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不能的风

2018-01-15 10:33翟双庆
中医健康养生 2018年1期
关键词:风温风邪黄帝内经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翟双庆

有这样一首诗,也是谜语:“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唐·李峤),谜底就是“风”。这首小诗,让人感受到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风”。

《灵枢·九宫八风》云:“风从其所居之乡来者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在《黄帝内经》时代,人们对风的认识是直接、客观的,并且通过风的特点,来认识人体的疾病。

自然界的风是一个性情中人,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闹就闹,任性至极。它可以风和日丽,风平浪静;也可以风起云涌,风驰电掣。也正因如此,《素问·风论》称:“风者善行而数变”。

风是气的运动。它居无定所,善于走串。在人体中,风邪为病会出现走串的现象。比如风疹,就是临床常见的荨麻疹,具有发无定处如同风行走串的现象。临床上,还可以见到以游走性疼痛、痛无定处为特点的疾病。《黄帝内经》中描述的行痹就是其中的代表,治疗首先就要考虑到风邪,采取“祛风通络,散寒除湿”的方法。

风邪致病,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风邪夹杂温热之邪侵犯人体,也就是风温,西医所说的流脑就是风温的一种。风温致病,初起仅见发热、恶寒等肺卫表证,但可迅速入里而见高热、神昏、惊厥等热闭心包等危重证候。心主神明,热邪攻入心包,很快就会出现昏迷。

赵绍琴老先生曾经治疗过一名患儿,就是从发热恶寒的表征,迅速地转入神昏的状态。在赵老看病之前,已经服用过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可以说三宝都上全了,就是不管用,还是发热,昏迷,西医诊为“病毒性脑炎”。于是求诊于温病大家赵绍琴,结果赵老用淡豆豉、山栀、前胡、枇杷叶、杏仁这些药物进行宣阳、开郁,给其中风温之邪打开出路,孩子就逐渐好了起来。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风胜则动”,进一步说明了风邪致病会出现动摇不定的特征。因此,人们常常将这种动摇、震颤,不受支配而产生不灵活、麻木等疾病,皆认为是由风邪引起。诸如脑梗、脑出血等“脑卒中”产生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脚不灵活的病证称之为“中风”。当然,在临床中我们也可见到患者自我感知到的“动”,这些动,他人不能够察觉,《黄帝内经》也将其归为风一类,进行分析诊治。比如,眩晕或是梅尼埃病。

《黄帝内经》中有云:“风者,百病之始也”,风邪侵袭人体最为迅速,一些疾病,诸如感冒、关节疼痛、风疹、面瘫、中风等,都和“风”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底应当如何养护呢?

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叫做:“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说明,面对风邪我们第一个要点是“避”。司马光曾有诗云“细雨寒风宜独坐”,是说当外界天气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需要避忌,同时要根据时节避忌。春天多风,天气变化迅速,易让人应接不暇而伤人。也正是因此,老百姓流传的“春捂”民谚习俗,是对春风的一种很好的避忌方式。

其实,风邪入侵人体,首要条件就是人体正气不足,因此,我们要如同孟子所讲“养吾浩然之正气”,让自己正气充足,则可以免受风邪入侵的灾害。

猜你喜欢
风温风邪黄帝内经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风温”概念演变探源*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玉钢1080m3高炉提高风温实践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部颁标准中治疗风温中成药的组方规律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