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农事实践课程开设实施办法及效果

2018-01-12 09:29丘麒翁群芳何嫏芬张珂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植物保护创新性实践教学

丘麒 翁群芳 何嫏芬 张珂

摘要 针对植物保护农事训练课程的认识、实施办法、取得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合教学团队、教学基地、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期为探索高等农业院校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实践教学;植物保护;农事技能训练;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 G64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1-0282-02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and Effects of Innovative Agricultural Practice Courses:

Taking Plant Protection Training Station as an Example

QIU Qi WENG Qun-fang HE Lang-fen ZHANG Ke *

(College of Agronomy,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understanding,implementation methods,effec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plant protection farming training courses,and put forward some improvement measures in combination with teaching teams,teaching bases and teaching method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exploring the training mode of multidisciplinary and cross-combined talents in higher agricultural colleges.

Key words practical teaching;plant protection;farming skill training;innovation

實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能否顺利成为一个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很多高等学校都在努力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育人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我国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对高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高等农业院校要想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就必须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2]。开设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实践课程,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笔者在全校的非农专业(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环境工程、食品科学工程、法学、土木工程、信息管理与技术、材料化学、通信工程、行政管理、服装设计与工程等74个专业)开展了“植物保护训练”的探索性、创新性农事实践课程,通过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方式,学生直接参与“南方常见昆虫认知”“南方常见果蔬病害认知”“农药认知”等3个训练模块的生产实践活动,初步掌握了一些植物保护学研究的基本技能,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锻炼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课程开设的目的和意义

华南农业大学立足于农业科学的传统优势,借助农业科学强大的教学资源,于2013年成立了农事训练中心,并设立了农事教导与服务站、动物养殖训练站、农学训练站、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训练站、植物保护训练站、园艺训练站、林学与园林训练站、生物技术训练站和兽医兽药生产训练站等农事训练站,开展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农事训练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在某个或几个训练站进行为期1周的农事技能通识训练。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作为一门以实践教学为主的通识课程,以现场实操教学的形式为主,非农专业学生通过参加农事实践活动,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农业知识和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增强对农事知识的了解与认知,其教学目标是培养非农专业学生“识农、尊农、爱农”的家国情怀和团队协作精神,教育和引导学生关心关注“三农”发展。学校开设农事训练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探索多元化实践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素质,也充分发挥了学校本身在农业科学方面的优势。对于非农专业学生而言,在专业课之余参加农事技能通识训练,可以促进其创新意识的提升,同时也能扩大知识面、拓宽专业思路,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 课程开设实施办法

农事训练课程作为全国创新的实践教学课程,其教学手段、教学目的及实施办法都有别于传统的实践教学。农事训练课程的教学手段是利用1周时间让学生接触不同的训练模块,包括农田类、参观类和机械类等,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与农业国情接轨,这明显区别于传统的专业实践课[3]。植物保护训练站开设了3个模块的训练,不同模块的训练目的、内容、要求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有所不同。

2.1 “南方常见昆虫认知”模块训练

训练主要有4项内容,即昆虫的基础知识、昆虫标本的采集、分类鉴定、昆虫标本制作。首先,由教师讲解南方常见昆虫的基础知识以及观察各类昆虫标本,让学生对常见昆虫有初步认知。再以5~6人为一组,携带捕虫工具,由任课教师带领到校园内的农场、果场等地方进行各类昆虫标本的采集,采集方法主要有贝氏漏斗法、诱捕法、网捕法。要求每个学生至少采集2个种类的昆虫并按要求进行保存,以备制作标本之用,要求每个学生制作1张过塑标本或1个针插标本或1个浸渍标本。

在训练过程中,贝氏漏斗法和诱捕法所捕获的昆虫一般较细小,适合制成浸渍标本。因学生基本无专业基础,只要求学生将昆虫放入盛有75%酒精浸渍液的标本瓶中,贴上写明昆虫名称、寄主、采集地点和采集时间的标签。而用扫网捕获的蜜蜂、椿象等稍大的昆虫,要求学生制作成针插标本,最后放置于40 ℃恒温烘箱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制作过塑标本,这主要针对捕获的蝴蝶、蜻蜓等昆虫。先将昆虫腹部切开并去除内脏,再将标本熨干,然后附上标签并进行过塑。

虽然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是一项较艰辛的工作,但队员们都能认真完成各项训练任务。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昆虫的生活习性,还认识了一般昆虫的基本构造。通过训练,大多数学生对昆虫的学习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习热情。

2.2 “农药认知”模块训练

训练主要有4项内容:科学认识农药、烟雾剂制作、杀虫植物标本园参观、农药残留快速检测。通过PPT案例讲解让学生们理性认识农药,了解农药的发展史和发展趋势。科普日常生活中小面积种植花卉蔬菜的杀虫小技巧,比如用蒜头捣烂加水浸泡喷洒来防治红蜘蛛和介壳虫等;此外,还包括一些物理防虫方法,如诱虫板(粘虫板)法、灯光诱杀法等。

介绍基本的农药知识后,参观杀虫植物标本园。华南农业大学杀虫植物标本园是全国最大的杀虫植物标本园,由已故昆虫毒理学家赵善欢院士于20世纪50年代建立。授课教师在植物标本前现场讲解植物的杀虫活性,使学生了解植物源农药的历史,以及已经开发出的印楝素、鱼藤酮等系列商品化杀虫剂品种。

参观完杀虫植物标本园后,进行烟雾剂制作和农药残留快速测定。在实验室,由教师进行示范操作,称取一定量的主剂、氧化剂、燃料、消燃剂,分开研磨,混合均匀后倒入发烟杯,插上药引盖上一层细沙,到室外空旷处点燃,观察发烟情况及发烟时长。之后,讲解农药残留的现状以及农药残留测定的方法,以视频形式向学生们展示农药残留速测卡的详细使用操作。视频展示后,学生们在教室里分小组选择课前准备好的蔬菜水果进行农残测定,并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而后,带领学生到学校农事训练实验基地调查不同蔬菜农药残留情况。课后,学生们自行到菜市场或水果店对不同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情况进行调查。

2.3 “南方常见果蔬病害认知”模块训練

训练主要有4项内容:南方常见果蔬病害基础知识、参观植物病害标本室、果蔬病害标本的采集、病害标本的制作(过塑标本)。首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重点介绍龙眼、荔枝、香蕉、柑橘、芒果、番木瓜以及番茄、白菜、辣椒、秋葵、苦瓜、南瓜、茄子等40种果蔬的常见病害。通过对果蔬常见病害的介绍,学生对本模块的学习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其次,参观历史悠久的植物病害标本室。标本室保存着著名的老一辈植物病理学家戴芳澜教授、邓叔群教授、林亮东教授、林孔湘教授等采集及鉴定的标本,采集地包括美国、我国台湾省及大陆各地。现珍藏岭南大学时期标本200多件,其中最早的植物病害标本采集于1926年。标本的种类包括腊叶标本、镜框标本、瓶浸标本、玻片标本。通过标本室的参观,学生对果蔬病害有了初步的认识。最后,由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园艺系果园和学校试验基地进行果树和蔬菜病害的采集,要求每个学生采集至少5种症状比较典型的果树或蔬菜病害。标本采集后进行病害标本的制作。在实验室,由教师先做示范操作,要求学生选取症状单一且典型的病叶,根据叶片的大小进行整理,再用电熨斗熨干,最后附上标签进行过塑。

3 开设“创新性课程”取得的效果

3.1 开拓视野,增长知识

通过训练,学生学到了课堂以外的知识,进一步扩大了知识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传统实践课程基本都是专业课程,按照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训练,而农事技能通识训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专业课之外的课程实践。在探索性的实践课程中,有的模块涉及的仪器较多、较先进,如生物显微镜、解剖显微镜、大型喷雾器等,还接触了一些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农药速测卡(其工作原理是胆碱酯酶能够专门催化神经传导介质乙酰胆碱的水解反应使之由红色变为蓝色)。速测卡中含有乙酰胆碱类似物——靛酚乙酸酯(呈红色),靛酚乙酸酯在胆碱酯酶的催化下迅速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靛酚(呈蓝色)和乙酸,如果反应体系中胆碱酯酶的功能被抑制,就能强烈抑制蓝色产物的产生,利用此特性可以判断农药的残留情况。

3.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品德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训练的队员大多是社会科学的学生,平时少有机会接触自然科学的实践课程。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都能很好地完成各模块的训练任务。虽然比较辛苦,但通过亲近自然、亲自实验,学生们发现了其中的无穷乐趣,激发了进一步探索自然的欲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明白探索真理、探索科学的奥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3.3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程内容丰富,它既有专业课的作用,又有基础课的性质。在为期1周的训练中,队员们不仅了解了相关农业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掌握了相关的农业实践基本技能。开设时间虽然不长,但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它在增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学农爱农精神、提高专业学习兴趣等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的作用,对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农事技能通识训练已成为具有华南农业大学办学特色、深受学生喜爱的素质教育实践课程。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只有在探索中不断改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实践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4.1 实践教学条件有待完善

由于学生班级多、教学任务重,农事训练的教学场地有时会与本专业的教学任务相冲突。因此,学校需加大投入,创造和完善更有利的农事训练场地与条件。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推进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工程和基本保障,学

(下转第285页)

(上接第283页)

校亟须加大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力度,落实建设经费,制订切实可行的建设计划,建设一批直接服务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集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及技术推广示范为一体的产学研创新实践基地。同时,学校还要加大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的开放力度以及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的开放和共享,对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要针对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程的特殊性及不同功能实验室和创新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探索不同的开放和共享方式,制定和实行有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

4.2 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由于农事训练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且训练时间相对集中,训练过程需要较多的教师共同参与和完成。目前师资投入明显不足,一方面参与训练指导的教授、副教授教师较少,另一方面参与训练指导的教师总数较少。建议学校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勵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每年有一定的时间承担农事训练指导工作,学校也可以构建兼职教师队伍,利用退休教师和研究生参与教学,保证农事训练的师资队伍。

4.3 缺乏训练指导书

目前,学生对各个训练站及各个模块训练内容的了解只能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来获得。建议每个训练站编写一本农事训练指导书,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在课前、课中与课后进行预习、参考和复习,也能更好地提升农事训练效果。

5 结语

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高水平、高质量人才的培养[4]。今后,要在农事通识训练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争取以一流的教学团队、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服务于农事技能通识训练,为培养高水平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6 参考文献

[1] 许亚岚,罗雄麟.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7):175-177.

[2] 杨冰,张守忠,冯金侠.农业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6):81-83.

[3] 汤丽敏,陈晓超,涂荣珍,等.新型农事训练课程“三棱锥”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华南农业大学的调查[J].教育教学,2015(1):174-176.

[4] 孔俊英,卜国辉,卢国中.加强农科实践教学确保人才培养质量[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3(1):11-13.

猜你喜欢
植物保护创新性实践教学
关于自动化缝制连续缝的研究
浅谈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如何提高植物保护与维护生态平衡
试论信息化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