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非遗”保护与传承研究

2018-01-15 09:52周伟
智富时代 2018年11期
关键词:界首保护与传承非遗

周伟

【摘 要】界首市历史悠久,文化传承源远流长。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俗文化、地方曲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极广,传承广泛。近年来,界首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拓展思路,改革创新,为文化产业注入了灵魂和活力。

【关键词】界首;非遗;保护与传承

一、界首“非遗”概况

界首市位于皖西北边陲,西与河南省沈丘县接壤,全市总人口75万,土地总面积667.3平方公里,其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春秋时筑养城,秦初置新阳城,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故里,也是元末农民起义刘福通的家乡和起义策划地。因地处中原要冲,深受中原文明发展的影响,界首这块小小的方寸之土,滋生着诸如彩陶、渔鼓、剪纸、民歌、杂技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类。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界首人民代代相传岁岁积淀的劳动和生活的文化轨迹,包涵门类极广,有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俗文化、地方戏曲、曲艺、手工技艺等10大类别。其中界首彩陶传于隋唐,兴于明末清初,三彩刻花彩陶现收藏于英国的维多利亚博物馆,前苏联国家画报1953年也曾在封面上登载了界首的三彩刻陶。中国民间工艺大师卢山义的“刀马人”彩陶于2005年在中国首届民间艺术博览会上获“山花奖”和民间艺术最高奖金奖;界首剪纸独具特色,兼中国剪纸艺术南北风格的特长,其剪法细而精,拙而巧,民间剪纸艺人刘兰英的剪纸作品以团花为主,剪法精细,布局完美,结构合理,花、鸟、虫、鱼,动物与人物,个个栩栩如生,生动可爱;界首渔鼓,堪称颍河流域的“活化石”,传于明初,兴于清道光年间,其优美委婉的唱腔是河南坠子、河南道情戏和豫剧四大流派沙河调的起源说之一。

目前,界首市被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2项,即界首彩陶烧制技艺、界首苗湖书会;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4项,即界首渔鼓、大黄庙会、扁担戏、界首刺绣;被阜阳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4项,即界首剪纸、木板年画、河北挷剧、大鼓。2001年界首被批准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及安徽省文化先进县市;2006年界首彩陶被批准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7年界首渔鼓、苗湖书会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8年1月界首苗湖书会被批准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推进“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

(一)充分挖掘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近年来,界首市文广新局、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2006年5月,界首市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以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为核心,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非遗保护和传承机制,做到了保护有规划,措施有保证,资金有保障,使一大批濒临失传的民间工艺、技艺得到保护传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努力下,界首市“非遗进校园”“精彩非遗走进美好乡村”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非遗传承工作硕果累累,安徽大学艺术学院、阜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阜阳科技工程学校、界首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分别开设了界首书会、界首彩陶、界首渔鼓、界首剪纸、界首竹编等非遗项目艺术培训班,培养非遗艺术人才近千人,受到众多新闻媒体关注和报道,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二)完善非遗项目数据库建设

2007年,界首市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全面收集文字、数字、音像、影像、图片、书籍资料,通过认真整理,仔细筛选,建立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数据库,新建了界首彩陶博物馆和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对相关实物、工具、器皿、作品进行集中展览展示。同时,开展非遗项目集成,汇编出版工作,先后出版《界首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集》、《界首剪纸》、《界首陶瓷》、《界首方棋》、《界首民间歌谣集》、《光武民间传说》等书籍。目前已完成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阜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采录及资料整理入库工作。

(三)加强非遗与相关产业的融合

界首市在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加强与旅游等相关产业的融合,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合理开发,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基地及文化旅游园区,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使之成为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例如,大黄镇定期组织竹编培训交流活动,积极组织展览展示,开发包装,通过展销会、网上销售,成立祥雨竹编合作社进行运营,产品销售到山东、河南、福建、广东等地,每年经济收入达100余万元,带领广大村民走向致富之路。顾集镇民间艺人贾玉峰、应玉德依托非遗项目“民间剪纸”“瓷板画”成立界首贾玉峰民间剪纸艺术有限公司和应玉德瓷板画文化传媒公司,通过媒体包装向外推介,打造宣传平台,提升剪纸、瓷板画艺术的知晓率和知名度,扩大经济效益。界首市卢氏刻花彩陶有限公司、卢莉华彩陶艺术有限公司、王京胜彩陶艺术有限公司、十三窑工艺美术有限公司等彩陶生产企业,以彩陶文化为主题,研制生产的高中低彩陶作品远销国内外,年产值300多万元,使彩陶成为界首市享誉中外的文化名片。

(四)培育區域特色品牌

在挖掘、整理、保护、传承的同时,界首市注重特色村镇的打造,注重区域特色品牌的培育,通过几年努力,该市先后出现了王集镇李彬庄“杂技魔术”专业村、顾集镇顾集村剪纸瓷板画经营专业村、田营镇十三窑彩陶文化专业村、大黄伏羲文化传承古镇、光武汉文化传承古镇、田营彩陶文化传承古镇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村镇品牌,成为当地特色文化的新亮点。此外,界首市还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招商引资、PPP等多种融资模式,兴建“界首书会传承基地”“界首市伟盛古窑文化产业园”“颍南书会大舞台”“伏羲文化园”项目,打造地方文化旅游产业,树立区域文化品牌,推动当地经济的绿色发展,提高项目传承保护的效果,使当地农民群众乐享非遗文化发展成果。

猜你喜欢
界首保护与传承非遗
漫步安徽“小上海”界首
回顾与反思:界首彩陶的历史源流与传承现状
界首渡口缅怀红军
安徽界首:生姜种植拓宽增收路
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