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浅思

2018-01-16 23:54俞赛红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7年22期
关键词:批判性角度现象

俞赛红

【内容摘要】最早由杜威提出的批判性思维,具有技能视域的含义。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并从思维角度以及技能培养角度建立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且将之贯穿到实验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建构知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高中化学批判性思维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答案似乎很多,比如说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比如说促进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系统的建构,又比如说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印象等。偶有从思维能力培养的角度看实验功效,也多是从知识的逻辑性角度着力,让学生能够更顺畅地对实验现象运用化学语言进行描述而已,很少有从批判性思维角度施力的。理论研究表明,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批判性思维,将批判性思维当成“技能”概念来理解并实施教学,对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学科,并培育核心素养是有帮助的。

一、作为技能概念的批判性思维理解

明确将批判性思维作为一个技能概念,最早是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其原本是以“反思性思维”来描述“能动、持续和细致地思考任何信念或被假定的知识形式,洞悉支持它的理由以及它所进一步指向的结论”的。其后,经由其他教育心理學家不断地丰富这一理解,最终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正式以批判性思维作为界定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具有的认知技巧和情感特质。有心者可以发现,这样的界定与心理学中的批判性思维有异有同,其既强调了批判性特征,同时更强调其中的认知性与情感性,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后者,才使得批判性思维具有了“技能”的意义——因为这里所说的批判性思维具有技能的功能,因而其可以在学生的学习中更好地成为丰富学生学习品质的内在要素。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批判性思维,可以让学生在已经习以为常的顺从的实验心理中,衍生出审视实验现象、批判吸收实验结论的学习意识与习惯。笔者以为这对于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乃至整个化学教学而言,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高中生的学习心理中,原本就有理性思考而非被动接受的一面,长期基于应试需要的学习容易让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压抑的状态,适当的批判性思维,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压抑,可以让化学实验中的现象与结论之间更好地形成认知纽带——这一判断与信息加工理论中通过精加工来促进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也是一致的。而在此过程中学生所形成的能力,也使得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所强调的关键能力形成成为可能。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引入批判性思维,无论是从当下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来看,还是从长远的核心素养培育来看,都是具有意义的。

二、化学实验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

那么,在化学实验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与品质呢?笔者提出如下两个观点:第一,关注批判性思维的认知特质;第二,关注批判性思维的情感特质。

实验追求的是现象与结论之间的契合,这种契合实际上就是认知的产物。在“元素周期表”这一内容的学习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知识,通常会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如:将一小块钾放在热坩埚中观察其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同时将之与钠与氧气反应的现象进行对比,以建构碱金属元素的性质。类似的实验还有:将钾金属(绿豆大小)投入到装有水的培养皿中,观察现象并与钠与水的反应现象进行对比。这两个实验中,首先要建立的认知过程就是钾与钠两种金属与空气和水反应的现象对比——为了渗透认知过程中的批判性,教师不能暗示结果,不能暗示思维方向,就纯粹地让学生去比较实验现象,并猜想现象异同背后的原因。只有在不带心理倾向性的前提下,批判性思维才有可能发生。

事实也证明,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既能够看到钾和钠两种金属与氧气、水反应的现象的相似之处,同时也能注意到反应强度的不同之处。在思考相同或相异的原因时,也都能从钾和钠原子的结构角度去展开思考,结果发现包括钾钠在内的碱金属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原子最外层都是1个电子。那么是不是这个原因导致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呢?此处是介入批判性思维的最重要的细节,因为此时学生尚拿不准猜想是否正确,那教师就要让学生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猜想,这既是从逻辑的严密性角度考虑——要防止归因错误,也是从学生的实验品质角度考虑——实验中最忌讳的就是简单的实验现象与结论的简单对应,因为真正的科学发现,都是实验“意外”的产物,而所谓意外,也只有在批判性思维下才能发现。

有了认知角度的批判作为支撑,那学生批判性情感特质形成就较为容易了,如上面所强调的猜想判断这个环节,坚决杜绝现象与结论的简单对应,着力强调排除了其它可能性之外结论的科学,是批判性情感特质的主要体现。

三、批判性思维促进实验思路的延伸

批判是为了更好地建构知识,在实验中批判性思维还可以延伸学生的实验思路。

例如,上面所举的例子中,有学生提出:最初化学家认识碱金属的性质,是不是也是做了钠、钾等金属与氧气和水的反应实验之后才得出相应的结论的?

这实际上是从化学史的角度思考包括碱金属在内的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核电子数的关系。而纵观化学发展史可以发现,化学家对物质化学性质的探究,其实是理论猜想与实验研究交替进行的,此中实验既有验证的作用,也有探究的功能。而这样的认识如果传递给学生,相信学生对化学实验在化学知识构建中的作用的理解会更为深刻。

所以说,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让批判性思维成为思维的品质,成为学习的技能,对于学生来说有促进知识掌握、提升学习品质的作用,教师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 朱征.在化学数字化实验中培养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7(7):46-49.

[2]来玲玲,胡志刚.高中生化学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现状调查报告[J].化学教学, 2012(5):16-19.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中学 )endprint

猜你喜欢
批判性角度现象
神奇的角度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