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档案史料》2017年第4辑内容提要

2018-01-15 00:29
北京档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北平市门牌内容提要

北洋时期北京内外城区各街巷新旧名称对照/王永芬选编

内容提要:1918年底至1919年初,京都市政公所要求京师警察厅查明其所辖区内各街巷新旧名称,并列表呈报备案,截至1919年2月21日,内外城共20个区全部完成。在此基础上,市政公所自1919年5月至1927年7月陆续公布了京城市内道路等级、幅员标准,以及确定的各街巷道路等级、路幅名称。

1930—1936年北平市内外城街巷道路等级及路幅名称/王永芬田尚秀选编

内容提要:国民政府成立后,自1930年起,北平市工务局根据城市建筑、道路的发展,繼续对未测定房基线的街巷进行测定,并对部分已测房基线进行修正,陆续予以公布。本组史料均为工务局布告底稿,反映了1930—1936年北平市内外城街巷房基线的测定修正情况。

1946年北平市张自忠路、赵登禹路、佟麟阁路命名史料/孙刚刘静选编

内容提要:为表彰忠勇,永久纪念三位抗日将领,1946年北平市政府做出了将本市铁狮子胡同改称张自忠路、北沟沿改称赵登禹路、南沟沿改称佟麟阁路的决定。本组史料选录了北平市政府与北平市临时参议会、警察局、财政局、地政局、工务局等部分来往公函,反映了三条道路命名的过程。

1947年北平市警察局内一、外一分局所辖管界街巷名牌调查/王永芬鹿璐选编

内容提要:1947年,北平市警察局下令以各分局为单位,对其所管辖界内的街巷门牌及人口情况进行调查。本组史料选录了北平市警察局内一和外一两个分局的街巷门牌调查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北京内外城街巷名称、数目、门牌位置、人口数量等情况。

20世纪50年代北京城市道路命名史料/梅佳选编

内容提要:城市道路命名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在50年代中后期,北京市先后分三批对城市道路进行命名。1956年初,北京市道路工程局提出第一批新修的176条主要道路命名原则。1958年2月,北京市都市规划委员会提出第二批新辟101条道路的命名方案。1959年10月,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提出第三批21条待命名道路,均是城区及近郊区范围内的主要道路。本组史料反映了北京市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先后三批命名城市道路的情况,对于了解和研究北京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60年代北京市关于整顿门牌、街道名称史料/王海燕选编

内容提要: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北京市内的新辟街道越来越多,这些街道多没有门牌,有门牌的也存在编法不一致、更换不及时、重复、脱落等状况,给市政管理和群众查找带来很大不便。为此,北京市相关部门对门牌混乱的状况专门进行了整顿。同时,继50年代中后期分三批对城市道路进行命名之后,60年代初又再次进行了第四批道路的命名工作。本组史料反映了这一时期北京市整顿门牌和街道名称的相关工作情况。

金匮之藏记遗踪——古今档案披露的北京地名与街巷门牌整顿/孙冬虎

内容提要:本文梳理了从古至今北京对城市地名和街巷门牌进行管理和整顿的史料,厘清了古今北京整顿地名与街巷门牌的来龙去脉,对于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指引和借鉴作用。

张自忠路、佟麟阁路、赵登禹路三条特殊道路的命名/王贞

内容提要:本文回顾了张自忠路、佟麟阁路、赵登禹路这三条特殊道路的命名过程,挖掘了档案中保存的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兼具趣味性和史料价值。

浅谈地名语源研究与地名文化遗产保护/陈喜波

内容提要: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探讨了地名语源研究的重要性,阐释了地名的文化遗产价值、地名文化遗产与地名语源之间的关系,剖析了当前地名语源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漫谈北京街区的地名传承/王兰顺

内容提要: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梳理了北京街区地名的传承文化,以具体胡同名称的来历为例,介绍了街巷胡同的命名原则,并将北京街区地名的命名及发展概括出五大类,对于社会公众了解北京地名文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北平市门牌内容提要
英文内容提要
英文内容提要
英文内容提要
北平市整顿粪业研究——以1936年为核心的考察
英文内容提要
博物馆
一起做个青蛙门牌
瓷砖展览会
特殊门牌
平市两千青工学生参加义务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