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商返乡 带着贫困户养猪儿

2018-01-16 08:47□马
今日农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凯瑞育才养猪

□马 山

在人们印像中,农村放羊喂猪的大都是穷苦人。然而,笔者新年之际在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桃红坡镇交则村采访时,却看到一个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卜育才在村头办起了凯瑞种养殖合作社,当起了像模像样的“猪倌”。

54岁的卜育才谈起自己当“猪倌”的事很动情。他说,20世纪80年代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寒,姊妹多,他开过煤窑,选矿厂,自己脱贫致富后,曾被评为乡土人才。村委多次邀请他参加建设新农村,携手贫困户脱贫攻坚观摩会。一次次开会,一次次震撼,一次次感到自己愧对家乡。“我们这里是农业区,土地贫瘠,靠天吃饭,部分农民还很穷,自己虽然富了,深知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得益于生我养我的黄土地。”为了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他决定弃商返乡,投资故里,发展家乡传统的养猪业。

死伤惨重,“猪倌”流下了心酸的泪

2016年春节过后,当人们仍然沉浸在喜庆的鞭炮声中,卜育才和伙伴们便早早开车外出参观学习。窗外寒风料峭,车内烟雾氤氲。他先后走访了孝义、文水、祁县等大中型养殖场,一路看着,听着,记着。2月初八,当冰释的溪水叮咚唱歌的时候,凯瑞养殖合作社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破土动工了。选地基,招工人,绘图纸,他忙得焦头烂额,不可开交。3个月以后,一座占地面积3 000平方米,可以容纳2 000头生猪的现代化养猪场,赫然矗立在交则村头。紧接着与大象集团签合同,交定金,走订单+农户的路子。

笔者看到凯瑞养殖合作社所有设备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电子温控、冬季薄膜保温、夏季湿帘降温、自动通风、定时光照、定时防疫。价值上百万的生猪饲养设备基本实现了自动配料、喂养、自动乳头式啄水、清理粪便,不仅方便卫生,而且功效惊人,同时,提高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然而,说着容易做着难。卜育才说,他所在的交则村地处高山脚下,山峦起伏,春季干旱,长期以来村民们一直有养猪的传统习惯,但都是各自经营,简单饲养。大型饲养与小型圈养有天渊之别。幼猪拉回后,也许是不服水土,也许是更换环境,大都精神不振,食欲不佳。打闹撕杀时有发生,尤其是受伤现象十分严重。第一栏投栏2 000头,伤亡202头。提起此事,这个坚强的企业家流下了心酸的眼泪。他说,搞养殖业最怕伤亡,看着自己苦心经营活蹦乱跳的猪,一条条赤裸裸拉出去埋了,心里像刀在刮。为此,他进行了全天候守候、观察。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饲养模式。(1)幼猪从外地拉回后,冬季必须保持舍室内温度始终保持35度左右,遇到降雪天气,除及时清除舍外积雪外,要增添舍外保温层,为此,他在锅炉房一夜一夜守着,随时观察温度的变化;(2)猪死亡高峰期,主要出现在幼仔饲养期。由于大型养殖不是一母同群猪,受“家族风气”的困扰,群中相互厮打现象十分严重。他采取了幼猪“口腔技法”,大大提高了仔猪的成活率;(3)在防疫方面,对症施策,灵活运用。免疫力强的猪,适度注射疫苗,免疫功能差的猪,灵活加大剂量,从而解除了“一锅粥”“一刀切”,部分猪因药剂过量无故死亡。卜育才笑着说,干到老,学到老,尽管他挑灯攻读了《养猪学》《猪的疾病防治》等书籍,天天看中央电视台农林频道;尽管第一栏猪拉了平账,受了不少苦,但总结出了宝贵的、金钱难买的经验。

帮贫困户脱贫,这条路走定了

卜育才说,高中毕业,经历了改革开放,驰骋商海自己富了。凭啥?凭谁?凭得是党的好政策,凭得是父老乡亲的支持,帮家乡的贫困户脱贫,这条路我走定了。桃红坡镇负责宣传的陈丽萍委员告诉笔者,卜育才当了 “猪倌”,不仅自己有了经济效益,而且有了很大的社会效益。2016年,凯瑞养殖合作社接纳了所在地的圆沟村委下辖的坛索等村30户脱贫户入股,年分红总额达7万余元。虽然卜总第一栏猪由于经验不足拉了平帐,后来经过努力还盈利30万元,而且积累了饲养、防疫、销售等多方面的经验,为下一栏生猪养殖奠定了坚实基础。

花灯初上,圆月高悬,笔者与卜育才经理依依告别,回望那一排排高耸的猪舍,整洁的场房,闲庭信步猪儿,看着”猪倌”生机勃发、胸有成竹的样子,笔者仿佛看到了凯瑞养殖合作社五彩缤纷的未来。

猜你喜欢
凯瑞育才养猪
我和小鸟
以德求得,因材育才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如果你面对的是一座山
养猪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
把别人交给你的事做到最好
彼得·凯瑞《玫瑰》的写作风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