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背后的故事

2018-01-15 05:02周捷
大众电视(蓝天下) 2017年12期
关键词:彩排太监丹丹

文/周捷

且不论外界如何纷扰,回归初心,我们必须坚持以“演技”为第一关键词,因为演技才是《演员的诞生》的立身根本。且不论舞台上的演员是如何千锤百炼地诞生、惊心动魄地重生,就连幕后的导演们也都以演员的身份出人意料地诞生了。

由于表演作品的需要和节目录制的特殊性,表演作品中常常临时需要一些群演,作为导演的我们,人就在现场,不用排档期,不用通告费,不用另外安排吃住行,熟悉工作流程,能超长待机通宵达旦,没演过戏至少也看过千百部戏——用自己人,性价比太高了——只要粗暴地拉去现场即可。我也有幸参与其中,分别与章子怡和宋丹丹两位导师搭了戏。

在《后宫废妃》的影视化作品中,在室友村长的鼓励下,我和他一起当了回太监。在剧本最终确定以前,我们先从《甄嬛传》《寂寞空庭春欲晚》中学习太监的神情、姿态、语调,揣摩戏中的太监与各个主子的关系——这一点在后来的导师评论中也被印证:人物关系建立了,人物之间相互的言行举止才顺理成章。看来我们还都是好苗子。

剧本确定以后,我们一起当了皇后姜宏波的随从太监,需要听令将废妃章子怡拖出去,我又因为长得稍显鲜嫩,同时被刘天池老师挑选为太子王俊凯的太监,这样一来,我可以跟三大主演同框,羡煞旁人啊!在走过几遍调度之后,我心觉不对,我不能既是皇后的随从,又是太子的贴身太监啊,除非镜头不给我正脸才不会明显地穿帮,或者,甚至……我想起徐锦江为《一代宗师》拍了大段的戏,最后只留了一张照片的一个镜头,不细看,就被忽略了。只有服务于角色,成全了角色,整出戏才会好。

在排练将废妃拖出寝宫的时候,我们和子怡姐在行动路线上产生了冲突,生性腼腆的我竟然大胆打断彩排,提问探讨我们的动作该怎样设计才既符合剧情也方便镜头调度。最怕空气突然安静,我的同事、天池老师和子怡姐都惊住了,我也惊住了,我是哪来的能量和胆量?两三秒之后,天池老师发话,给出了方案,子怡姐也认同了该方案,并在该方案中设计了一个废妃与太子眼神交流的镜头,这一个眼神承上启下,既表达了情绪又顺理成章推动了剧情,足见子怡姐之高明。将子怡姐拖出寝宫门之后,村长和我的脚步就停下了,但子怡姐带着我们继续前行,直到走出整个置景范围,这在最大程度避免了穿帮,足见子怡姐之专业。

在与丹丹姐搭戏的影视化作品《临时联络员》中,我的戏是一开场与丹丹姐擦肩而过的餐厅客人,在所有台词还没开始前我的戏就杀青了。古装戏《后宫废妃》里我摘了眼镜,全程“瞎”演,眼“瞎”心不能瞎。虽然戏份就一个背影,但我的内心戏丰富啊!剧本和置景里,我应该是个有社会地位的人士,正从一间咖啡馆里离开,在咖啡厅门口遇见一个乡村打扮的大妈。那么我遇到一个农村大妈进入高档场所是什么样的眼神呢,可能会带着疑问,但不会是鄙视和审视,我就彬彬有礼地打个照面就好了。在带机彩排中,丹丹姐也很默契地跟我交换了一个眼神,整个镜头经过这一次带机彩排和一次正式拍摄就过了,我的戏杀青了,现场呈现用的是第一遍的带机彩排。我的戏只有背影,这个眼神要不要其实并不打紧,但我看到丹丹姐跟我的眼神交流,我明白了配戏演员的意义与责任。在后来的录制中,张国立老师说了一个表演界的“冰山理论”,大意是观众看得到的人物只是水面上的冰山,水面下观众看不到的冰山,是需要演员自己下功夫去挖掘、充实和体会的,有了水面下的支撑,立体的人物形象才能浮出水面深以为然。

《演员的诞生》对我们工作人员来说提升的不仅是工作技能,还有知识、眼界心性、为人处事。我得益于相对稳定的工位,在录影时零星记录了一些现场见闻感想。我们也见识到了光鲜亮丽的明星们是怎样在道具堆砌、偏远简陋的片场一遍遍彩排对词看回放,跟着所有工位一起煎熬等待。正如一名观众所言,“相信《演员的诞生》会让每一个人彻底信服:你看到的所有光鲜,都是别人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洒下的汗、流过的血、淌下的泪。”

猜你喜欢
彩排太监丹丹
相距多少米
俄罗斯胜利日阅兵彩排
高中数学之美
林丹丹
黄梅戏展演周开幕式亮相彩排
彩排等2则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English Suffix—ive
明清太监也读书
宦官的职责:洒扫庭除
一个字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