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军民融合武器装备维修保障的几点思考

2018-01-15 09:52王伟超张彪张洋洋
智富时代 2018年11期
关键词:武器装备军民融合

王伟超 张彪 张洋洋

【摘 要】装备保障力量也将随着军队的建设发展和编制体制调整面临更多的考验。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保障资源,使部队武器装备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得到快速维修保障,保证其完好性,对于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夺取未来高技术战争的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军民融合;武器装备;维修保障

一、当前军队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设施设备落后。当前部队正处于改革攻坚期,部队维修保障设施设备落后于地方装备维修机构的现状会长期存在。随着现代高技术在武器装备上的广泛应用,现代维修、检测技术也是日新月异,维修设备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和昂贵的价格,决定了部队现有的维修保障体系不可能在短期内向现代保障手段转变,维修保障能力滞后是无法避免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是维修人才短缺。部队现行的武器装备维修保障机构受内部因素影响,运作效率较低,综合保障能力不高。当前装备部队的各型新装备如光电、无人机等精密性更高,对维修保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部队维修保障人才的成长周期较长,人才的留用制度也与地方不尽相同,造成部队维修保障任务繁重,导致部队不可能耗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去培养人才。

三是经费保障困难。当前新型武器装备逐步配发部队,加上部队修理过分依赖生产厂家,很多部队武器装备维修经费使用还是老套路,导致维修经费偏高。而且有限的维修保障经费,也不可能完全投入到武器装备维修保障中,还要兼顾人才的培养和设备的维护等等,投向分散,致使部队武器装备维修保障经费出现一些困难。

二、推进军民融合武器装备维修保障的有效措施

习主席深刻指出:“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科技型企业蓬勃兴起,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的骨干力量,让这些企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延伸到部队,在军品市场中有用武之地,是推进军民融合的必然举措。

一是注重以军队为主的军民融合。未来高技术战争爆发突然性强,战场情况复杂,单独依靠军队的维修力量难以满足战场的装备维修保障任务需求。部队要主动完善军民融合成果,对于地方维修保障力量在部队维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短板,要及时研究。此外根据驻地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要立足打赢,着眼长远,周密谋划,尽早推动军民融合武器装备维修保障走上正规。

二是加强特点鲜明的人才培养。目前部队驻地大部分处于中等城市,驻地附近一般都有工程院校、工厂、企业等具有维修能力的科研技术单位,一定程度上具备对维修部队装备的能力,部队要加强调查,挖掘其潜能,科学合理地加以利用。部队可以选派优秀维修人员到这些地方学习,也可以采从地方企业“借”优秀人才来部队为进行维修保障工作,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想方设法丰富部队的维修技术人才队伍。

三是健全逐步发展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社会化保障工作规定和制度,进一步明确双方职责和权益,规范工作程序。进一步加强社会化保障点的监督管理,加强维修和器材质量监控和信息管理,坚持对保障点进行考察评估,实施优胜劣汰,提高维修保障质量。社会化保障要发挥好基本的“修、供”功能,尽可能为武器装备保障提供技术培训、器材储备和信息咨询的三项服务,为通用武器装备平战时保障打下坚实基础。

三、推进军民融合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应把握的几点

装备配发到部队后,维修是一项经常性、持续性的繁重工作。当前,配备高新装备的部队大多实行三级维修体制,基层级单位是装备使用和管理的主体,但只能对故障装备进行小修,装备一旦出现较大故障需送更大维修机构,甚至是生产厂家进行修理,路途远、耗时长、花费多。因此探索军民兼容、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的武器装备维修社会化保障之路,研究武器装备社会化保障的有效方式,势在必行。

一是政策要明确。军民融合式保障的各个环节都涉及军队与地方的关系协调和利益调整,为避免在军民融合装备保障实施中有可能存在的关系不顺、效益不高和行为不规范等问题的发生,必须建立配套完善、高效运转的法规体系。一是明确双方的责权范围,防止出现军民责权利益的纠纷问题,二是建立完善军地共同法规,确保平战时对军队装备实施维修保障的順畅。

二是协同要创新。搞好军民融合保障,难在协同,贵在协同。走好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路子,特别在军选民用装备的维修保障上作用更为明显,军民融合密切协同就能够更加合理地将军地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从而推动军民融合武器装备保障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协同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军内相互协同,二是军地之间协同,三是地方企业之间相互协同、武器装备生产厂家与维修企业之间的协同。

三是标准要规范。武器装备维修社会化保障体系应当由人才、物资、技术、设备等诸多要素模块组成,各个要素的标准要明确,衡量尺度要统一。目前已经采用地方维修资源对通用武器装备进行维修保障遇到的实际问题,反映出制定共同唯一的使用标准迫在眉睫,迫切需要明确标准化建设意义、军民融合保障内容及其规范化管理要求,以及标准建设内容,规范的标准是军民融合维修保障工作顺利展开的关键点。

四、结语

武器装备维修保障能力作为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历来为兵家所重视。建立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保障与维护模式,已经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军队的普遍做法。近年来,我军在实现机械化并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对军民融合武器装备维修保障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但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更快地推动武器装备保障与维护的军民融合,实现富国强军的远大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永强,安红,王亚琼,王秀兰.车辆器材维修保障军民融合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36).

[2]李忠光,赵劲松,门君,刘亚东.轮式车辆装备军民融合保障博弈分析[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7(06).

猜你喜欢
武器装备军民融合
浅议当前灭火抢险救援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