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作风建设的成效及思考

2018-01-12 09:29刘明定
中州学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

刘明定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进程中,持之以恒地抓作风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与此同时,党不断把经验上升为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新的理论成果。40年党的作风建设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必须抓好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发挥思想治党和制度治党的合力,注重建章立制;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这条主线;坚持抓常抓长、久久为功。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党的作风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8)10-0006-06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始终重视党风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这些作风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继续始终不渝地狠抓作风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新进展。系统梳理改革开放40年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全面总结其成效和不足,准确归纳其经验教训,对于新时代进一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推进伟大工程,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40年来党在作风建设方面的理论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结合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与时俱进,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新的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

1.在重要性认识上,提出了“生死存亡论”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风问题。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讲中就对党风问题的重要性作了深刻阐述。他特别强调学风,认为学风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工作态度和思想方法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①。这些论述表明:我们党对党风问题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在实践过程中,党对党风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明确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一论断体现了我们党的高度忧患意识,深刻揭示了加强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20世纪90年代左右,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事件引发了我们党对执政党先进性的深刻反思。与此同时,国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促使党对作风问题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升华。江泽民强调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②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党内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四风”问题,我们党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开端,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其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特别是继承并发展了党的作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一思想观点。2013年1

月,他在十八届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③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他强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④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他告诫全党:“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⑤这些论断体现了我们党把作风问题置于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的高度,也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断走向深入。

2.在方法途径上,提出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两个结合论”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在深刻总结“文化大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认识到解决党的作风问题离不开制度层面的设计。他明确提出:“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们党陆续建立起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干部制度、工作制度、生活制度、监督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于推动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三大总结党的制度建设经验,提出了不走政治运动而走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坚持抓作风建设离不开制度建设的思想。江泽民指出:“抓作风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⑦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党内各项规章制度不斷得到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党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战略,相继出台了党内监督、纪律处分、廉洁从政、巡视工作等一系列保障作风建设的基础性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化水平。党的十八大后,我们党提出了以“制度治党”,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明确了作风建设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党的作风建设的经验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制度治党”的新任务,他指出:“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⑧总之,在党的作风建设的方法途径上,我们党逐步探索形成了“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具体思路,标志着党的作风建设理论不断走向成熟。

3.在重点任务上,提出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核心论”

在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上,毛泽东坚持把实事求是和密切与群众的联系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但没有明确指出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党的作风建设问题上的主要贡献是恢复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重新强调了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作出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新论断。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全党要“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把党的作风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⑨。自此,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得以明确,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作风建设理论的新贡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在这里,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仍然是聚焦点。新时代,在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的认识上,我们党仍然继承了“核心论”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根本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⑩密切联系群众还是脱离群众,不仅是态度和感情问题,更是政治立场和政治本色问题。我们党明确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等于抓住了作风建设的“牛鼻子”。

4.在主要内容上,突出问题意识和针对性

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党的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当前领导工作中存在着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报告强调,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批评,精减会议和文件,办实事,求实效,把党的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和群众路线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2001年,针对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独断专行、软弱涣散等突出问题,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专门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新任务。2007年,针对领导干部在反腐倡廉和反腐败斗争中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胡锦涛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的讲话中强调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2009年,根据形势的变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四个大兴”,即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全会倡导要“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党内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反对“四风”问题。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首次提出要坚决反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同年6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此后,他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反对“四风”问题。在党的十九大上,他提出要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总之,我们党在明确党的作风建设的具体内容上,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因时而进,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和很强的针对性。

二、40年来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举措

改革开放40年来,为切实加强党的作風建设,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在作风建设上迈出巨大步伐。

1.持续开展集中性教育活动,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性活动,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大特色和历史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根据特定时期的形势和任务,针对党内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了几次大规模的集中性教育活动。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决定,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一次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通过为期3年的教育活动,全党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党风教育,增强了党性修养。此后,我们党相继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对改进党员干部的作风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在作风建设上持续发力。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从2013年起,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巩固此次活动的成果,2015年我们党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这些集中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发扬光大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推动了党的作风建设走向深入。

2.持续推进制度建设,确保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

早在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就明确提出,解决党的作风问题,从根本上还要靠制度。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这个整顿党风的基础性党规党法,明确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十二条基本原则。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提出,从1983年起,用三年时间对党的思想、作风和组织等进行全面整顿。鉴于苏东剧变和国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这些规章制度对于推动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央先后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等一系列保障作风建设的基础性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化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与党的作风密切关联的党的制度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果。十八大结束不久,中央及时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八项规定》的制定和实施,成为约束广大党员干部的带电的高压线,对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关系起到重大作用。为了使《八项规定》进一步落地生根,2017年10月,中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对工作作风方面的内容作了进一步规范、细化和完善。此外,我们党陆续出台了《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党的作风建设进一步迈向制度化轨道。

3.持续健全作风建设监督机制,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抓作风建设,加强党内监督是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创新党的作风建设监督惩戒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实践探索。一是重新恢复并逐步完善监察体制。1977年党的十一大决定恢复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1982年党的十二大对党的纪律检查机构作出新的规定,形成了“双重监督”的“双重领导”体制。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颁布实施,各级巡视机构先后建立。党的十九大以后,为了进一步强化监督,经中央决定,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二是出台了若干重大党内监督制度。党的十四大以后,一些旨在加强党内监督的规章制度陆续出台。2003年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提出要大力加强对党内活动的监察。2015年中央颁布了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就巡视工作的领导体制、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工作程序等进行了体制机制创新。2016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党内监督作了补充修改。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突出了各级监察委员会的职能。三是明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党内监督的主体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党的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强调,主要领导人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是严重失职,要被严格追究责任。

三、40年来党的作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继续始终不渝地整顿党的作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态度,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勇气,多措并举、标本兼治,狠抓作风建设,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学风等明显好转,党的作风建设成效显著。

1.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40年来,党中央把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置于改进不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首要位置,通过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的形式,使广大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近年来,我们党大力整顿人民群众反响强烈的“四风”问题,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发生明显转变,常怀为民之情、忧党之心和恪尽兴党之责的党员干部越来越多,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共命运、同呼吸的越来越多,党员与群众的鱼水之情更加浓厚,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

2.扎紧了制度笼子,作风建设实现了由治标到治本的根本性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作风建设与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找到了一条以制度管党治党、促党风好转的根本途径。这一历史时期,一系列党内法规及其他规章制度陆续制定实施,使党的作风建设逐步向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转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围绕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着力反对“四风”,下发了30多个规范性文件,对调查研究、公务接待、公车改革、因公出境、文风会风等多项工作进行了严格规范。通过建章立制,以转作风为目的的制度体系日益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党的作风由治标到治本的历史性转变。

3.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进一步好转

经过深入持久的努力,党员干部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的作风愈加浓厚,带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显著增强。在实际工作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他们的事迹弘扬了社会正气,增强了社会正能量。随着党员干部作风的明显好转,全面从严治党获得舆论高度认可,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充满信心。国家统计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人民群众对反腐败工作成效表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的比例由2012年的75%增长至2016年的92.9%。B11据中国社科院《反腐倡廉蓝皮书》的调查结果,“2013年人们对今后5至10年的反腐信心度为73.7%,同比上升13.7%;2014年的反腐信心度升至85.6%,同比增幅11.9%。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反腐败的成效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B12。

四、对党的作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始终把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来抓,推动了党的建设科学化,有效地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認识到作风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虽然我们党持之以恒地抓作风建设,但是党的作风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例如:思想作风方面,依然有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丧失、开拓进取精神不强;工作作风方面,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而且有了新表现;生活作风方面,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并没有根绝,表现形式更加隐蔽,等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党内存在的作风不纯的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听之任之,就会侵蚀党的肌体,损坏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党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有效的举措,继续扎实推进作风建设,以实实在在的效果取信于民。回顾党的作风建设的历程,总结作风建设的经验,结合当前党的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以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抓作风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自上而下的榜样带头作用至关重要。事实证明:抓好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就等于抓住了党的作风建设的“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B13作风建设上,只有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才能起到示范效应,才能有说服力和号召力。改革开放以来,作风建设从领导干部抓起,开辟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作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以身作则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党全军全国产生了深远的示范效应,形成了作风建设“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监督一级办、一级带着一级干”的表率引导机制。正是由于多年来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示范效应,促进了党风政风军风社风民风持续好转,使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和拥护,使党有了牢固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2.充分发挥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合力

制度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治本之策,也是确保党的优良作风的根本保证。党的作风建设表面上看主要是思想教育的问题,但从根本上来说还要靠他律,靠制度、法规的硬约束才能取得实效。党的优良作风不会在党员干部头脑中自发产生,必须在既有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外部灌输,把规章制度运用到党员干部的学习、生活、工作和其他各种实践中去。制度是刚性约束,是党员干部的行为遵循,它使党员干部明白什么事情能为、什么事情不能为、什么事情必须为,从而明明白白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官。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都要靠思想教育来灌输,才能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个体自觉。三者的功能作用各不相同,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践表明:紧紧围绕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在丰富多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既继承优良传统作风,又总结新实践培育新的优良作风,并把其理论化、制度化,形成思想教育、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三者合力开展作风建设的路子,才能使建设见成效。

3.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这条主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根本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B14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也在人民,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险阻的制胜法宝。在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条主线。亨廷顿认为:“处于现代化之中的政治体系,其稳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而政党强大与否又要视其制度化群众支持的情况,其力量正好反映了这种支持的规模及制度化程度。”B15这段论述充分表明了人民群众对政党发展的重要意义。回顾过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举世瞩目的成就无一不是党带领人民群众取得的,党离开了群众,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党的作风建设要牢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增强宗旨意识,密切党群的鱼水关系,坚决反对把党群关系变成水火关系或油水关系,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4.坚持抓常抓长、久久为功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特别容易出现反弹。过去,党内不良作风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症结在于缺乏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B16实践反复证明:在党的作风建设上,抓和不抓、真抓和假抓、严抓和松抓效果迥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驰而不息,常抓不懈。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锲而不舍,善始善终。坚决反对作风建设一阵风、风过又是松的应付现象;反对作风建设已有成就、可以歇歇脚的松懈思想;反对作风是现实的存在、不好改变的消极作为思想。作风的发展变化深受时代影响,时代变化了不良作风会也随之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作风建设上必须与时俱进。唯有如此,才能不断赋予作风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为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12页。

②⑦⑨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519、542、542页。

③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月23日。

④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第152、171页。

⑤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3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28页。

⑩B1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88、88页。

B11温红彦、盛若蔚、姜洁、孟祥夫:《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正义之战(砥砺奋进的五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成就述评》,《人民日報》2017年9月18日。

B12杨煌:《反腐败也是民心工程》,《中国纪检监察报》2015年9月7日。

B1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年,第212页。

B15[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年,第377页。

B16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9日。

责任编辑:浩 淼 文 刀

The Achievements and Thoughts of the Party′s Style Construction in the Past 40 Year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Liu Mingding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persistently focu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tyle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building new great projects. At the same time, the party has constantly upgraded its experience to theory and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new ideas, new viewpoints, new judgments, new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s style of work.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s style of work over the past 40 years has left us with profound enlightenment. Mainly include: we must do a good job in the style construction of leading cadres; give full play to the joint efforts of Ideological and institutional governance of the Party, lay stres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rules and regulations; always adhere to the main line of close ties with the masses; and adhere to the long-term and lasting success.

Key words:reform and opening-up;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onstruction of party style; new great project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韩国人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