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初中升普通高中难的成因

2018-01-15 10:25高景林
文教资料 2018年30期
关键词:成因对策

高景林

摘 要: “初中升普通高中难”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本文立足江苏,从物质生产力发展不充分、教育管理政策、管理体制、教育观念的制约、职业教育发展不够好、人口因素变化和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发展不足五个方面分析了形成原因,提出了发展生产力、依法治教、深入推进教育改革、科学系统化解决四个解决措施,并提出取消高中入学分数限制,自由择校,从根本上解决初中升高中难问题。

关键词: 初中升高中难 成因 对策

9月6日,江苏省委书记在全省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初中升普通高中难”等问题。这里的“普通高中”指的是高中教育。江苏教育比较发达,何以有此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本文以此为指针,对初中升普通高中难问题,分析成因,寻找对策,以期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一、初中升普通高中难的成因分析

初中升普通高中难的原因是什么?查询中国知网,没有专门或涉及研究的文献。难道不存在这个问题?显然不是。江苏由积累转为爆发,因此展开了切实的解决行动。万事皆有因,既然无可借鉴,只能从理论和实践中寻找。

1.物质生产力发展的不充分是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教育本质上属于上层建筑,必然为经济基础所决定,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但依旧不充分,呼吁多年的“十二年义务教育”对高中阶段的覆盖还不能成为现实。同时,也不能较好地培育先进的教育社会意识。政府没有足够的钱建设足够多、好的高中学校,家长没有足够的钱供给孩子优质、竞争的学习费用,是初中升高中难根本原因的具体体现。

2.教育管理政策、管理体制、教育观念的制约是主要、直接原因。

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速发展,普通高中教育逐渐成为教育事业的发展瓶颈。初中升普通高中难,更主要的内在原因是教育管理政策、管理体制、教育观念的束缚和阻碍。

实行什么样的初中升高中的招生政策至关重要。长期以来,这种教育管理决策权一直牢牢地掌握在教育行政部門手中,哪怕是民办教育有了较快发展的时期。普遍做法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公立普通高中校和民办高中校下达招生指标,学生在中考时选择本行政区域的高中填报志愿,高中学校根据分数择优录取,但招生数量是由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超过指标是无法取得学籍的。这种指标是根据普高和职校分流的既定比例预定的。现行社会条件下,根据考分进行高中录取是政府、社会、家长都赞同的相对公平的方式,但问题的核心是应不应该划定录取分数下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上高中进而上大学是家长及学生的普遍愿望。总量控制后导致普通高中求学数量需求远大于学位供给是初中升高中难的主要、直接原因。

多年前,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初中后大体按5∶5比例安排分流的政策意见。分数高上高中,分数低上职校,成了当时普遍、当然的教育观念。但二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已经发生根本变化,许多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还固守着这样的政策和观念约束,教条、僵化地管控着普职人数分流比例,由此确定的高中入校最低分数线断绝了大批想上高中的学生的路,成为初中升高中难的直接政策障碍,教育改革应该应时而生。但成长于计划经济的教育体制和管理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条件下还未根本从政治行政模式转向,服务型政府的主动转变不快,教育升级不够,使这一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愈显强烈。近年来,一些教育事件就是这种积累着的教育革命性变革要求的破坏性释放。

3.职业教育发展不够好是外在的间接原因。

同为中等教育,为什么中等职教没有高中教育具有吸引力,家长和学生不愿意上?归根到底是职业教育发展得还不够好。

多年来,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新时代条件下,一些明显问题普遍存在:长期依赖教育行政部门招生政策的保护,自身独立发展能力不足;职业教育社会地位不高,受传统观念“学而优则仕”和“重文轻武”的影响,社会、家长、学生大都认为职校低人一等;职业教育发展思想与新时代办人民满意教育要求不相适应,学院化人才培养观念长期占统治地位,培养的学生技术技能水平不高,不能支撑国家工业化升级的要求;职教发展成断头路,中职到高职、本科、研究生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政策落实不足、数量不多。这些不足导致职教这一端魅力不足,间接加剧了初中升高中难。

4.人口因素的变化激化了初中升普通高中难的矛盾。

人口因素是一个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密度、构成、人口的发展、人口分布和迁移、人口的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近年来,城市化率快速提升,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一是向大城市集中,二是向县城集中。独生子女政策、低生育率减少了大量青少年人口。农村高中学校总量减少,学生容纳量大幅下降。城市学校数量、规模不能满足学生增加的要求,大班额等现象就是城区高中学校建设不足的表现。一方面农村高中大量减少,另一方面城市高中建设不足,高中教育分布结构失衡激化了初中升高中难。

5.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发展不足内在加剧了初中升高中难。

初中升普通高中难有两个主要内涵:一是初中上高中难,二是上重点高中更难。家长和学生感受更深的是第二个难。重点高中学校数量少,招生总数不多,使初中升高中难上加难。由于历史传承、政府社会的重视、教育投入多、名师汇聚、优质生源的集中,重点高中的名校光环愈发溢彩,名校入学竞争非常激烈。即使重点高中校进行了一定量的扩招,但总量仍居少数,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近些年,各地将重点高中部分指标分配给辖区各初中校、重点高中自主招生等,一定程度缓解了部分学生进重点校的紧张矛盾,但还是在指标范围内的生源结构调整。高中教育资源不均衡发展已多年,是初中升重点高中难的主要原因。

二、解决初中升普通高中难的对策

近些年来,教育方面的主要矛盾已经表现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辩证看待时代需求与社会现实、群众期待与发展实际的关系,解放思想,下大力气解决教育领域还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初中升高中难”问题需要在教育大发展中全要素合力破解。

1.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以满足群众需求为目标搞好高中学校建设。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三个基本层次关系中,生产力是根本决定因素。只有大幅度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只有生产力大发展,发展教育的财力和能力才能大提升,人们才能摆脱接受教育的差别和限制。更多更好建设高中学校,发展就有了财力、能力、理念的支撑。

2.全面依法治教,不打折扣地实施教育法律法规,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及教育选择权。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教育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完善的教育法律法规是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保障。《宪法》第46条和《教育法》第9条都规定了公民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十九大提出:“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人权利,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已经成为新时代实现法治的要求。

3.解放思想,深入推进教育改革,破除各种制约高中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藩篱,将群众期望从快变为教育现实。

教育要服从和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是破解初中升高中难的思想利器。如此,必须解放教育思想,冲破落后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阻碍,突破利益固化分层的制度藩篱,从僵化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深化高中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变革,从快解决初中升高中难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巨大进步,政府、社会、家庭的财力有了根本改变,国家继续中高速发展,能够支撑起青少年良好的教育需要。国家教育经费连续6年占GDP比重超4%,部分省份、地区已达中等发达状态。多数家庭十分重视孩子教育,终身学习、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灵活開放的教育等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已成为社会普遍现实要求。教育部提出,到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升高中难问题的完全破解,已具备经济基础、思想基础和政策基础。

采取多种形式改革高中学校的招生办法。坚持在以分数为基本录取标准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因才择校”数量,允许部分公办学校取消入学分数限制,完全取消民办高中的入学分数限制,按照教育公平正义原则,择需录取,学生自由入校。近年来,出国留学的大众化和低龄化,就是百姓对现行招生政策、教育管理的主动突破。学校收费要由政府宏观管理,办学质量要由政府督查。经济社会发达地区能够先行发展这样的高中教育。

多主体办学。以公办高中为主,民办高中为辅,共同发展高中教育。发展、壮大民办教育力量,促进高中教育结构合理化。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公办教育要担当主要使命,根据人口流动状况大力兴办高中教育。

动态调整高中教育资源。教育是公益事业,不能完全市场化,但要学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原理,根据社会教育需求配置教育资源。要打破师资、校舍属于某个学校的陈旧观念,以区域统筹理念统一管理使用。职业学校要办成中职、高中合一的综合高中或中职、高职复合形式,应对生源变化的办学矛盾。

大力促进高中教育均衡化发展。要缩小高中校际水平的差距,大力改造薄弱学校,新增教育投入更多向中西部、向农村高中倾斜。做大重点高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要高质量培训师资。公办高中的师资、校长们要常态化校际流动,特别是重点向非重点流动,每个学生都“学有优教”,教育均衡化发展能极大地缓解重点高中入学难的竞争压力。

更快更好地实现群众的教育选择权。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唤醒了受教育者的教育选择权。一些发达地区教育选择权已从意识层面推进到了行动层面。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内涵不仅包含公平的教育机会、优良的教育品质,还有可满足的教育选择需求。

真正办好职业教育,更多吸纳初中毕业生。像重视普教一样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深化职教改革,办出特色,培养出技术技能过硬的毕业生,把中高职“断头路”尽快互联互通为本科乃至研究生高层次、高质量教育的“立交桥”。像培养技能大赛选手那样培养所有学生,把职教办成学生满意、家长认可、社会点赞的高质量教育,职教的社会地位不抬自高。

4.科学设计,合力推进,系统化解决初中升高中难问题。

初中升高中难问题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这一问题的解决要采用科学方法,统筹好各影响因素,系统化解。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

认识和实践是不断相互促进与发展的。江苏破解初中升高中难的措施已经在极短时间内落地生根,高中扩招已开花结果,行动计划如涌泉解了部分孩子的焦渴,大部分孩子上高中的教育改革目标将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由于时间仓促,一些重大创新未能实验,如取消高中入校分数限制的自由入校未有动静,行政管控思维仍未明显放松,急待决策者敢于担当,勇于推进。事实充分说明,党和政府真正重视,靶准病灶,措施得力,重在行动,再难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刚刚过去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级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借此东风,江苏这样的实践探索一定会推动初中升高中难问题的全国性解决。

参考文献:

[1]全国教育大会召开[EB/OL].http://www.zjzcj.com/show.php?id=35030.2018-09-11.

[2]罗县娇.初中升高中择校政策优化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成因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