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发热患儿应用中药熏洗退热的护理研究

2018-01-15 06:38张琴郑敏刘昕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熏洗药液水温

张琴+郑敏+刘昕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2--01

肺炎是不同的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性中、细湿啰音为主要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的“肺炎喘嗽”。全球每年死于肺炎的儿童达200万之多。在我国,肺炎是5岁以下小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其发病率、病死率居住院疾病首位,卫生部将其列为小儿四病防治方案中的第一位[1]。发热是小儿肺炎常见的“热、咳、痰、喘”四大主症之首,亦是温热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2]。发热是人体体温调节中枢调节点由于内源性或者外源性致热源作用而导致的体温升高,属于人体防御疾病和适应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一般情况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可以维持体温在37℃,每天人体体温的变化相差不会超过1℃。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人体产热大于散热则体温可能出现病理性升高,即为发热[3-4]。中药熏洗是使用药物的煎汤熏蒸、淋洗患者体表某一部位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5]。本文通过对肺炎发热的中医辨证和西医机制、中药熏洗退热的机制、中药熏洗的温度、时间、方法、注意事项、退热效果和优点等方面进行综述。

1 肺炎发热的中医辨证和西医机制

1.1 中医辨证

小儿肺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往往为急性期,正邪相争,绝大多数患儿会出现發热。中医认为,肺主气,从而司呼吸,外合皮毛,肺部气体会发生郁闭,导致清肃无法行之,进而出现发热[6]。小儿“脏腑娇嫩”“肺常不足”,腠理疏松,卫外不固,容易感受外邪,易于发病,加之小儿体属纯阳,具有“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寒证也容易转化为热证[7]。

1.2 西医机制

发热的机制是人体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前炎症介质损害主要是以机体调节性体温升高为主要特点[6]。发热与各种病原体感染、机体自身免疫反应及环境因素等多因素有关[7]。肺炎主要是感染引起的发热,但是也有可能是由于炎症因子的作用造成的吸收热。肺炎发热有多种类型,绝大多数属于不规则发热,还有弛张热或者稽留热等[6]。

2 中药熏洗退热的机制

小儿肌肤柔嫩,皮肤含水量高、亲水性强,皮肤温度较成人高,皮肤角质层不如成年人发达,皮肤的渗透作用较强,这些都增加了药物的透皮吸收,更有利于发挥药浴疗法的治疗作用[5]。中药熏洗借助药力热力,透过皮肤作用于机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可弥补内治之不足,内外合治,相得益彰,并可保持中医辨证加减用药的特点[5],随症加减。

李燕宁教授认为对于以发热为主症的小儿肺炎,临床强调“辨热”“观汗”为指导辨证治疗[2]。现代医学认为,汗法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促进汗腺分泌和血管舒张反应,以利于祛除病邪,包括排泄毒素、中和毒素、抑制细菌与病毒生长,以及加强机体吞噬细胞的防御能力等;其二,扩张周围血管,发散体温,起到退热作用;其三,改善全身和局部的循环功能,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和局部炎症的吸收;其四,通过发汗和全身循环的加强,增加肾小球过滤等作用,以排除体内潴留水分等;每蒸发1g水分会带走0.85KCal的热量。由此可见,采用中药熏洗发汗法治疗外感发热是可行的退热方法[8]。

中药熏洗治疗能够实现物理降温及透皮吸收发挥解肌退热的效果[12]。它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透过皮肤作用于机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3]。

3 中药熏洗的温度

中药熏洗是通过药力和热力透过皮肤作用于机体,可见中药熏洗的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王晓燕等[5]认为中药熏洗的药液温度为38~39℃。梁伟波等[8]、关丽娜等[9]先将水温控制在约60℃时,让药水热气熏蒸足底;待水温降至40℃~43℃时,将双足放入药水中浸泡,使木桶中水温控制在40℃左右。王慧明[12]将初始水温控制在50℃,利用蒸气薰蒸,当水温降至40℃左右,热蒸气减少时,使用小毛巾擦拭。王晶等[10]、吕明远[11]调节药液温度至37~40℃。吕英豪等[13,15]认为水温控制在40℃左右。总结研究发现,中药熏洗治疗可分为两步,先熏后洗,熏蒸时温度控制在60~70℃,浸泡擦洗时温度控制在37~40℃。

4 中药熏洗的时间

中药熏洗的时间与中药熏洗的治疗效果密切相关。王晓燕等[5]、张艳梅[14]给予患儿每日洗浴1次,每次药浴15~20min,以汗出为度,疗程2日。梁伟波等[8]认为熏洗时间视患者体质及汗出情况而定。体质强壮者一般泡足20min,体质瘦弱者一般泡足15min,若汗出明显至全身湿透可提前结束。王晶等[10]、吕明远[11]采取每次熏洗15~20min,1h后体温下降小于1℃可重复熏洗1~2次,或体温复升亦可重复熏洗1~2次。王慧明[12]采取每日熏洗2次,每次时间为15min。

总结研究发现,中药熏洗治疗的时间以每次15~20min为宜,同时考虑患者的体质情况,体质强壮者一般熏洗20min,体质瘦弱者一般熏洗15min。如果出汗较多可适当缩短熏洗时间。

5 中药熏洗的方法

王晓燕等[5]让患儿进入浴盆,年幼儿可使用沐浴床,保持卧位;年长儿坐位置于药液中。先进行全身药浴,对不能浸泡入药液的部分进行淋浴,5min后进行重点部位的擦浴,擦浴部位为腰背部和下肢外侧后缘,按照从头到脚的方向擦洗。洗浴过程中注意药液温度,如达到所需温度的低值即续入第2、3煎的药液至所需温度范围。

梁伟波等[8]、关丽娜等[9]将一次性耐热塑料薄膜袋套在木桶上,倒入热水及羌桂香仙汤粉末;逐渐加入凉水至水温约60℃时,将患者双足架于木桶上,让药水热气熏蒸足底;待水温降至40℃~43℃时,将双足放入药水中浸泡,护士或护工在旁监测水温,不断加入热水,使木桶中水温控制在40℃左右。endprint

王晶等[10]将4000ml药液置于专用木制浴盆中,根据患儿的体格大小及体质量,酌情加入温开水,以没过双肩为度,使患儿全身浸泡于药液中,并调节药液温度至37~40℃。每次熏洗15~20min,伴用毛巾进行全身擦浴按摩:在患儿颈部两侧大血管处、腋下、肢体、腹股沟、腋窝、背部等部位,以离心方向,边擦边按摩,大血管处稍用力,擦至皮肤发红为止。

吕明远[11]将荆芥、柴胡、艾叶、桂枝、薄荷、苏叶各20g,浸泡15~20min,水煎4000mL,加适量温水,浸泡,温度37~40℃,全身擦浴按摩,皮肤发红停止,15~20min/次,1次/d。

王慧明[12]将初始水温控制在50℃,使用熏洗液将大块浴巾浸湿后,包裹患儿全身,再将患儿放置在熏洗液盆上,充分利用蒸气薰蒸,当水温降至40℃左右,热蒸气减少时,使用小毛巾擦拭患儿全身。每日熏洗2次,每次时间为15min。

吕英豪等[13,15]先取其蒸汽熏蒸,然后加入适量冷水将水温调至约40℃以后给患儿擦洗10~15min。

总结研究,中药熏洗治疗时先利用中药的蒸汽熏洗,促进毛孔的扩张,再将患儿全身浸泡于药液中,以没过双肩为度,伴用毛巾进行全身擦浴按摩,边擦边按摩,重点擦大血管在皮肤的浅表处,擦至皮肤发红为止。这有利于毛孔开放,促进药物的穿透、扩散,使血管扩张,促进局部组织营养及全身功能等更好的发挥机体免疫功能,代謝加快,汗出增多,有害物质排出增加。

6 中药熏洗的注意事项

梁伟波等[8]、关丽娜等[9]熏洗前及熏洗治疗后2h内不使用解热镇痛药,可酌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在中药熏洗前,护士需密切注意药液的温度,控制好水温,防止烫伤,尤其对温感觉迟钝者更应严加防范;并在中药熏洗前向患者做好操作宣教及解释工作。中药熏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复测患者的温度,做好记录;护士及时巡视并鼓励患者适当饮用温开水,查看患者是否发汗,如汗出,及时擦干更换汗湿衣物,做好保暖以防着凉;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熏洗,静卧休息,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王晶等[10]在患儿治疗前排尽大小便,饭后不能马上进行熏洗,以免影响消化。操作时熏洗温度保持在37~40℃,不可太烫,以免烫伤皮肤。治疗过程中多饮温开水,随时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出汗等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终止治疗,报告医师处理。

总结研究,中药熏洗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药液的温度,多饮温开水,严密观察病情。

7 中药熏洗的退热效果

王晓燕等[5]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21例分为中药熏洗组113例,温水浴组103例,中药口服组105例。各组均口服利巴韦林,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风寒煎剂熏洗、温水浴、口服风寒煎剂饮片。疗程2d,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中药熏洗组总有效率为97.3%,温水浴组84.5%,中药口服组96.2%。

梁伟波等[8]对204例患者使用羌桂香仙汤足部熏洗约20min,总有效率达80.9%,提示羌桂香仙汤熏洗法退热效果良好,羌桂香仙汤足部熏洗对中高热患者的退热效果较为显著,有效率均达90.0%以上;而对于低热患者效果欠佳,考虑就诊时低热的患者本身可能处于体温上升期,体温随时会升高,加之本身为低热,体温可下降幅度较小。

王晶等[10]将120例小儿外感发热病例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予常规抗炎抗病毒治疗,其中观察组予以中药熏洗辅助治疗,对照组用温水熏洗,结果:治疗4h后,观察组体温下降幅度最大,达(1.3±0.8)℃高于观察组的(0.8±0.9)℃;治疗72h后观察组体温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治疗费用较对照组低37.1%。

王慧明[12]将88例小儿外感高热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中药熏洗治疗,参考组采用酒精擦浴退热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完全退热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2%,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2%,中药熏洗治疗组患儿临床资料效果明显优于酒精擦浴退热治疗组,中药熏洗治疗组患儿退热起效及完全消失时间明显短于酒精擦浴退热治疗组。

吕英豪等将有外感发热症状的患儿100例,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外,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熏洗方进行外洗治疗,对照组采用温水擦浴。结果:⑴治疗组体温下降较对照组明显。⑵治疗组使用退热药的间隔时间较对照组延长。

张艳梅根据治疗方法将120例患儿分为三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2,三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利巴韦林片加风寒煎剂药浴,对照组1口服利巴韦林片,对照组2口服利巴韦林片加温水浴。结果表明风寒煎剂中药熏洗发热的有效率可达到97.5%。

吕英豪等将76例外感发热并CRP阳性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采用西医抗炎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每天熏洗直至热退,结果:治疗组的退热时间为(1.98±0.85)d,明显短于较对照组的(2.67±1.20)d;两组治疗后的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自拟中药熏洗方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可缩短发热时间,显著降低患儿CRP水平,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8 中药熏洗的优点

中药熏洗可寓洗浴于治疗之中,操作方便,避免了小儿口服药物困难的弊端,易为患儿和家长接受[5]。尤其是对不能配合内服给药的婴幼儿,适当应用药浴外洗,不仅退热迅速、恢复正常体温时间短、安全可靠,而且也从根本上解除了小儿经常打针吃药之苦[10]。且药物通过皮肤吸收入血,避免了口服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和对消化功能的影响,减少了胃肠道消化液对药物的影响;避免了药物通过肝脏而免遭破坏,同时减少了药物给肝脏带来的不良反应。从而充分发挥药效,提高药物的利用率,降低了药物的毒副反应[5]。

总结,熏洗疗法作为透皮治疗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给药途径独特,疗效迅速;(2)适应范围广泛;(3)安全稳妥,毒副作用少;(4)廉便效验,易于推广。endprint

9 小结

中药熏洗治疗历史悠久,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众所周知,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除有保护机体、调节体温功能外,还具有吸收、渗透、感觉、分泌、排泄等功能,在人體生理病理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中药熏洗通过熏洗的热力作用,使皮肤温度升高,皮肤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有利于代谢产物和有害物质的排泄,促进汗液产生,汗腺开泄从而将外邪逐出;另一方面,因为皮肤血管扩张,加速了皮肤对药物的吸收,从而更快的发挥药物疗效。中药薰洗具有疗效可靠、方法简便、无痛无创、患儿易于接受等优点,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胡皓夫,曹利静.小儿肺炎的治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J],2011,26(4):239-240.

吴金勇,周朋,刁娟娟,等.李燕宁教授治疗小儿肺炎发热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2):130-131.

武月萍,张建刚.中药灌肠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215例临床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520-3522.

修桂英.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与小儿发热性疾病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1):3545-3546.

王晓燕,武琪琳,张艳梅,等.风寒煎剂熏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寒型)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1):5-8.

周凤秋,刘欢.小儿肺炎不同发热程度的临床特征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0):69-80.

刘明涛,黄伟,吴振起,等.190例肺炎患儿发热特点回顾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1):9-10.

梁伟波,张颖,韩凡等.中药熏洗发汗法治疗风寒束表证外感发热204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4):34-35.

关丽娜,麦建玲,张晓春等.中药熏洗发汗法治疗外感发热风寒束表证的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71.

王晶,解玲芳,凌蓉蓉等.中药熏洗法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6):610-612.

吕明远.中药熏洗联合西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3):104-106.

王慧明.中药熏洗疗法对小儿外感高热症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5):165-166.endprint

猜你喜欢
熏洗药液水温
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奶茶泡茶水温
日产轩逸行驶时水温高
治斑秃
治慢性支气管炎
妙用中药缓解痔疮
哪些中药能缓解痔疮
治阴道霉菌
药液熏蒸坐浴 治老年阴道炎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