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体育课堂上体能训练的合理安排

2018-01-16 15:46孙芸芸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7年22期
关键词:职业高中职高体能训练

孙芸芸

【内容摘要】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容易产生随意性、粗糙性。有效的体能训练应当是需要合理安排的,本文结合了足球运动中的体能训练要求,从时机选择、方法优化及生本视角下,论述了体能训练合理安排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职高体育体能训练合理安排

学校体育教学的视野下,体能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柔韧度、灵敏度等基本运动能力。体能训练是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从现实情况来看,体能训练教学的不足之处在于随意性、粗放性等,比如不管三七二十一,上课伊始先让学生跑操场两圈等,并美其名曰“热身运动加体能训练”,而这样的所谓的体能训练,往往对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与能力提升,都是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的。要改变这种随意性,那就需要加强体育训练的合理性。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现实教学尤其是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中做得并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即使是老调重弹,在核心素养引领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也有着十分的重要性。下面從三个方面,阐述职高体育课堂上体育训练的合理安排的相关思考。

一、体能训练的时机选择

针对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随意性,首先要着力纠正的就是体能训练的时机选择问题。什么时候进行体能训练,是一个严肃的科学话题,体能训练的时机选择是体育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研究表明,体能训练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概念,体能训练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为爆发力训练、耐久力训练、专项力量训练等。职高体育教学本质上还是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其既注重基础性,即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能(体育教学原本也包括技能教学,但本文着重讨论体能训练,因此本文所指的体育训练特指体能方面的内容)训练需要,同时也结合学生个体的体育运动兴趣与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由此也可以发现,如果不注意体育教学的具体内容而宽泛地进行体能训练,往往容易多做无用功。

二、体能训练的方法优化

上一点着重强调了体育训练的时机选择问题,特别强调了在学生需要的驱动之下进行体能训练。当然这也不是唯一的要求,比如说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运动规律,在不同时间进行不同形式的体能训练等,关于这一点不再赘述,这里再进一步强调一下体能训练方法的优化问题。

根据笔者的经验,当前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训练的粗放性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给学生加大训练量成为体能训练的代名词。这种对体能训练的肤浅理解,使得学生在体能训练中难以真正收到体能训练的效果,也会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真正的体能训练,应当是高度重视方法及其优化的。

仍然以上面所举的足球运动中的跑的训练为例,要让学生有力量跑完球场,显然要进行的是耐力训练;要让学生在截球、射门时有速度、有力度,要进行的显然就是爆发力训练。而这两项训练都与重量训练有关。

研究表明,力量训练过程中,关键就是进行神经适应的肌力训练,这对于学生在球场上发挥持续的耐力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肌力训练还决定着学生在球场上少受运动伤害,因为学生在球场上的运动量非常大,这会使得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肌肉被分解,而只有平常有效的肌力训练,才能防止肌肉分解过程中造成的损伤。

根据笔者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思考,笔者以为肌力训练的方法要进行这样的优化:首先,要将肌力训练分解进行,既要注意训练量、训练频次,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比如说在肌力训练的准备阶段,教师可以以训练学生的肌耐力为主,将训练重量控制在1RM的六成至八成之间,频次控制在10次左右。这是面向全体运动员的要求;而对于中锋等主动队员,在肌力训练中则要注意训练其最大肌力,这里用到体能训练的基本思路,即加大训练量,如将训练重量提升到1RM附近,次数控制在6-8次。

进一步讲,在这项训练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运动员(学生),制定不同的训练周期表,根据笔者的经验,这一体能训练持续的时间通常不少于6周,每周不少于4课时(每课时历时15分钟左右,除正常体育课之外,另外还必须有专门的训练时间,每次不少于半个小时)。这样,训练时间的科学性,加上训练方法的科学性,通常可以保证学生体能训练的精细化、科学化,从而保证训练的效果。

三、体能训练的生本视角

体能训练一定不能是粗放的,这里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体能训练的要求对于不同学生而言,应当允许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根据笔者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职业高中学生对体育运动是非常感兴趣的,但这个兴趣又常常是表面化的,只有当引导学生对包括体能在内的各项训练真正产生兴趣时,才能说学生对体育有了真正的兴趣。而这也就意味着体能训练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意味着体育教师要建立生本视角。

生本视角意味着对学生的尊重,这就决定了体能训练不是强迫性的,而是学生自我认知所产生的动力作用下的主动选择。尽管这个选择产生需要时间,但教师一定要视之为目标并进行努力。

生本视角意味着教师要寻找体能训练与学生个体的最佳结合点。这个结合点受学生的兴趣影响,受学生的身体、心理状况影响,从这个角度讲,体能训练不只要教师精心设计预案,更要根据训练中的具体情况对学生的训练作出判断。

总之,职业高中的体能训练的安排应当是科学的、针对性强,且具有生本意义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体能训练的作用,从而让学生在三年的职业高中生涯中接受到合理科学的训练,从而为其技能学习及其以后的工作选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联注.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4):38.

[2] 苏文杰,朱秋生.探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能针对性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2014(36):40-41.

[3] 刘力.职高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训练探究[J].科学中国人,2014(21).

[4] 安小祥.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及如何促进职高体育教学[J].关爱明天,2015(7).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高中职高体能训练
《辽宁职高学报》征稿启事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CLASS STRUGGLES
新课改下的职高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职业高中会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法国庆祝职业高中文凭创设30周年
职高生物课的实验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