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现状研究
——基于252份问卷的调查

2018-01-15 05:39葛业静
长江丛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志愿问卷群体

葛业静 周 琼

一、 文献回顾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社区志愿服务的理论研究;第二,关于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第三,关于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问题的产生原因;第四,关于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意义综述。[1-3]研究不足之处在于对大型的志愿活动关注较多,对社区志愿活动关注不足;侧重研究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理论研究,都会实证研究关注较少;侧重于大学生志愿活动存在问题的研究,对其动机进行实践研究较少。

二、现状研究

(一)基本情况

为了解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基本情况,在南京市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随机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52份。从调查对象的性别结构看:男同学120人占比48%,女同学共132人占52%;从年级构成上看,大一年级45人计18%,大二年级84人计33%,大三年级94人计37%,大四年级29人计12%。

(二)社区志愿服务频次

根据问卷统计结果,受访者中参加过志愿活动的人每月参与志愿活动时长最多的是3-5小时,呈左偏分布,平均活动时长2.54小时,P值大于0.05说明活动时长无显著差异;次数频次分布最高的为每月1次,平均活动次数为1.78次,呈右偏分布,P值大于0.05活动次数差异明显;参加社区服务的持续时间通常在半年以内,平均持续时间为半年到一年,呈右偏分布。社区志愿活动活动时长与活动次数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18介于0.5-0.8之间,这种相关关系十分显著(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三)社区志愿服务形式

通过问卷的调查数据可知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学生近六成集中分布在大型活动、社会调研和环境保护;据了解,被服务的机构大多是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心,而这个站点一般都在社区居委会中。只有少数人参加过社会应急、弱势群体及扶贫开发等几类的社区志愿服务。M估计量可以用来判别数据中有无异常值。从表中可以看出4种不同权重下的最大似然值,容易发现大一年级的估计值距离均值较近,这说明数据中没有异常值;大二、大三年级距离平均值较远,分布不集中,这说明数据中有异常值。经过分析可以发现:大一年级的志愿服务在各种类型中分布较均匀,各个服务类型均有涉及;大二年级集中分布在社会调研和大型活动两类服务;大三年级侧重于环境保护和教育辅导;大四年级受访者较少,对此不做探讨。综上所述,虽然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众多,但是社区志愿机构和社区居民及大学生的反映情况显示,服务形式缺乏多样性,导致服务对象重复且较少,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志愿者管理体制不完善。

表1 M估计量

(四)社区志愿服务动机

第一类大学生群体以锻炼能力、结交朋友和实现自我价值为一般目的,这类群体所代表的是近一半大学生的想法,他们对兴趣爱好和学分规定并不在乎,也对社区志愿服务没有太多要求;第二类大学生群体主要目标是既提高个人能力,又完成学校任务,这类群体约占大学生群体的20%;第三类群体的动机并不唯一也没有特定目的,他们希望自己既然参与就要获得每个可获得的收益,这类群体占总体的21%;第四类群体完全是以完成学校学分规定为目的,可能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但功利性较强,此类群体代表17%左右的学生。

三、结语

由整个问卷的调查情况来看,现阶段高校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在仙林大学城社区治理中能够起到预期作用并得到理想的锻炼,但距离理想状态仍甚远。这需要政府、高收入群体、社区、志愿者组织及高校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社会各界都应正视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各种各样的问题,促进社区志愿服务事业与高校志愿者服务协调发展,使我国社区志愿服务事业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志愿问卷群体
以志愿,致青春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关爱地球,学生成主流群体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