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需要”视角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2018-01-15 09:52翟翠红
智富时代 2018年11期
关键词:管理机制

翟翠红

【摘 要】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强烈,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改变。本文以民族教育特点突出的内地本科高校为例,基于“美好生活需要”视角,分析了“美好生活需要”内涵融入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及管理现状,并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三方面创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机制,为高质量融合、服务和管理不同民族学生开拓路径。

【关键词】美好生活需要;管理机制;高校少数民族学生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科学判断,平衡充分的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中,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根本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关键在教育。根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和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要求,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培育少数民族优秀人才、促进多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播、营建和谐校园、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统一的重要工作。目前高校学生管理相关研究主要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缺乏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机制的研究,二是缺乏开展习近平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创新研究,并且已有研究成果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

二、“美好生活需要”内涵融入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一)是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1]。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依据,我国社会各领域包括教育领域都在积极推进深化改革进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特殊群体,其全面发展关乎着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面临着新形势。教育寄托着广大人民群众对过上美好生活的希望,更加深入探讨教育与美好生活的关系成为新时代的诉求[2]。

(二)是培育优秀少数民族人才的客观需要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优秀人才共同组成了国家人力资源宝库,少数民族人才是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核心力量[3]。依托高等教育,大力培育高素质少数民族人才、不断提升民族地区综合实力,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环境、民族文化、思想观念、学习基础、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应当“分类施策”,建立有别于汉族学生的管理机制。将“美好生活需要”内涵融入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中,准确把握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少数民族人才。

(三)是促进多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必要条件

我国是以汉文化为主导的多元文化国家,多元文化应具有包容性,少数民族学生走进汉文化环境中生活学习,一方面需要不断适应汉文化,另一方面汉文化也需尊重、接纳、融合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相对于汉文化具有独特性,多元文化的差异则有可能产生文化适应问题[4]。将“美好生活需要”内涵融入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中,创造和谐共存的文化环境,有助于促进多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播。

(四)是营建和谐校园、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统一的重要基础

将“美好生活需要”内涵融入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中,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机制,将有效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统一。

三、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及管理现状

(一)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

1、文体活动能力强

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熏陶,少数民族学生大多身体条件出色、文艺才能出众,并能积极参与校园文體活动,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学生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成为内地高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宗教和民族文化意识浓厚

经过千百年的历史积淀,民族地区形成特有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在少数民族学生心目中根深蒂固,他们进入内地高校生活学习,依然会显现本民族的民族特点。虽然与汉文化和生活习惯存在差异,但他们期待与汉族同学能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融合。

3、求知欲望强,但知识基础薄弱

尽管受当地教育条件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知识基础薄弱,但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渴望成才。

4、心理状况相对复杂,“小团体”现象突出

进入高校后,少数民族学生由原来本民族的优秀青年变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平凡一员,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在相互交流中会产生摩擦和冲突,各民族之间的诸多差异造成不同民族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障碍,逐渐形成各民族学生“小团体”。

(二)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现状

1、管理理念滞后

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提升,新时代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的变化使得传统的强制性、命令式管理方式不能满足学生更深层次对于美好生活需要。

2、管理手段单一

目前高校多采用以规章制度约束为主的强制性管理手段,没有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不能满足少数民族学生个性化的诉求,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3、管理模式陈旧

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模式与汉族学生管理模式并无本质区别,多采用自上而下纵向管理模式;以辅导员为主的学生管理工作者缺乏对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质和民族文化的认知,难以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深度辅导;任课教师重科研而轻教学,忽视了对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责任。现有学生管理模式导致管理合力缺失,阻碍了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进程。

四、“美好生活需要”视角下创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机制

(一)创新管理理念

变强制性管理为服务性管理,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树立以“满足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美好生活需要”为实现路径的“以学生为本”管理理念。满足少数民族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诉求,发挥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创新管理手段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创新学生管理手段带来了机遇,为了实现实时、高效、充分的少数民族学生大数据采集,最终以直观形式呈现少数民族学生的行为特点及发展趋势的分析结果,充分把握学生对美好生活诉求,个性化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三)创新管理模式

基于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和对美好生活的诉求,建立知识诉求、生活诉求、文化诉求协调一致的“学业导师+辅导员+学生社团”横向联动管理模式。即从入学开始,为每位少数民族学生分配一位学业导师,导师遵循帮扶政策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难的问题;辅导员负责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总体把控学生在校发展趋势;借助学生社团为不同民族学生继承、传扬本民族文化与融合汉文化开拓路径。

五、结语

在新时期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顺应时代新形势,认真研究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深刻反思当前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创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切实提高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英杰. 新时代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N]. 学习时报,2018-02-02(A1).

[2] 杨进,柳海民. 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J]. 教育研究,2012(11): 11-15.

[3] 彭君.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以融水苗族自治县为例[D]. 重庆:重庆大学,2013.

[4] 张劲梅. 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08.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浅析WSN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
基于ECC的智能家居密钥管理机制的实现
安全计算机通信管理机制的形式化验证与实现
煤炭企业仓储管理机制探索和研究
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探讨
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分析
建设工程联合竣工验收管理机制的“海门模式”
对高校基建工作管理机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