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盈利性与公益性关系分析

2018-01-12 11:51冯腾
智富时代 2018年12期
关键词:盈利性绿色金融公益性

冯腾

【摘 要】发展绿色金融的同时要严格遵循经济主体的商业化本质,从资金的供给、需求方面的经济行为进行分析,对于以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所可能存在或已经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对我国未来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近些年我国政府也推出了许多具体的政策与措施用以推动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金融;盈利性;公益性

一、绿色金融的发展主要因素

在金融业推动绿色发展,需要遵循金融企业的商业本质,指的是金融企业在进行投资及业务开展的时候,投入资金所取得的收益应该是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在进行绿色发展的时候,投入资金与收益比,不能低于这个标准范围。

绿色金融发展的标志之一是由众多金融企业的共同参与,参与的金融企业越多,绿色金融的发展才能更加迅速,融资品种才能更丰富。绿色金融的发展因素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绿色金融需求规模

绿色金融要能够满足企业合理收益需求,在此前提下,绿色金融需求规模越大,企业的可选择性、盈利空间也就越大。绿色金融需求的满足程度也受到金融企业自身的资金来源所限制。

(二)预期收入

在金融企业进行投资之前,会对投资计划进行规划,对投资结果进行预测。预期收入越高,对金融企业的吸引越大,得到了金融企业资金的供给,绿色金融的最终收入也就随之水涨船高。

(三)从事绿色金融活动的成本

绿色金融活动是有运行成本的,包括日常的管理、资金投入、日常运营工作等,都需要消耗资金。所以有效的降低成本也是从事绿色金融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四)风险问题

从事商业活动,不可避免的就是风险问题,绿色金融也不可避免的存在风险问题。绿色金融行业的风险往往存在于成本的消耗过大,以及运营不利等问题中。对于想要投资绿色金融的企业而言,投资风险越大投资意愿也会相应的降低。

二、从需求端分析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的需求端,就是需要融入资金来进行绿色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而供应方一般是愿意给绿色金融服务进行投资的金融企业。一般的企业在追求盈利的情况下通常难以做到同时兼顾生态环保等方面的要求,然而绿色产品和服务往往带有公共性质,这就使得盈利变得有些困难,为了使企业更加主动地开展绿色生产或者投资绿色项目,就需要政府监管或者外部市场发挥促进作用,促进绿色产业的收益提高,以及成本的降低。企业不愿意开展绿色金融的具体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一)绿色金融供给

绿色金融的供给增加可以更好的改善绿色企业获取资金难的问题,为绿色金融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绿色金融的供给有三条渠道:一是增加已有的绿色金融资金供给的数量;二是发展更多、更专业的绿色金融机构;三是通过政策扶持、金融市场引导,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金融中。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脚步的加快,绿色资金的需求量也是与日俱增。在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领域等方面进行投资,是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我国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金融企业数量较少,专业进行绿色金融服务的企业很少,政府对绿色企业的扶持政策也不强,如果不加大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对我国发展来说,并不是一种可持续的方式[1]。

(二)绿色金融市场机制建设

绿色金融市场机制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需求端本身的盈利性。绿色金融项目一般是公共服務、公益性质类的项目,往往在经济上收益都很低,实施周期又长,同时还具有一定风险性,所以很难真正的对金融企业产生吸引力。二是交易渠道单一。绿色企业的融资渠道除了金融市场融资以外,只能通过银行等传统业贷款来完成。金融市场融资由于利润性较低,所以融资困难很大,银行贷款需要满足银行的很多限制条件,同时可以贷到的款数量也极其有限。

(三)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政府指定的法律法规会直接影响到绿色金融的供需双方。从供给方来说,供给方不愿意进行资金供给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绿色金融具有周期长、回报低、风险大等的特性,如果政府给予适当的风险补偿,优惠税收政策,那么资金供给方面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在需求方来说,政府可以给予符合要求的绿色金融企业一定的补贴,或者在税收方面进行优惠,或者增加政府对于这方面的投资,都是可以有效改善需求方项目进展的措施。

(四)培养国民绿色意识

发展绿色金融的直接受益者就是国民自身,所以提高国民自身绿色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随着国民绿色意识的提高,对绿色产品的认同,对于非绿色产品的抵制,可以从根本上有效地提高绿色企业的收益。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金融企业投入到绿色金融项目中来。

三、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建议

(一)增加绿色金融供给渠道

一、通过鼓励银行、保险等机构更多的参与到绿色发展中,提供更多地绿色贷款、绿色保险服务,来增加绿色金融的资金来源多元化。二、建立起更多的专业进行绿色生产的专业金融机构。例如,鼓励地方政府与金融企业联合,共同发展组件绿色金融项目,利用政府的可信性调动起社会资本的注入。三、对绿色企业的上市给予明确的要求与支持,对绿色企业的发展指明道路,拓宽渠道,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四、丰富金融工具的种类,发展多样的绿色金融产品,例如: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等,从而吸引更多的个人、集体参与到金融市场中来[2]。

(二)建立资源补偿定价机制

在政府行使职能的同时,在绿色金融市场上也要利用经济手段来助推绿色金融的发展。具体做法为:根据企业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划分,从而进行经济学上的同等值定价,从成本、补偿上,进行平衡绿色产业与普通产业的获利情况,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环境破坏的行为在利益获取上变得极低,而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的绿色金融项目提供更多的便捷盈利措施,在税收问题上进行适当的放宽政策,从而使得更多的金融企业自主的投入到绿色金融的建设中来。

(三)金融机构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当一个企业拥有了很多资金以后,这些资金就不是仅仅属于企业本身的了,更是国家、人民对企业的一种托付,企业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它经营的更好。这只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其中之一,在企业的生产、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对环境问题的保护更是企业应承担的重要的社会责任。政府应将社会责任考核也纳入到对金融机构的效益考核当中,并且占有一定的比重,与企业员工,管理层的薪酬挂钩,这样可以做到真正的激发金融企业支持绿色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3]。

四、绿色金融盈利性与公益性配比关系影响因素

绿色发展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与生态、资源、环境之间的共同的可持续的发展。绿色发展本身带有公益性的特性,风险较高而利润低,金融业的根本是以盈利为目的,所以进行绿色金融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互相矛盾的。

(一)信贷的长期性与短期性

在绿色金融工具的运作中,是需要资金不断流通来维持的。根据开展项目不同,项目开展过程中对于资金使用期限也不同,在选择污水、固体垃圾处理、清洁能源建设、清洁交通建设等绿色项目中,由于建设周期较长,所以就需要中长期的资金进行支持。所以在项目选择之初,要根据企业特性与能力综合评判,综合考虑进行项目的选择。

根据长期性与短期性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期限安排规划,提升企业自身绿色金融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提高在资金使用、周转上的运作能力,加强队伍建设,吸收和培养更多熟悉绿色金融业务的专业性人才。在培养人才方面,可以与国内某些大学、教育机构、环保部门进行联合培养,以求打造出更多更专业的人才。

(二)非传统金融机构发展态势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扩大绿色金融参与的市场主体,是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环节,目的是在原有的金融机构的基础上,增加非银行金融机构或者游离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机构的市场比例,鼓励其进入绿色金融领域中来,共同参与构建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的金融企业涌现:地下金融。地下金融是指那些没有获得金融牌照、缺少监督管理或无监督管理的信用中介机构,地下金融企业主要从事高风险的资金投资业务,以求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地下金融对于绿色金融的负面影響主要体现两方面:

一是影响了绿色金融的融资规模,地下金融具有高投资、高回报、高风险的特性,许多金融企业以及少数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更高的回报,往往会选择地下金融项目进行投资,从侧方面减少了资金流入绿色金融的可能性。

二是随着地下金融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在经济市场中起到了一个坏的榜样的作用。地下金融企业往往缺少或没有政府的监督管理,这就导致资金投向不易掌控,地下金融企业往往不会主动选择绿色金融业务进行开展。从而使资金流向了非可持续发展和非环保项目,因此对那些承担了社会责任进行绿色金融业务开展的企业带来了不公平的竞争压力,对企业持续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地下金融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及时引导地下金融企业开展绿色金融项目[4]。

五、环境风险责任承担

绿色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方向。在我国的政策措施指引下,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企业会逐步将资金更多地向绿色领域转移,减少对于环境污染企业,非可持续发展企业的资金扶持,来持续推动绿色金融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事故频发,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因此商业银行会采用更加严格的审核方法对申请信贷的企业所开展的项目进行审核,如果项目中含有环境风险,就会对环境不利影响,那么将减少或者不予贷款。

六、总结

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政府应积极调动起金融机构对于绿色金融业务开展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能力。对于开展绿色金融项目的企业而言,在项目设计之初要权衡好项目的利益性与公益性的关系,做绿色项目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合理的环境保护,从而改善国民的生存空间与生活质量。但是企业的项目开展对于利益的追求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权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绿色金融企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参考文献】

[1]王凤荣,王康仕.绿色金融的内涵演进、发展模式与推进路径——基于绿色转型视角[J].理论学刊,2018(03):59-66.

[2]詹小颖.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实践与制度创新[J].宏观经济管理,2018(01):41-48.

[3]詹小颖.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制度创新[J].南方金融,2017(12):69-75.

[4]李晓西.绿色金融盈利性与公益性关系分析[J].金融论坛,2017,22(05):3-11.

猜你喜欢
盈利性绿色金融公益性
汽车经销商盈利性分析方法
关于准公益性和公益性水利项目PPP回报机制的探索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基于政策性和盈利性视角下湖南省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研究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
银行利润持续性研究
加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