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PPO结合LC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2018-01-17 05:38高骥李双印
中国疗养医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粉碎性肱骨肩关节

高骥 李双印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多为间接暴力所致,预后不佳,常伴有肩关节功能障碍[1]。老年人群及高能量损伤的青壮年群体是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高发人群,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内固定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术式,而传统的钢板内固定手术主要强调骨折固定的稳定性,而忽视了骨的生物学因素,且通常手术切口大,可能对骨折端血供造成影响[2]。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治疗肱骨骨折的新技术,避免了直接暴露骨折端,对骨折部位干扰小,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植骨率,降低了并发症。研究表明,MIPPO结合锁定钢板(LCP)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3]。本文对我院采用MIPPO结合LC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11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MIPPO联合LCP,50例)和对照组(传统锁定钢板固定,5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8~66岁,平均(61.5±3.3)岁;骨折Neer分型:Ⅱ型16例,Ⅲ型22例,Ⅳ型12例。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60~67岁,平均(62.8±3.6)岁;骨折Neer分型:Ⅱ型19例,Ⅲ型23例,Ⅳ型8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手术禁忌者;精神疾病者;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皮肤软组织缺损者;不同意本次研究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传统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行臂丛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垫高患肩后常规消毒铺巾,在胸三角肌处作长约10 cm弧形切口,头静脉牵至内侧,把三角肌牵向外侧,充分暴露骨折部位,清理后复位,克氏针暂时固定,C型臂X线机辅助确认复位是否良好,满意后安装锁定钢板并以螺钉固定,彻底冲洗止血,内置负压引流,逐层缝合手术切口。

1.3.2 观察组 观察组给予MIPPO联合LCP固定治疗。行臂丛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垫高患肩后常规消毒铺巾,取肩峰下前外侧纵行切口,钝性劈开三角肌(长度4 cm左右),将分开的三角肌向两侧牵开,钝性分离三角肌,暴露肱骨大结节及骨折端,利用剥离器适当推压并牵引骨折块,使其复位后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取适当长度肱骨端锁定钢板,于三角肌插入,钢板顶端和大结节间的距离约2 mm,钢板前方和结节间沟后方的距离约5 mm,应用3.5 mm皮质骨螺钉对肱骨头以及钢板远端进行固定,然后应用锁定螺钉进行固定,C型臂X线机辅助下确认复位效果,对伤口进行冲洗,切口留置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术后常规抗感染处理,以屈肘位悬吊固定,术后3 d指导患者参与适当的康复锻炼,如肘屈曲、外旋锻炼,术后3周指导患者进行内旋锻炼,术后3个月进行负重锻炼。

1.4 疗效判定标准和观察指标 随访1年,评价患者Neer功能,共100分,优:>90分;良:80~90分;中:70~79分;差:<70分。采用肩关节Neer评分系统评价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包括疼痛、活动度、解剖位置及功能使用4项,分值越高表示肩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优良率9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 两组患者肩关节Neer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各指标Neer评分与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骨折愈合时间/周对照组 55 139.9±41.9 329.2±51.8 8.9±2.2观察组 55 95.5±19.7 50.9±22.8 5.2±1.5 P值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表4 两组患者肩关节Neer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4 两组患者肩关节Neer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疼痛 活动度 解剖位置 功能使用 总分观察组 55 29.8±3.3 19.5±2.8 8.2±1.9 25.5±3.1 95.8±8.2对照组 55 20.6±2.8 14.9±1.9 4.1±1.5 19.7±2.2 67.9±7.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多发生在老年骨质疏松的患者,占骨折发生率的5%,在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中位居第3位[4-6]。多因外伤引起,由于其解剖部位和老年高发的特点,多为粉碎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治疗相对复杂,治疗方法争议较大,临床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方法较多,主要包括自动骨外固定器治疗、弓形钉、交锁髓内钉、钢板、经皮穿针等内固定治疗等,尽量减少剥离软组织保证肱骨头血运,避免造成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骨折不愈合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关键[7-8],减轻手术的破坏性以及保障内固定的稳定性,利于降低手术对患者的损伤,为患者术后康复以及改善预后提供有力条件。

传统置入锁定钢板切口较大,通常约10 cm的手术切口,不仅创伤大、出血多,而且手术过程中,对软组织造成的损伤大,患者普遍耐受性不高,容易引发关节粘连、肩部固定不牢等问题,严重将引发肱骨头坏死,影响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以及生活质量。

随着骨科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MIPPO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MIPPO对骨折部位暴露少,不会对软组织和正常解剖结构造成较大影响,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体内肱骨头部位的血运,对保护骨折部位的生物完整性,提高钢板贴服度,缩短伤口暴露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有很大益处。研究表明[9-10],MIPPO结合LC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减少了常规置入钢板的创伤,锁定钢板具有内固定支架的作用,可有效保留肱骨头血供,避免发生肱骨头坏死。而且MIPPO结合LCP治疗方案更加符合肱骨的生理解剖特点,锁定成角的稳定性具有较高抗拉力,能够避免发生退钉。

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优良率9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各指标Neer评分与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MIPPO结合LC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能够有效减轻手术创伤,不仅可提高内固定效果,还可以有效保护肱骨头部位的血运,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1]曾浪清,陈云丰.肱骨折端骨折内固定失败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4):346-349.

[2]李永全,董荣华.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6(14):2788-2791.

[3]俞玮,尹良军.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3(10):1507-1509.

[4]张成亮,刘守正,吴建伟.MIPPO技术结合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9):1594-1595.

[5]黄守柱,刘新明,陈聚伍.锁定钢板结合Mippo技术治疗长段粉碎性骨折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20):110-111.

[6]张伟,江向明,刘文国,等.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及随访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3):315-317.

[7]吴焘,张国秋.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改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肩关节功能: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案[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44):6655-6660.

[8]朱剑,吴斗,赵恩哲,等.唑来膦酸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华创伤杂志,2016,32(11):1014-1018.

[9]徐科峰,李强.MIPPO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1):76-78.

[10]匡志平,易世雄,邹瑜,等.MIPPO技术结合PILOS手术与急诊手法结合夹板治疗中老年人肱骨外科颈两部分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2):357-360.

猜你喜欢
粉碎性肱骨肩关节
量化控制法指导髌骨粉碎性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
双钢板技术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肩关节外科新进展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肩关节手术的神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