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分析

2018-01-13 17:37王德安
关键词:占位性三维重建良性

王德安

(青海省康复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7)

在临床中肺部占位性病变是常见的一种疾病,对其诊断时具有一定的困难。临床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通常采取CT常规检查,然而常规CT二维图像为平面图像,在读片时缺乏立体感及直观效果,因此诊断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1]。伴随着医学技术不断的发展,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临床中逐渐得以广泛应用,且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此次研究针对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为肺部占位性病变的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25例患者,男15例,女10例,年龄40~77岁,平均(58.5±7.4)岁;实验组25例患者,男14例,女11例,年龄40~75岁,平均(57.5±7.0)岁。利用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后得知其数据差异没有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CT常规扫描进行检查,利用常规扫描的轴位图对其进行诊断。实验组患者采取螺旋扫描三维重建,在对图像进行处理后根据三维图像对疾病进行诊断。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经SPSS 19.0软件进行汇总,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理检查结果

参加此次研究50例患者中,40例患者为肺癌,在这其中8例患者为鳞癌、21例患者为腺癌、2例患者为大细胞癌、3例患者为小细胞癌、6例患者为非小细胞癌;10例患者为良性疾病,在这其中1例患者为结核,4例患者为炎性病变,2例患者为肉芽肿,1例患者为错构瘤,2例患者为无癌细胞或仅为纤维组织增生。

2.2 两组患者良性及恶性病变诊断结果的对比

在对照组25例患者中,病理诊断恶性为20例,诊断良性为5例,CT常规扫描诊断恶性为13例,诊断良性为12例,诊断准确率为65.0%;在实验组25例患者中,病理诊断恶性为23例,诊断良性病变为2例,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恶性为20例,诊断良性为5例,诊断准确率为86.9%。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7,P<0.05)。

3 讨 论

肺部占位性病变在临床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肺部占位性病变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对其进行诊断时具有一定的困难[2]。肺癌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肺原发性恶性肿瘤同时也是肺部占位性病变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对肺癌患者早期进行诊断对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给予肺部占位性病变采取常规CT扫描与螺旋CT三维重建的检查方法,在检查后发现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肺部占位性病变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MRI及CT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高,然对于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基础还是要依靠CT形态学的改变[4],伴随着临床技术不断的发展,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越来越成熟,且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的提高了对疾病的诊断准确性。螺旋CT在对扫描旋转的同时,也具有扫描连续性、检出率高、准确性高、安全性高等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对肺部占位性病变采取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技术有效的降低了漏诊的现象,同时在多平面与三维成像的基础上更直观、准确的对疾病进行诊断,因此降低了诊断误差性。

总而言之,螺旋CT对肺部占位性病变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并具有扫描连续性、检出率高、准确性该、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占位性三维重建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三维重建的飞机机动动作库设计与可视化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Role of telomere shortening in anticip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