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粹主义的兴起及其社会影响

2018-01-15 00:22肖雪君
科技传播 2017年24期
关键词:社会影响民粹主义舆论

肖雪君

摘 要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公众表达民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提供了一定舆论平台,为各种思想的传播与交流提供了渠道,社会公众可通过网络积极参议,形成了一股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然而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却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比如一些本来并不必要引起轰动的事件却在网络上造成舆论上的轩然大波,甚至蔓延至现实中,造成社会的不安定。这种网络舆论的演变模式,就带有很强的民粹主义倾向。本文主要谈谈网络民粹主义的兴起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民粹主义;舆论;社会影响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201-0111-02

网络民粹主义是以互联网为媒介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民粹主义,其在中国的涌现开始于21世纪初。网络民粹主义者认为,既然网络可以实现实时地对观点的自由表达,公民与公共机构之间的反馈将会非常便利、迅速,因此可以不必依赖新闻机构等,所有意见产生于他们自身,网络民粹主义公开的旗号是“人民公义”,行为是人民审判,实质上却是多数人主义。其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非理性。在网络舆论中,网民们对于公共事件的判断更多地来自于他们的生活常识和直观认识,习惯于简单化、泛道德化的思维,从而呈现出情绪化和非理性的特点。比如,在 “我爸是李刚”事件发生后,人们已经为这类的行为树立了“网络舆论标杆”,一旦类似的案件再次发生,迎来的即是人们的口诛笔伐、人肉搜索,甚至是造谣生事、恶意中伤。

第二,草根性。目前中国的网民大部分是平民大众,自身利益得不到满足而引发的对社会的不满使他们自发地集结成群体,一旦涉及草根阶层的利益,网络舆论就会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

第三,极端性。网络信息的碎片化、数量化,使得人们很难辨别出有价值的信息。因此人们往往就认为越是刺激、极端的观点才越能吸引人眼球,才越能被他人广泛传播开。另外一方面,信息碎片化,例如微博、QQ空间说说等平台,发表的言论具有字数的限制,使得人们无法充分表达观点,这就容易导致信息的误读,更加促进信息言论的极端化。

从2003年至今,“躲猫猫事件”“华南虎事件”“钓鱼执法”“药家鑫案”“小悦悦事件”“河北大学交通肇事案”“温岭虐童案”等公共事件都受到网民的极大关注,这些事件背后都能看到网络民粹主义的影子。网络民粹主义产生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媒体的职能没有很好地得到发挥。首先,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确实存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确实取得较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形成了不少矛盾,比如各个阶层对于改革开放的成果往往不能公平地享有,房价物价飙升不降,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等等,这些都滋生了社会低层民众的不满心理,从而进一步为民粹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信息不透明。作为公民,人人都享有知情权,然而,在许多公共事件发生后,政府、媒体却不能及时、公开地将与事件相关的信息告知大众,致使民众对政府、媒体的不信任,从而助长了民粹主义的行径。

再者,网络媒体监管薄弱。一些网络媒体为了赢得高点击率,关注于对社会阴暗面的报道,而网络媒体上的监管不足,使得这类报道汹涌而出,这容易导致人们对现实社会失去信心,这种情绪指导着人们的行动,又作用于现实环境,从而使现实环境越来越接近媒介所描述的拟态环境——社会的腐化腐败,如此恶性循环,更加激化民粹主义。

2)网络媒体的特性为民粹主义提供了技术基础。

(1)网络媒介使用的易得性。

(2)网络媒体的隐匿性。

3)網民自身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使然。

(1)仇富、仇官心理。贫富间差距越来越大,以至于官民、贫富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草根阶层的人有较强的仇官、仇富心理。

(2)网民文化程度低、易出现盲从心理。网络的普及使得网民正向低龄化发展,大多数网民不能够全面地判断时间的是非,从而表现出强烈的盲从,再加上刻板印象的作用,只要涉及强势群体,如富人、官员、城管,民意就一边倒地呈否定评价。

网络民粹主义作为民众参与政治的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民意的走向,有助于弱势群体表达自己的声音,避免强势群体的“独裁”。同时,也促使了我们对于现代化进程中产生贫富差距等一些问题进行反思。

然而,网络民粹主义对于监督社会、促进反思固然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比如:削弱政府、媒介的话语权,影响司法公正,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之时有可能会引起社会动荡。

对于网络民粹主义,一方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发挥其积极影响,但另一方面,更要对其消极影响采取措施,使其走向秩序化、理性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第一,最重要的是政府要做好工作,提高自身公信力。提升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地位,最根本的在于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因而,政府必须在保持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积极缩小贫富差距,改善民众的生活条件。

第二,加强网站管理。少数网民在缺乏对真相了解的情况下针对公共事件随意发言、混淆视听,故意制造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对立等,因此,这就要求网站、博客、搜索引擎等网络媒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逐步实现实名制,防止同一用户注册不同身份恶意炒作等等。

第三,早日出台新闻传播法。另外,还需要明确一些重点监管对象,加强预警。通过相关软件可追踪信息传播途径,确定意见领袖,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进而引导舆情。

第四,增强媒体的文化教育功能,在信息真实的基础上,更多向大众传播社会真善美的一面。当前不少媒体为了获得高收视率、高点击率,热衷于描述社会的阴暗面,并对其加以渲染、传播。这不仅是媒介新闻专业主义缺失的表现,而且这类报道内容也不利于和谐的社会环境的构建。因此,应当增强媒体的文化教育功能,在信息真实的基础上,更多地向大众传播社会真善美的一面。比如,对于“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妈妈”等等表现人性温暖社会美好一面的报道,让人们了解社会问题的同时也感受社会的美丽。这就如同班上老师教导学生一样,以积极的表扬为主,而以批评作为辅助手段,一味地批评容易造成整个班级的压力。社会也是一样,我们需要平衡对社会积极的一面和消极一面的报道,才能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网络事件呈现出事件不断增长,频率越来越快、影响越来越大等趋势,这从侧面上反映了网络民粹主义的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不可否认,网络民粹主义有其积极影响的一面,但更应该引起我们重视和关注的是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消解网络民粹主义所带来的这些负面影响,最重要的是政府方面的作为,从根本上积极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另一方面,应该完善民众政治参与的途径,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最大限度地扩大公民有序意见表达的渠道等等。

总之,该问题的解决仅仅依靠一方面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在政府的带头作用下,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因此,希望社会各界能够作出举措一起建设更为健康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13

[2]胡正荣.传播学总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97

[3]俞可平.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J].战略与管理,1997(1):88-96.

[4]郭中军.警惕网络民粹主义来袭[J].社会观察,2009(12):19-21.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影响民粹主义舆论
民粹主义研究的概念泛化问题及其辨正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从莎士比亚笔下看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形象
关于当代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性分析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关于李大钊与民粹主义关系的辨析——重读《青年与农村》
一种巴洛克式的民粹主义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