是影片中第一次出现小红花是在方枪枪的辫子被李老师剪掉之后,唐老师给予他的安慰。随着影片的展开,方枪枪慢慢知道了小红花代表的意义,由于他不能按照老师规定的“秩序”去做,所以再也没有得到过小红花。当方枪枪不能按照要求上厕所时,他担心自己的小红花会不会被扣掉。这时的镜头没有转到老师脸上,而是从高处传来了老师的声音,这是一种与秩序对话的表现,当生活琐事能够成为得到小红花的方式之一时,“荣誉”在方枪枪的内心发生了畸变。方枪枪拥有的第一朵小红花是李老师为了取悦领导才含糊奖励给方枪枪的,这让方枪枪彻底对小红花以及荣誉的意义产生了疑问。

三、集体无意识

王朔的小说总是带有对自己童年经历的反思意味,他用军干子弟的独特眼光看待那个集体狂欢的时代。电影中的主角不是成年人,他们远离成年世界的准则,好奇打量着整个世界,电影中从不缺乏阳光、广场、宽大明亮的窗子、红色的标语和穿着绿军装的“最可爱的人”,那是一个“红色年代”,是一个集体无意识、疯狂爱恋英雄形象的年代。

精神分析代表人物荣格曾将人的心灵分为三个层次——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其中“集体无意识”是超越所有文化和意识的共同基底,是比经验更深的一种本能性的东西。集体无意识带来的是“人格面具”,它是人们在公众场合展现给他人的面貌,使得人们可以从众求同,免遭排挤危险;而他的中心原型是“无意识的自我”,它是组织、统一和秩序的原型。在电影中,方枪枪无疑是集体无意识中的一个异类,在大家都学着敬礼的时候,方枪枪却闭上眼睛躺在了高墙下,之后又混入了人群。这不就是导演诗意结合那个时代的“红色”背景,表现集体无意识和盲从的事实吗?

电影的结尾处,方枪枪在石头旁睡着了,这时镜头外传来清脆的女声“方枪枪”,这是童真的呼唤还是秩序在召唤,我们不得而知。整部电影想传达的是,幼儿园只是“秩序”的开始,在未来的生活中,人们会越来越陷入集体无意识的迷思之中,带上人格面具步入整齐划一的洪流。

四、结语

由此反观整部电影就会发现,这是一部彻彻底底的悲剧电影。它讲述了人们集体无意识的发展进程,以及现实秩序对人个性的剪裁,通过“红花不红”和“童年不美”来唤起成年观众对自身的反思。电影以儿童作为主角,避免直白告诉观众此时已然是规则桎梏之下的人,也更加方便表现出不愿抛弃“自我”意识的人的孤独无奈。这是一部悲伤的电影,是一部具有寓言式的电影,值得我们对“看上去很美”的事物进行重新审视。

参考文献:

[1]吕彤邻.齐泽克,拉康,真实与象征秩序[J].国外文学,2007(04).

[2]马春梅,红花背后——电影《看上去很美》内涵的多层次解读[J].电影评介,2009,(02):38-39.

[3]尹立.意识、个体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分析心理学心灵结构简述[J].社会科学研究,2002,(02):62-65.

猜你喜欢
无意识秩序人性
逼近人性
秩序与自由
孤独与秩序
浅析《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的“群体心理”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功能与人性
遏制违约频发 重建药采秩序
乱也是一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