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区天山绿茶品牌重塑之刍议

2018-01-14 12:58徐邢燕苏峰吴洪新
中国茶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名茶天山茶园

徐邢燕,苏峰,吴洪新

1.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350002;2.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350002;3.蕉城区茶业管理局,352100

宁德市蕉城区是福建省重点产茶区,产茶历史悠久,唐、宋、元、明、清历代均有名茶贡品,所产“天山绿茶”是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宁德县志》(旧志,明万历辛年编,清乾隆四十六年重修)载:“常贡……芽茶、茶叶。”同时,蕉城的三都澳曾是茶叶出口贸易港口,自光绪二十五年后的40年间,海上运输快速便捷,蕉城茶叶远销中外,文献记载:“天山茶的发祥地为支提山。宋、元、明所产的‘支提茶’已负盛名,清时名列榜首”。1949年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天山绿茶得到了快速发展,展现出历史名茶风范,1982年、1986年蕉城区“天山绿茶”曾两次被商业部授予“全国名茶”称号,1989年“天山”牌天山银毫茉莉花茶荣获国家质量金质奖。

新时代、新作为,要使蕉城茶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大作用,必须重塑品牌,恢复历史名茶,让天山绿茶再放光芒。

一、地理环境优越,产业基础好

1.地理环境优越,造就古老茶叶产区

蕉城区地处福建省东北部的鹫峰山东南麓,依山面海,地理环境优越。地处东经119°8'30"~119°51'20",北纬26°30'36"~26°58'之间,区域总面积1 664.96 km2,土地总面积1 491.57 km2,海域面积173.01 km2,是典型的沿岸多山区;东部海岸线长达211.04 km,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形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造就了“中国第一,世界少有”的世界名港三都澳和海上鱼场“官井洋”;境内山脉纵横,峰峦叠翠,河网交叉,水系发达,自然资源和生物品种丰富多样,构成了自西向东的阶梯状地势和自东向西的立体生态。茶区平均气温在14.7~16.0℃,全年≥10℃活动积温为4 361~4 811℃,持续天数达231~241 d,年降雨量为2 000~2 149 mm,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商周丹丘子、霍桐真人曾在此以茶修炼,汉、三国道教真人在此种茶,逐渐孕育出古老的茶叶产区。

2.产业基础好,具备打造品牌的条件

蕉城区现有茶园面积近9 000 hm2,年产茶叶1.28万t,毛茶产值7.8亿元。现有茶农23万人,占全区农民人口的70%;茶叶加工企业13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厅级龙头企业19家;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枚,中国驰名商标1枚;在外茶叶销售网点800多家;获得SC认证企业32家,通过“三品”茶和质量体系认证企业11家。全区共创建全国茶叶标准园、福建省天山绿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金观音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高标准茶园示范区等5个全国、全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曾9次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并在2012年被评为“中国名茶之乡”。

蕉城区从2014年起实施现代茶产业建设项目,完善茶园基础设施,建设茶山道路,共投入财政资金3 000万元,建设生态茶园450 hm2,新增新优茶树品种园3 700 hm2,这些产业状况十分有利于品牌的打造,为重塑历史名茶奠定了产业基础。

二、打造茶叶品牌必须克服的问题

蕉城茶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品牌积淀,但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必须加以克服和解决。

1.茶园分散,标准难统一

由于执行生产承包责任制,茶园大多分散到户,造成生产经营碎片化、生产标准不统一,易出现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同时,茶区茶树树龄大、树势衰老,在茶园生产管理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等使得茶园土壤酸化,影响茶叶品质。

2.茶企弱小,管理水平低

茶叶企业规模小,企业效益低下,尚未形成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茶产业是一个门槛低、同质化严重的产业——茶企数量多、小作坊多、生产效益低下;缺乏标准化、现代化的企业组织和管理,这些都易造成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更谈不上品牌打造。

3.产业链环节不均衡,难以支撑品牌打造

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哑铃型产业链,蕉城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在产业规模和质量上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茶园基地规模大、质量优。全区现有茶园面积近9 000 hm2,其中无性系优良品种茶园8 000余hm2,新优高香型品种近4 000 hm2。然而,区内加工企业(二产)相对薄弱,仅有4家省级龙头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总体质量不高,缺少一家年上交税收超1 000万元的企业,难以成为品牌打造的载体。

4.产品多为原料化,品牌化有待提高

茶叶产品交易大多以批发为主,主要为原料茶提供市场,品牌价值无法充分体现。茶叶以农产品方式销售,而非以品牌茶面市,无法承载历史名茶的文化和内涵,产品品牌价值有待提高。

三、培育茶叶品牌,推动产业发展

1.明确品牌,合力打造

政府应根据茶叶市场的发展趋势,结合蕉城区历史文化和茶产业现状,组织茶叶企业、社团和社会力量共同打造蕉城区公共品牌,在宣传、推介、市场推广上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不断提升蕉城区茶叶品牌的知名度。

2.注重生态和谐发展,打造规模基地

矢志不渝地坚持生态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将产业发展与生态承载能力相结合,而不应盲目扩张。在建设好生态茶园,确保鲜叶原料品质的基础上,增加茶园自主流转,做大基地规模。企业可以采取自建示范基地、组建合作社等方式,把分散茶农联合起来协作生产;龙头企业可以联合地方合作社、家庭茶场,为他们提供资金、技术和标准,实现利益共享,确保原料品质。

3.加大企业培育,实现规模化生产

地区企业小而多、效益低;夫妻店、家族式加工企业多,现代企业少、企业家少是当前茶产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对企业主的培训力度,让管理者进入高校、名企参观培训,培养管理者的企业家意识。在企业发展中应加强科技创新理念,并运用到实际中,实现规模化生产。在产品生产研发上,走标准化的道路,逐步实现智能化、连续化、自动化、清洁化控制,不断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4.规范运作,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

当前蕉城区茶产品标准不一,渠道结构单一,茶叶产品良莠不齐,品牌缺乏有效传播。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要建立一系列产品标准,生产在市场上具有更高识别度和认知度的产品,打造蕉城区茶叶产品特色;其次,企业应确立统一的售价体系,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在销售渠道上建立品牌连锁专卖,实行终端有体验、有服务的销售模式,建立集品茶、饮茶,同时销售茶叶、茶具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店面;进驻烟酒商店、商超、便利店、药店,实现茶叶的线下多渠道经营;在品牌传播上要讲好产品故事,做好品牌传播,打造天山名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发挥地理标志作用,坚持不懈进行品牌营销

实施品牌战略,铸造品牌需要持之以恒。蕉城区茶产品在国内茶叶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待于提升,市场还需进一步拓展,新的消费群体还有待开发。茶叶协会等社团组织要根据茶叶市场的需求,指导茶叶企业有针对性地生产、创新茶叶产品,整合天山名茶系列品牌,应用好地理标志,完善商标使用标准,规范品牌管理,建立以地理标志为主的公共品牌与企业商标相结合的品牌体系,打造茶叶区域公共品牌。

6.建设“数字茶业”,实现品牌跨越发展

随着茶叶行业的发展,茶叶的生产呈现专业更加细分、产品更加注重质量、品牌更加强调信誉、营销更加趋于便捷的发展趋势。推进茶叶生产智能化建设,拓展茶产品网络营销新模式,加强茶业信息化服务管理能力,成为当务之急。积极发展蕉城“数字茶业”,建立茶叶电商平台,网罗全国各地蕉城茶商,组建“天山名茶”营销联盟网络。让消费者通过互联网、APP客户端可以追溯到茶叶采摘、制作、包装、贮运等每个环节,让消费者感受到天山茶是一款“从茶园到茶杯”都安全健康的产品。引入多元化电商销售平台,有利于产业链条在销售端更加完善,使得消费者购买途径更加便捷,终端消费者对品牌忠实度的积累更加有效,从而使“天山名茶”的品牌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促进产业的跨越发展。

猜你喜欢
名茶天山茶园
天山雪莲
天山儿女
茶园飘香
周宁生态茶园
天山雪鸡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茶园观色
永顺園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