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分析

2018-01-15 12:23徐忠莲
中文信息 2017年10期
关键词:困惑教学观念作文教学

徐忠莲

摘 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十分不容乐观,在真正地教学实践中却又存在着一定的困惑,学生作文脱离生活,作文思维墨守成规,教师的作文教学按套路思维模式较多,新形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中,要多思考,在认真总结教学经验的前提下,并对其作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作文教学 困惑 对策 教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0-0-02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性质取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也取决于作文教学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关于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老师心头的一道坎,一座无法逾越的山,可以说是困惑与问题同在,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效率低下,广种薄收,学生埋怨,老师兴叹。调动不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和写作动机,作文课成为师生最头疼的课,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写了几年作文,到了中学毕业时写出的作文依然语句不通,表意不明,文章从头到尾假话、大话、废话连篇,内容空洞无物,缺乏真情实感,语言表达乏善可陈,尽管如此,作文教学依然是语文学科的重点,还要我们认真研究学习,寻找作文教学的新出路。

一、纵观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明显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学生作文内容空洞,题材陈旧,缺乏真情实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总关情。”“情”从何而来?它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细致的观察,敏锐的捕捉。一个含笑的眼神,一句朴实的语言,一个轻轻的抚摸……无不洋溢着温馨;暖人的情感,它来源于作者对事件本身的认识、体验和思索。但在我们学生的作文当中,似乎感受不到这份情,而给我们的一个共同感受却是:批改学生的作文,深感现在的孩子言之无物,小题大做,无病乱呻吟现象非常普遍。并且文章单薄,语言缺少美感;学生作文内容上千篇一律,对于“题材新颖”的要求差之甚远。比如有一次布置写“妈妈的爱”这个主题的作文,多数学生写的都是“生病时妈妈背着我去医院,晚上又在我身边无微不至的照顾我,我醒来了妈妈却累的倒下了。”……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不见真情实感。

2.学生脱离生活,作文缺乏灵气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指出“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充实到某种程度,自然要说某种的话,也自然能说某种的话。”目前,学生在升学的压力下,成天游弋于试题、答案的汪洋大海,缺少社会阅历,缺乏对生活深刻的认知与感悟,毫无生活积累可言,仅靠教师作文课上传授的几条“秘诀”,写作时只能不抓耳挠腮。主题是文章的魂魄。如何突出主题其实与谋篇布局有关。孩子文章写的很平,没有高低起伏,没有主次之分。主题突出,重点地方要浓墨重彩的刻画。而对很多作文水平一般的孩子来说,他可以把整件事情写得很清楚,但就是让人记不住,和流水账一样,让人看过了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告诉他们“文似看山喜不平”,也很难起到效果,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去做。

3.作文教学缺乏学法指导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好多教师常常强调多读以不断增加知识积累,多观察以增加生活积累。在教学实践中,怎样观察,缺乏具体方法的指导,读什么的指导,存在片面性,忽视对发现新事物的指导,忽视对提高感受能力的指导。作文教学程序无非是教师命题学生写,教师批改学生看,教师评学生听,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关在校园内教作文,学生禁锢在教室里写作文,周而复始的练,其結果收效甚微,学生越练越没劲。可见改革教学方法,变换作文训练形式,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当务之急。

二、提高中学作文教学效率的对策

怎样把自己眼中所看,心中所想的东西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就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我校针对目前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出发,走出作文教学困境的几点对策。

1.端正教学思想,强调作文的个性化

我们不断探索,实施创新教育,积极构建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主动创造的激情与行动,并在作文中主动地表现自己。具体说来,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1激发兴趣,增强自信心

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是兴趣、信心。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而保持兴趣的持续,就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就要让学生不断享受成功的体验。要做到这一点,第一是减少作文束缚,鼓励自由写作,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感受、体验深的事。同时,教师引导、宽容、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第二是加强习作的交流,与其他同学分享成果。特别要鼓励学生往校刊、网络投稿,稿件一旦刊用,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成功的体验,对增强写作信心有莫大的好。第三是培养习惯。这主要是留心生活,观察生活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写随笔的习惯,读书看报随手记下自己的思考、体会。

2.鼓励自由表达,表现自我

如“写自己想说的话”“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将这些要求具体化,就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从社会调查、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通过作文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自然的认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鼓励学生写创新作文

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最富有想像力,只要教师在教学中解放他们的眼睛,解放他们的头脑,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品质和个性品质,智慧的火花就必将绽放。教师应当努力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上下功夫,在写作指导时少一些灌输,多一些感染;少一些说教,多一些陶冶。

4.想点子,找路子,开辟文学新园地,给学生拓展作文创新的领域endprint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写作兴趣,展示同学们的写作成果,我校办起了一个《校园文苑》文学社,刊登同学们的优秀作品。面向广大学生征稿,尽量发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能发表的尽量在《校园文苑》上发表。与此同时,开展作文创新写作研究与实验的活动,聘请一批学生记者,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这一举措,赢得全校学生的欢迎,大大提高了学生作文创新的积极性。同学们挥毫“描绘大山景,抒写城市情,讴歌九中人”,体现了本校的特色。

5.壮胆子,去怕字,敞开心扉谈生活,给学生拓宽作文创新的范围

创新离不开生活。中学生写作文有两类,一类是教师布置的作文,这类作文带有强制性和被动性,由于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肤浅,洞察力不强,知识面窄,加上写作能力有限,往往是闭门造车。为了完成任务敷衍而成,很难写出优秀作品。另一类作文是学生自由写作的作文(包括日记)。这类作文一般不带强制性和被动性,它遵循的是“有感而发“的原则,是个人精神调节的产物。大多数表现自己的情感世界,以“自我”意识为轴心向周围辐射。因而这类作文比大作文好得多,文笔生动,观点鲜明,感情细腻而丰富,行文一气呵成。但是,这类作文是学生的秘密,不愿让老师和学生看见,怕别人知道了他的隐私,因而也不愿意把生活引入大作文中来。所以写的大作文大都空洞无物,缺乏生活气息。这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造成的。因此,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态特征,放下架子和学生交朋友,为学生壮胆子,去怕字,敞开心扉谈生活。告诉学生是如何把自己的生活例子写进文章中去的。因为它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学生听起来感到格外亲切,最容易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作文中也就能大胆的写自己真实的故事。给学生拓宽作文创新的范围。

6.说理字,写情字,走出校园写生活,让学生抒写丰富多彩的人生

加强对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为家乡的崛起而读书”的教育活动,把学生由教室引进社会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专题采访,观察各行各业的人物活动、生产方式等,把生活纳入研究性学习的范围,研究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通过这些研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得到第一手学习资料,写起文章来就有话可说,得心应手。他们用手中的笔描绘大自然的风景,讴歌城市的情怀,学校还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写出许多反映社会生活的优秀作品。

三、培养写作能力,适应社会实际需要

个性化的实现,彰显人性,是时代的主流。要适应这样的社会实际需要,确实是要转变观念,切实培养写作能力。

1.培养学生学会观察

针对观察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在生活中不断开拓观察范围,进而培养学生对事物因果联系的发现能力。为了形成这种能力,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积累生活,让他们知道身边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可写性。这就要引领学生走出学校的小课堂,走进社会的大课堂,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不仅关心国家大事,诸如体制改革,国际风云等,还要关心身边的人和事,诸如家庭生活,邻里关系,亲朋交往等。不仅经常感受社会政治、文化动态,还要领略自然之美,培养爱国之情和环保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观察生活,分析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探究事物的实质明辨是非曲直。总之,作文的知识储备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学生只有观察生活,才能储备写作素材,为建立自己的写作“资料库”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学会阅读

培养学生观察的同时,还要搞好阅读,扩大学生的表象积累和语言积累。叶圣陶指出: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意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有这种感觉,学生写作时,就会把头脑中丰富的表象和词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从阅读中去发现生活、理解生活、认识生活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或其它读物时,总是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即使生活是何等的平淡与枯燥也能从中产生联想,得到启发,获得经验。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发现认识和感悟生活,积累作文的素材是非常有必要的。

3.教会方法,促进自主写作

教会方法就是授予写作基本规律和方法.如“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恰当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会缩写、扩写、续写、改写等方法,都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促进学生的自主写作。

四、提高教师的写作理论水平,革新作文教法

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应提倡下水作文或半下水作文,也就是说学生写什么,自己先写,体验体验。如:命题合不合适,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有無模糊之处,会不会发生歧义;如何构思,怎么安排是老生常谈,毫无新意,怎么安排就匠心独到;有哪些精彩的思想,精彩的语言等等。涉猎的问题很多,深入下去思考、实践,写下来就会笔趣横溢。如此自己心中有底,文思涌动,指导学生就能灵活主动,开阔学生思路,指点学生迷津。

同时,我们在革新作文教法的环节上,具体表现为:

1.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指导

我们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指导学生写一篇作文,唯恐学生写作“跑题”,于是一步一步仔仔细细,“手把手”地教学生写作文,但这样教下来,效果不明显,学生写作的激情没有提高。在这种困惑之下,教师们尝试了多种指导方式。(1)指导宜精不宜滥。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但不指导学生在写作中用何种观察方法;教育学生写作有顺序,但不指导学生选择何种顺序写作;指导学生明确领意,但不去指导学生理解题意,感悟题意;在学生写作受阻时指导,不让指导成为学生构思的定势影响。(2)指导要灵活,避免死板。指导的过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需要,在习作中指导;可以开设精品作文欣赏课,以欣赏感悟代替习作指导;也可让学生指导学生,在探讨式的交流中共同提高;还可以尝试让学生“指导”教师,出示教师的下水文,让学生评议指导,学生此时便有了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成就感,并在对教师“下水文”的评议指导中学会写作。

2.将批改作文的优先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作文批改亦称为作文评改。它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作文的优缺点,修改意见及努力的方向。它是写前指导和继续,也是讲评的基础,是师生沟通,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一直以来,批改就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教师们常把作文批改比喻为压在身上的一座大山,而且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教师单一的批改、粗略的批改,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效果不好。“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写了文章,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和决定。这样,学生自然会得益,会提高。为此,我们应该把批改作文的优先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3.教师对学生作文应要作出适当、适时的评价

讲评是一次作文训练中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批改的延续、发展和提升。个别批改,统一讲评。讲评时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对于水平低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适当表扬,对缺点不能苛求,更不能挖苦讽刺,而要满腔热情,帮其找出原因分析,以便今后克服。对于写得较好的作文,可以在课堂上朗读,让大家评论,还可以贴在班里,让大家观摩。总之,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鼓励好、中、差不同水平档次的学生信心十足地投入到作文训练中。

结语

要想全面提高作文教学质量,除了学生方面的因素外,每个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真正指导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研究中开辟一条创新写作之路,是开放式作文教学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能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争取使作文教学早日走出困境。endprint

猜你喜欢
困惑教学观念作文教学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