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林业产业发展探索与研究

2018-01-16 15:35周玉芳朱新庄
湖北林业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竹山县核桃全县

周玉芳 贺 骥 朱新庄

(竹山县林业局 十堰 442200)

竹山县是湖北省林业大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林业在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县委、县政府确定了“一核两带三为主”发展战略,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多年来,全县重点打造了以茶叶、核桃、肚倍、耳菇林等为主的林业产业建设,特色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1 自然条件

竹山县秦巴山区汉水流域,是秦岭地槽、大巴山弧及武当地块的结合部。县境南北长123.5 km,东西宽81.8 km,国土总面积358 733 hm2。

竹山县属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境内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空气湿润,光照充足。据多年统计:全县年平均温度15.6 ℃,7月平均温度27.7 ℃,1月平均温度3.1 ℃,极端高温43.4 ℃,极端低温-10.2 ℃,年日照时数1 650.4 h,日照百分率为37%,年平均辐射量97.5千卡/cm2,≥10 ℃的年有效积温4 807 ℃。年平均降雨量927.1 mm,主要集中在6~9月,空气相对湿度为80%,无霜期252.8 d。全县的水热分布表现出立体气候特点,海拔愈高,热量愈低,水湿条件愈好。气候特征为:雨热同季少严寒,旱雹阴雨灾频繁,水热垂直差异大,中暖北次冷湿南。高温高湿同时出现,容易引起各种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竹山县林特产业的发展。

全县国土总面积358 733 hm2。其中林地面积287 800 hm2,占总面积的80.22%;耕地面积40 500 hm2,占11.28%;水域面积15 000 hm2,占4.18%;城镇、村庄、工矿用地面积13 000 hm2,占3.61%;交通设施及道路用地面积9 300 hm2,占0.26%;其他土地面积16 000 hm2,占0.45%。

全县土壤土种多样,分布面积较大的土种有:黄沙泥土、黄泥土、石渣子土、细石皮、黄灰包土、森林黄灰包土、黄石渣子灰包土等7种,面积283 700 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9.1%;其他土种75 100 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0.9%。

2 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竹山县林业特色品种资源丰富,全县可用于林特产业发展的品种达69种,其中大面积种植的21种;小面积种植的32种;处于野生状态的16种[1]。茶叶、生漆、桐油、棕片曾是竹山县出口创汇主打产品;肚倍加工产品更是竹山县林特加工的拳头产品,发挥着重要作用;野生杜仲、黄柏是竹山县传统优质木本药材;竹笋、香菇、木耳、天麻更是竹山县优质的天然森林副食品。近年来,全县又发展了核桃、木瓜和其他小水果产业。

截止2017年,全县以肚倍、茶叶、核桃、耳菇林等为主的林特产业基地面积达52 932 hm2,其中耳菇林13 333 hm2,茶叶11 933 hm2,肚倍9 333 hm2,核桃8 400 hm2,以杜仲、黄柏等为主的中药材9 933 hm2。全县林特产品产量43 121 t,完成产品加工11 630 t,实现产值14.3亿元,其中种植与采集实现产值6.65亿元,加工产值7.65亿元。

林特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林特基地产量低,经济效益低下。全县52 932 hm2林特产业基地,年产值6.65亿元,平均收入12 563元/hm2,农民人均林特产业收入1 662.5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加工能力小,附加值低。全县完成各类林特产品加工11 630 t,占总产量43 121 t的27%。加工实现产值7.65亿元,加工产品平均价格为6.58万元/t;三是林特基地管理有待加强。传统产业因管理不善,加上高温高湿气候叠加,病虫害严重,品种退化,基地老化,效益低下;四是林特产业品种分散,单个品种规模小。

3 林业产业发展方向

竹山县林特产业品种资源丰富,但受市场和高温高湿气候叠加影响,有些品种抗性不强,表现不优,效益不佳,调整林特产业发展重点是势在必行。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今后,竹山县林特产业发展应抓住传统品种,巩固现有基地,突破发展新产业,促进林特产业向多元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3.1 恢复性发展传统产业

竹山县传统林特品种较多,绝大部分以自然生长为主,为纯天然食品、纯天然药材、纯天然工业原料,产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益低。随着社会发展,有的品种经济价值高、适应性强,依然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如:笋竹两用林、茶叶、耳菇林等;有的品种经济价值高,对立地条件及环境选择性强,在适宜的条件下发展,有利于全县传统产业发展,如漆树、枳椇、杉树等;有的品种经济价值较高,但生命周期短或因经济价值下降,不适宜大面积发展,如油桐、棕树等。

根据传统产业发展实际,结合市场及前景,竹山县应重点抓好笋竹两用林和耳菇林等两个产业建设,采取建管并重的原则,着力推进传统产业发展。同时,分区域选择性发展漆树、枳椇和杉木等三个产业。

在笋竹两用林发展上,重点发展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的斑竹。在耳菇林基地建设上,要选择生长迅速、抗性强、适应性好的栓皮栎。同时,改造现有耳菇林,提高立木蓄积,增加效益。漆树应在南部的官渡镇、柳林乡,北部的双台乡和西西部竹坪乡、大庙乡、得胜镇等乡镇海拔800 m以上的阳坡地带,发展竹溪大木、大红袍和高八尺等品种。枳椇主要在西西部的竹坪乡、大庙乡、得胜镇、麻家渡镇北部和双台乡等乡镇海拔在600~1 300 m之间的阳坡地。速生丰产林主要是营造杉木、日本花柏等。杉木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坡地营造杉木速生丰产林。日本花柏应选择海拔800 m以上、空气湿度大、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的地方发展。

3.2 巩固现有规模产业

竹山县现有一定规模的林特产业有茶叶、核桃和肚倍等三大产业,面积都在6 667 hm2以上。目前,茶叶产业经济效益较好;核桃还未进入盛产期,效益有待提高;肚倍加工产品市场不景气,经济效益不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茶叶、核桃消费人群越来越大,肚倍加工产品市场回暖,价格会一路走高,效益会越来越好。因此,要巩固性发展茶叶、核桃和肚倍等三大产业,重点是做好现有基地管理和产品加工与深度开发。

茶叶产业主要依托圣水公司、星梦茶业、友花茶业等公司,做大做强武当道、圣水、十星红、友花等品牌,重点开发红茶、砖茶、乌龙茶、花茶、松针茶等茶叶产品,并做好茶饮料、茶多酚、茶食品、保健茶等产品的开发。

核桃管理主要是对现有核桃基地进行施肥、整形修剪拉枝、病虫害防治、园地清理、及时采收等,提高果品质量,增加果园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在产品开发加工上,重点是做好核桃油加工及核桃休闲食品开发。

肚倍管理主要是采取倍林植藓、倍树挂袋、收虫、放虫等措施,做好“树-虫-藓”配套[2],提高倍林产量,增加基地效益;在产品开发加工上,依托竹山县天新医药有限公司,将“珍源”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驰名商标,做好食用单宁酸、食用没食子酸等精加工产品的开发与加工,把竹山县打造成全国最大的食用单宁酸、没食子酸生产基地。

3.3 突破发展新型产业

在发展好现有产业的同时,结合竹山县地貌类型多样、小气候环境复杂、土壤种类繁多的实际,选择那些品质优、适应性强、易管理、市场前景好、经济价值高的新品种,培育新产业,突破性发展木本药材、森林旅游和林下经济,不断促进全县林特产业发展。

在木本药材产业发展上,选择银杏和连翘两个品种,在全县17个乡镇发展银杏基地6 670 hm2、连翘5 330 hm2。银杏和连翘可成片发展,也可利用房前屋后、地边、路路、沟渠等零星土地发展。

在森林旅游开发上,要依托堵河源风光、九女峰风光、圣水湖风光、武陵峡风光、上庸旅游名镇、女娲山、金花洞、文峰奇景、南长城及沧浪山等景点,紧扣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圣水湖国家级湿地公园三张国家级生态名片,打造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旅游线路。

林下经济主要是做好林下种植业和养殖业。重点种植金线莲、天麻、黄连、党参、川乌、杜仲、黄柏等地道药材;养殖郧阳打鸡、七彩山鸡、孔雀、郧巴黄牛、马头山羊、野猪、梅花鹿、大鲵等地方优势特色品种。

4 建议

(1)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在产业建设中,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将林特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及时解决好产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推进林业产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产业发展领域,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走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提高产业效益,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2)选准品种,坚定信心,促进产业稳步发展。在产业发展上,要选准特色品种,坚定发展信心,将林特产业建设放在一个管长远的基础上着力推进,稳步发展,才能打造出收益持续、长久、健康的产业。

(3)深化加工,延伸链条,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在产业发展上要深化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扩大产品规模。同时,注重品牌建设,打造一批知名度高、信誉好、产品畅销的特色品牌,扩大产品销路,增强发展后劲。

(4)强化管理,提高科技,增加基地效益。在产业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增加科技含量,选择合适品种,选择科学种植方式,搞好科技服务,加强基地管理,配套基础设施,增加基地产量,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业基地效益。

猜你喜欢
竹山县核桃全县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关于竹山登爽亭的索隐与建议
竹山县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工作成效和问题探析
黄龙核桃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浅析竹山县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多功能漏斗型核桃夹
妙笔生花
核桃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