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家禽养殖场禽流感的预防措施

2018-01-16 21:37刘裕玲
湖北畜牧兽医 2018年2期
关键词:禽鸟禽类预防接种

刘裕玲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簕竹镇畜牧兽医水产站,广东 新兴 527400)

春季是流感的多发季,对于禽类养殖户来说最害怕的就是禽流感,一旦在养殖场内发现患病的禽类,轻者该养殖场的禽类要全部扑杀,重者整个地区或区域的几个甚至几十个养殖场的禽类要全部进行扑杀,这样给养殖户或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打击一个地区的养殖产业。因此,在春季预防禽流是养殖户或企业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现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从多方面阐述养殖场预防禽流感发生的技术措施和手段,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和借鉴。

1 禽流感的概况

1.1 禽流感的定义

禽流感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主要在禽类或其他动物之间传播的高致病性的流行性感冒。该种病毒起初可能只在禽类之间传播或扩散,但是也会向其周边的动物或人类传播和扩散,并在更大的范围扩散。

1.2 禽流感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1.2.1 禽流感的传播方式 禽流感的传播方式是多种的,可以通过飞沫、粪便、血液、体液等方式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和血管等器官和组织之间相互感染。

1.2.2 禽流感在禽类养殖场的传播方式 禽流感在禽类养殖场的传播方式主要有:野生禽鸟-家禽养殖场、病禽类-养殖场、病毒携带动物或人-养殖场。

2 禽流感传播的预防

预防禽流感的传播主要从感染源、易感染群体和传播途径三方面入手,就是从减少感染源的输入,缩小易染群体总量,切断病毒传播途径[1]。

2.1 减少感染源的输入

减少感染源的输入主要是减少初始禽鸟感染。

(1)减少流动患病禽鸟与家禽养殖场家禽的有效接触。流动禽鸟包括野生的鸟类、走私的野生鸟类和贸易的家禽,在对流动禽鸟的控制中野生的鸟类控制相对较难,而且控制野生鸟类的迁徙也不现实,因此重点在对走私的野生鸟类和贸易的家禽。患病禽类排泄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毒,而禽类的禽流感也主要由泄殖腔到口腔的感染,同时禽流感病毒在常温条件下能够存活几个星期,因此要控制流动患病禽鸟与家禽养殖场家禽的有效接触,就是让养殖场内的禽类尽可能的不接触野生鸟类、交易市场的家禽及其粪便。

(2)目前家禽饲养中大量使用复合饲料,一些饲料直接堆放放于露天的市场中,这些市场卫生条件差,有可能被患病禽鸟接触,这样就造成养殖场禽类的间接感染。同时在饲料的采购中也有黑心厂商将病死家禽做成肉粉添加在饲料中,这也会增加养殖场禽类间接感染的几率。

(3)一些家禽养殖场由于人工不足,养殖人员既参与家禽的饲养工作又参与家禽的销售工作,来往于养殖场与家禽交易市场,自身缺乏消毒意识,这样也会造成养殖场家禽的多层次感染。

2.2 缩小易感染群体的数量

缩小易感染群体的数量就是将养殖场家禽的免疫力提高,降低养殖场家禽饲养的养殖密度。

2.3 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禽流感在禽类之间的传播主要靠飞沫、粪便完成,这样就是要控制野生鸟类、患病家禽的粪便对养殖场的污染,避免养殖场内家禽的活动区域与候鸟栖息地和迁徙路径相互重合,并且加强养殖场内空气的流通与净化,同时将外来的家禽做好隔离。对于来往与贸易市场的车辆和人员要严格消毒。

3 家禽养殖场预防措施

3.1 接种疫苗

目前疫苗接种是防控禽流感的一个重要措施,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养殖场内禽类对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缩小易感染群体的数量。疫苗的主要作用就是预防和阻断禽流感病毒感染易感染禽类,疫苗可以起到预防禽流感高位区疾病的发生,也可以用于疫情发生后的应急之举,而且可以提高养殖场内禽类自身的抵抗力,从而起到减少疫情发生和病毒传播的作用。

3.1.1 疫苗接种的种类

(1)预防接种。对于禽流感的易发和多发疫区,预防接种是进行禽流感疫情预防控制的主要手段。在冬春禽流感的易发季节,养殖场内的禽类通过系统性的预防接种,在面临禽流感病毒扩散的时期,被免疫的禽类在遇到相同类型禽流感病毒时就会在体内产生清除病毒的抗体,免于禽流感病毒的感染。

(2)强化接种。在进行预防接种后,疫苗在易感染禽类体内存留浓度持续降低,为防止禽流感疫情发生,在短时间内对进行初次免疫的易感染禽类进行再次普遍接种,它是对预防接种的加强。

(3)应急接种。是在禽流感疫情暴发后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对易感染禽类进行的预防接种。

3.1.2 预防接种方案 在进行预防接种时方案的选择也非常关键,一般来说,对禽类进行多次接种效果好于单次接种,多种疫苗联合接种效果好于单种疫苗接种。目前,大多数的养殖场普遍采用UTH疫苗进行初免,再以灭活全病毒疫苗或亚单位疫苗进行加强;或是采用重组病毒载体疫苗进行初免,再以灭活全病毒疫苗进行加强等方式。在预防接种方案确定后,在选取疫苗时要充分考虑养殖场内禽类对于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特别是进行重组病毒载体疫苗接种时,不同禽类的免疫应答反应有较大的差别[2]。如果养殖场内有幼禽类,在接种时还必须考虑母源抗体对疫苗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一日龄雏禽类的母源抗体最强,在20 d内雏禽母源抗体降到最低,综合来讲10日龄雏禽最适合进行初次免疫接种。针对养殖场不同禽类的预防免疫方案如下。

(1)种鸡、蛋鸡免疫。雏鸡7~14日龄用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进行初免,在15~20日后可再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开产前再用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进行强化免疫,以后根据免疫抗体监测结果,每隔150日用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 亚型 Re-1 株)免疫一次[3]。

(2)商品代肉鸡免疫。7~10日龄用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初免,15日后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加强免疫一次[4]。

(3)种鸭、蛋鸭、种鹅、蛋鹅免疫。雏鸭或雏鹅14~21日龄时用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 Re-1株)进行初免;间隔 20~30 d,再用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以后根据免疫抗体监测结果,每隔150 d用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免疫一次。

(4)商品肉鸭、肉鹅免疫。肉鸭 7~10日龄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进行一次免疫即可。肉鹅7~10日龄用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 Re-1株)进行初免,初免后 20~30日,再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5)散养禽免疫。春、秋两季用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各进行一次集中全面免疫, 每 30 d定期补免[5]。

(6)鹌鹑、鸽子等其他禽类免疫。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或参考鸡的免疫程序,剂量根据体重进行适当调整。

3.2 合理控制养殖场禽类饲养密度

合理的养殖密度也是预防禽流感的有效方式[6]。一般情况下,养殖户为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养殖密度是常用手段,但是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养殖环境会明显下降,这样就增加了初始感染的数量,同时由于养殖环境的恶化,禽流感病毒传播条件更加充分,一旦发现感染禽类,感染速度将呈现几何倍数增加。

3.3 严格进行消毒工作

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工作是预防禽流感疫情发生的关键,首先在野生鸟类迁徙和栖息地附近的易感区,养殖场顶部要进行全封闭,防止野生禽鸟的排泄物落入养殖场内,如果在养殖场周边发现有不明来源的禽鸟尸体,要对周边的环境进行消毒。对于进行养殖场运输车辆进行严格管理,出入库必须进行消毒。

[1]谭 伟,徐 倩,谢芝勋.禽流感病毒研究概述[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4(1):194-199.

[2]曹 蕾,毕胜利.流感病毒样颗粒疫苗研究进展[J].病毒学报,2011(4):378-382.

[3]梁瑞华.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机理的SEID模型构建及应用[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0(3):262-265.

[4]崔尚金,于康震,毕可东.禽流感免疫与流行的生物数学模型初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1(1):73.

[5]王桂荣,赵立红,乔 建.禽流感病毒HSNI致病模型的研究[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14(4):40-42.

[6]顾节清,吴孔兴,蒋延虎,等.禽流感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及最佳首免日龄的确定[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1(8):64-66.

猜你喜欢
禽鸟禽类预防接种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白描画禽鸟(十六)
白描画禽鸟(十五)
影响禽类养殖的不利因素及措施
禽类呼吸道疾病防治措施
白描画禽鸟(十三)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妈妈班”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白描画禽鸟(四)
Vacc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