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大豆产业概况及发展建议

2018-01-16 13:42郭文英朱广成
种业导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单产新品种大豆

郭文英,李 莉,朱广成

(1.河南省饲草饲料站,河南 郑州 450008;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中心)

中美贸易战引起世界关注,其中大豆产业是中美贸易的重点领域。美国大豆55%以上用于出口,其中有60%左右出口到中国,如何弥补国内大豆需求是下一步的关键。河南省大豆种植面积居全国第4位,在我国的大豆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力促进河南省大豆产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国内大豆生产能力,保证食用油脂和植物蛋白的供给安全和稳定市场价格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种植业和加工业两个方面介绍河南省大豆产业发展情况,并给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1 河南省大豆产业概况

1.1 河南省大豆基本生产情况

河南省是我国夏大豆的主产省之一,1956年种植面积达到166.67万hm2的顶峰,2002年以前一直是黄淮大豆产区面积最大的省份。2002年以后,安徽省大豆种植面积超过河南省。近年来,河南省大豆生产形势整体平稳,种植面积居全国第4位(前3位为黑龙江、内蒙古、安徽),夏大豆种植面积居全国第2位。“十二五”期间,由于效益较低,河南省大豆种植面积不断下降,2015年河南省大豆种植面积36.6万hm2,历史最低点。近两年,由于玉米价格下降,大豆种植面积增加较快。2017年为51.06万hm2,总产量100万t左右,平均单产约1 950 kg/hm2。根据2016年统计结果,河南省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市有周口(13.33万 hm2)、 商 丘(9.33万 hm2) 和 许 昌(6万hm2)。值得关注的是黄河以北地区,由于该地区土壤肥力较高,该地区大豆产量水平较高,近5年来出现了多个单产超过4 500 kg/hm2的高产典型。2017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郑196在新乡县翟坡创造了5 127 kg/hm2的高产纪录。而且由于黄河以北后期雨水较少,适宜大豆种子生产,有望成为河南省的大豆种子繁育基地。

建国以来河南省大豆单产不断上升,因气候影响造成年度之间略有波动,但总产仍能维持在100万t上下。20世纪70年代以前,全省大豆单产水平约600 kg/hm2,90年代初期接近 1 350 kg/hm2,90年代后期上升到1 800 kg/hm2,近年来维持在1 950 kg/hm2左右。除栽培技术的推广外,新品种推广是河南省大豆单产增加的主要原因。

根据种植规模不同,大豆生产主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小规模种植,一般种植面积为0.2~0.33 hm2,这一部分种植面积占全省的70%左右;另一种是大规模种植(20~33.33 hm2),随着土地流转的深入推进,大规模种植户越来越多,甚至部分大户种植规模在133.33~333.33 hm2。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大规模种植的面积会不断增加,小规模种植的面积会越来越少。

由于种植规模不同造成管理差异。种植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管理粗放,对新品种、新技术接受程度低,这是造成全省平均单产较低的主要原因。而且,收获的商品大豆一致性差,不利于加工。一家一户的大豆多次转手才能进入加工企业,流通成本高。种植大户种植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对新品种、新技术接受快,整体单产水平较高,多数单产可达到3 000 kg/hm2,平均单产可达到3 750 kg/hm2。其收获的大豆商品一致性好,流通成本低。

1.2 河南省大豆生产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豆生产国,不仅是种植面积、产量,而且大豆加工能力、贸易流通能力和科研实力均居世界第一。从全国来看,2017年美国平均单产为3 345 kg/hm2,而河南省只有1 950 kg/hm2,仅为美国的58%左右。

从区试产量来看,河南省与美国也存在不小的差距。以同纬度的美国阿肯色州和河南省为例,2017年河南省大豆区试产量在2 580~3 185.4 kg/hm2,平均产量为2 986.5 kg/hm2。而美国阿肯色州夏播大豆区试产量介于3 483~4 894.5kg/hm2,春播大豆区试产量介于5 407.5~6 676.5 kg/hm2。从大豆单产的最高纪录来看,美国大豆单产最高纪录为2007年密西西比州的农场主 Kip Cullers创造的10 414.5 kg/hm2。

该农场主曾经多次创造美国最高单产纪录,2006年 9 381 kg/hm2、2008 年 7 873.5 kg/hm2。2017年,美国阿肯色州大豆高产竞赛中有7个农场主达到6 750 kg/hm2以上的产量水平,其中最高纪录为7 356 kg/hm2。黄淮地区2017年冀豆17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朱家庄村实收0.24 hm2,平均产量5 227.5 kg/hm2,创造了全国大豆主产区的高产新纪录。郑1307在河南省农科院原阳基地,实收0.07hm2,产量4 924.5 kg/hm2。郑196在河南省新乡县翟坡镇实收0.17 hm2,平均产量5 127 kg/hm2。

1.3 河南省大豆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1.3.1 与同季作物的比较效益低 在河南省及周边黄淮地区夏季可种植玉米、花生、红薯、水稻等多种作物。近20年来,玉米、花生单产提高较多,价格也大幅度提升,因此,种植效益大大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致使大豆种植面积下滑。河南省花生种植面积由1998年的80万hm2增加到目前的133.33万hm2,玉米种植面积由1998年的213.33万hm2增加到目前的333.33万hm2。而河南省的大豆种植面积由1998年的60万hm2下降到2017年的51.06万hm2,2015年甚至下降到36.6万hm2。2016年以来由于玉米价格下降,大豆与玉米的比较效益增加,加上玉米后期晾晒问题不容易解决,大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1.3.2 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速度慢 截至目前,河南省已经审定大豆品种90个,但生产上依然较多应用20年前审定的品种,近5年审定的品种很少在生产上应用。种植户有自留种的习惯,对新品种了解很少。而且种植户多数文化水平较低,难以对新品种做出正确的评价,完全依靠种子推广企业,而河南省的大豆种子企业较少,经营规模有限,严重限制了新品种的推广。农技推广工作难以到位,县乡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人员紧缺,乡级农业技术推广站基本解散,这也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限制因素。

1.3.3 种植大豆缺乏投入 具体表现在不愿购买种子,以自留种为主。种植户对大豆病虫害防治缺乏常识,除了严重的食叶性害虫,其他病虫害基本不防治,使大豆产量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但是,近年来随着种植大户的增加,种植户种植大豆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1.3.4 生产与加工需求脱节 在种植业方面,种植户喜欢种植大粒品种,主要是因为大粒商品豆的收购价格较高,而加工业要求蛋白质含量、水分、整齐度等加工性状较好。种植户和加工企业之间缺乏直接的沟通机制,双方的需求由中间商完成,造成加工与种植需求脱节。另外,种植规模较小,不能满足加工业需求,以许昌邦迪蛋白有限公司为例,其低温豆粕生产线日加工大豆150 t,豆油生产线日加工大豆350 t,合计每天需要大豆500 t,按平均每户种植大豆0.33 hm2、单产2 700 kg/hm2计算,556个种植户全年的生产量仅够该企业一天的加工需求。而从556个种植户将大豆集中起来无疑增加了很多流通环节和收购成本。再者大豆的商品性差,不同种植户种植不同大豆品种,籽粒大小不一致,净度不一样,品质也各不相同,增加了加工成本。

2 河南省大豆加工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大豆加工企业数量众多,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统计,截至2017年3月,河南省取得生产许可证的豆制品企业有449家,居全国第2位。河南世通食品有限公司是2017年度中国豆制品行业品牌企业前50强。

河南省大豆加工企业分为3种类型,第一种是大型压榨企业,如周口益海粮油、荥阳阳光油脂集团等,以进口转基因大豆为主要原料,日加工能力在2 000 t以上,产品主要是大豆油和豆粕,豆粕用于饲料行业;第二种是蛋白加工企业,以加工大豆分离蛋白、浓缩蛋白等食用蛋白粉为主,采用低温豆粕为加工材料。如郑州杜邦蛋白公司、许昌邦迪蛋白公司等,日加工能力在100~200 t,其产品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原料;第三种是传统豆制品厂,加工豆腐、腐竹、豆奶、豆浆等食品,以国产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一般规模较小,日加工能力在10~50 t,如河南世通公司。这类企业属于新兴企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产品需求会日益增加。

据周口市油料加工企业益海嘉里介绍,该企业3月份进口大豆到厂价3 400元/t,国产大豆的批量进价3 800元/t。但是近期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导致进口大豆价格上涨。

河南省近年大豆压榨需求量约500万t,食用需求量约110万t,食用部分主要是豆腐、豆浆等豆制品加工需求,本地大豆基本满足,部分从东北主产区调运,压榨需求主要靠进口。

3 河南省大豆产业发展建议

3.1 大力支持大豆科研工作

科技是产业发展的原始动力,只有在原创技术方面有突破性的进展才能促进产业发展。从中美贸易战表面来看,可以用减少大豆进口来作为反制美国的措施,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说明我国的大豆产业与美国有较大的差距。美国大豆之所以迅速发展,得益于抗除草剂基因的发掘及利用。抗草甘膦大豆品种使得农场主种植大豆的除草问题得以彻底解决,否则人均333.33 hm2的种植面积,除草问题靠人工是不可能完成的。目前我国大豆生产中除草问题一直是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如果能够发掘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豆基因并应用于生产,完全有可能在巴西、阿根廷等大豆产区推广我国的品种,从而解决国内的大豆需求。目前河南省的大豆科研主要集中在育种方面,而且以常规育种为主,栽培、植保、加工、机械等领域的研究仍然十分缺乏,与河南省大豆的生产地位不相符合。财政对大豆科研的支持十分有限,今后应该加大科研投入,促进全省大豆科研发展。

3.2 开展大豆良种和农机补贴

目前大豆的良种普及率尚不足50%,在现阶段有必要以财政手段支持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目前的新技术主要以农业机械为载体,以种地大户、国营农场为主,应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对大豆生产大县实行奖励政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民进城打工,土地闲置。今后应在政府指导下,通过农村合作组织等方式,优化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实行区域化种植,提高大豆的商品性,才有可能实现企业与生产基地的联合,充分发挥区域优势。

3.3 鼓励大豆精深加工,打造大中型加工企业

大豆加工企业发展才能带动产业发展。通过加工提高大豆的附加值,利用企业的利润反哺农业,让种植户种豆有利可图。具体来说就是实行优质优价,提高大豆加工的附加值,并将一部分利润投入到种植业。但这要有相关政策的支持,才具有可操作性。

3.4 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科技意识

在调查中,初中文化种植户占80%以上,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基层推广人员与种植户接触较多,熟悉种植户的习惯,可以更好地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社旗县农技推广中心与化肥经营个体户结合,化肥经营个体户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由农技中心技术人员开展大豆肥料试验,使当地种植户认识到大豆施肥的重要性。既提高了大豆产量,化肥经营者也增加了销量,这种做法值得推广。但是,过去20年,由于政策原因,基层农技队伍大大萎缩。小型的农资企业成为实际上的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主体,如果从政策层面支持农资领域的小微企业发展,对农技推广将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单产新品种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青菜新品种介绍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