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市海上桥村民居现状研究

2018-01-15 09:58
中州建设 2017年19期
关键词:窑洞民居村落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4)

1 海上桥村民居概况

海上桥村位于巩义市市区东部,大峪沟镇西北,西距巩义市东区约4公里,东距大峪沟镇区4公里,西临北山口镇,北临站街镇,东与本镇岳寨村、柏林村接壤。海上桥村地处浅山丘陵地带,平均海拔270米,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夏热,气候干燥,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适宜各类生物繁衍生长。村庄整体地貌北高南低,低岭向南成梯形状,东、西、北三方皆为高峻土岭。

海上桥村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街巷道路肌理,受民居建筑的影响,村中道路多为1~2米的石头路,用当地原材料制成,其宽度及坡度反映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人们通过马、牛等一些牲畜运输重物,从村中的牲口棚以及大门前的套马栓都可看出。其中更能体现古人充分利用空间智慧的是一处房屋拐角处的墙砖被处理成了斜角,这是为了方便马车的通过,使马车转弯时不至于撞到墙体。

海上桥村

海上桥清代古建筑群是以王姓为主的居住地。据王氏家谱记载,村中王氏家族于明万历年间从巩县站街镇周家碾(今巩义市站街镇新沟村)迁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居住群也在不断扩大,自成格局。村落南高北低,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400米,古时建有3座寨门,鼎盛时期大小院落50余处,窑洞100多孔,房屋200余间。大多数院落为一进式和二进式的四合院,院内配以厢房、跨房、大门及门楼,气势宏伟,雕梁画栋,工艺超群,古色古香。村中民居大都保存较好,古楼、古屋、古路、古碑、古井,走入其中仿佛重回清代,让人流连忘返。

据村中古碑记载,海上桥村这个名字来自明末清初年间,村西河谷中有一眼翻花泉,终年不涸,人称“海眼”,泉水聚于河谷池中,水色碧绿,池中有鱼虾河蚌常游,河谷上方搭一便桥,供人们南北种田过往,因而得名“海上桥”。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据《海上桥志》载:当时,祖上察海上桥村址,为风水宝地,五行中金、木、火、土皆丰,唯水不足。联想当年陆游驾舟出游,船从桥下疾驰而过,诗兴大发,咏诗一首,其中“桥如虹,水如空,天教称放翁”的情景,此处若水足,堪称完美。出自无奈,咏曰:“云为水,虹作桥,地名海上桥”,为陆游诗句反其意而用之,正好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更有虹桥起于海上之意。这样,“海上桥”就成了这里的地名。后来,祖上筑寨墙,盖寨门,形成村子,自然也就成了村名。为铭记村名由来,寨门上镶石为记:东门“宴海”,西门“虹桥”,南门“保和寨”。村中打井,一升砟子一升米,井透水旺,补水之不足,海上桥更加繁荣昌盛。

2 海上桥村民居价值意义

1)历史价值

传统建筑规模成片,类型独特。这些建筑从清代一直延续并保存至现在,为研究清代时期建筑提供了极好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建筑史学价值,且在一定程度上记载了海上桥村的发展历史。海上桥村保存下来的传统建筑、传统街巷、传统院落等有形的历史遗存和反映居民社会生产、生活习俗、礼仪风俗等无形的传统历史遗产无不体现出海上桥村的历史价值。

2)艺术价值

海上桥村村落依自然地势而建,古村落布局合理,由庙、街巷、民居、古井等组成很有特色的聚族而居的古村落文化景观。背山面屏而建,有深奥的古风水含义。村落的肌理环境基本完整,整体和谐度较高,构成了村落遗存的基础层面;历史遗存总量较大,建筑以砖木和土木结构为主,集中在清代。并且重要传统建筑保存完好;民居院落群体丰富,特色突出;建筑构件如石雕、木雕、柱础、门窗等历史遗存丰富,许多院门上方至今还留有前伸的屋檐和精美的砖雕等饰物,艺术价值较高。

3)使用价值

经过调查发现,海上桥村内的传统建筑大多建成于清代,尽管风雨的侵蚀对其产生了部分破坏,但是在不同程度的维护下,这些建筑仍然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

4)情感价值

“何人不起故园情! ”我们之所以感到“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是因为扎根于人们心灵深处的对老建筑的情感难以割舍。随着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一个个熟悉的环境变得陌生,随着城市越来越“千城一面”,失去地方特色,人们对老建筑、老街区的珍惜和依恋之情反而日益增强。海上桥村保留完整,是人们的情感寄托,我们应保护好古人留下的古建筑。

5)精神价值

从海上桥村村落的格局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村落在择地而居时的“背山面屏”的格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村落的布局是传统可持续人居发展模式的体现;传统硬山式建筑与窑洞建筑群的结合体现了当地因地制宜的建筑方式;村落中王氏族人勤于耕读、聪明贤惠,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海上桥村能相对完整地保留这么长时间,带给我们的绝对是一笔巨大的精神及物质财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学习。

6)反映建筑真实性

海上桥村历史建筑群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的轨迹。由于村落在大的区域发展中所处位置不是高强度发展地带,所以海上桥村的整体历史风貌并无太大的变化,只是村内随时间发展而新建了一些不同时期的建筑,且没有对已有传统建筑做出大的拆毁破坏,而且建筑材料中除了木材以外,砖、瓦、石等耐久材料占了很大比重,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建造和修缮的痕迹也因此比较清晰地沉积下来。

7)丰厚的生活底蕴

海上桥村大部分传统建筑都有村民居住生活。此外,海上桥村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各种活动规模宏大,居民参与积极性高,多年的传统民俗和习俗也随着居民的日常生活一直延续下去。

海上桥村是一处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宗族居住聚落,历史悠久。这里山环水抱,风景清幽,村民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古村完整地保存二十余栋清代古建筑,数量众多,通体古朴典雅、恢弘壮美。同时,村落人文昌盛,历经近千年的垂练,仍保存着相当丰富的文化遗存和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海上桥村在聚落完整性、历史环境特色上是传统风水典型模式的研究样本;在古村空间格局、功能与社会经济价值上是传统可持续人居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在村落的建筑价值、环境要素特色上是豫西文化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

3 海上桥村民居现状与保护原则

村中建筑因地制宜,随着山势缓和爬升,形成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每个院落大都是由硬山建筑与窑洞相结合。窑洞形式多样,有深有浅,且大多数窑洞还有大量壁龛,很多窑洞到现在为止还有人居住。根据访问当地居民,他们觉得窑洞使用起来很舒服,特别是夏天,窑洞内蚊虫少并且阴凉,很适宜人们居住。院内的倒座以及厢房则多为传统硬山式建筑,建筑多为两层,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随着时代的变化,村中落后的基础设施已经满足不了村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附近没有小学供孩子们上学,于是部分当地村民搬出村子,一部分建筑长年无人打理,房屋内、窑洞内的灰尘,墙面的裂缝,院内的一人高的杂草都透漏着一种颓废衰败的气息。还有一部分村民不知道如何修缮或是保护传统建筑,他们用钢筋混凝土代替老房子,生硬的混凝土、冰冷的铁大门、艳丽的建筑外瓷砖,与这个美丽而又祥和的村庄极不协调。

面对这种现状,要从根本处去了解当地传统民居建筑,了解其历史、构造、材料、施工工艺等,只有了解当地民居的原本状态才能更好地进行修复。由于建筑破坏的程度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应该区别对待,合理修缮。对于建筑本体破坏严重的,应进行全面修复和局部修复;对于一些建筑破损较少的,其构部件部分有少量破损的,多如墙面裂缝、地面铺地磨损、屋顶处小构件缺失,等等,需要采用原施工工艺以及原材料进行修复完善;对于需要完全拆除后新建的,建议恢复原本建筑样式,从而保持建筑肌理的统一。

村落中还留有富有生活气息的一些地方,例如村中的唯一一口井,这口井位于村子的正中,曾经一村人吃水都靠着这口井,井旁有碑刻记载了当时井是如何建造的,以及后来重修井的事情。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口井的水还可以喝,但是后来附近挖煤开矿使得井水受到污染,已经不能再饮用,但是井中仍有水,附近居民有时会打些井水来洗衣服。留住建筑留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还有我们的情感。

村中古井

4 结语

这些即将消失的传统民居建筑,如若不及时进行保护、修缮,让他们重新充满生机活力,那么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都将不复存在。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习俗等等,也就形成了多种民居结构。对于传统民居院落,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这些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增强保护意识。

[1]左满常,白宪臣. 河南民居[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魏欣. 论温岭石塘古镇特色民居的保护[J]. 建筑知识,2016(04):1-2.

猜你喜欢
窑洞民居村落
“窑洞对”里的镇江人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陕北窑洞民居
论窑洞的建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