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人群经综合治疗1年后的转归

2018-01-17 05:29杨艳栾霞
中国疗养医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罗格波糖胰岛素

杨艳 栾霞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为慢性终身性疾病,长期慢性高血糖及代谢紊乱引起的多种慢性并发症,往往难以逆转。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为糖耐量正常和糖尿病的中间状态,具有向糖尿病进展的高转换率,同时也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因素[1]。该时期是一个可逆的时期,对该人群进行早期干预,可使T2DM发病危险降低58%[2],同时可降低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3-4],可见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研究对预防T2DM的发生和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了解糖尿病前期人群经综合治疗1年后的转归情况,为糖尿病的早期防治及高危人群预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及健康查体18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4例,女85例,年龄(55.89±5.32)岁。急性感染期,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史,服用过降糖药史,有严重精神疾患史,1个月内有肠外营养史,1个月内使用可能影响糖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不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按照1999年WHO及2003年[5]ADA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 glucose,IFG)组63例、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组60例和IFG+IGT组66例。

1.2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空腹8 h后,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生化指标。并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对纳入研究对象进行随访1年后再次行OGTT,观察各组的转归情况。均由专人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重指数(BMI),测量血压。血糖及血脂测定采用氧化酶联比色法(日立760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

1.3 干预方法 对研究对象行为期1年的综合管理,具体措施如下:专业医师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前期基本知识健康宣教,包括运动、饮食、药物、戒烟等,传授其控制血糖的技能和自我管理技巧,提供健康咨询;饮食控制包括控制总热量,每天摄入的热量和消耗的热量要保持平衡,每日饮食总热量至少减少1 680~2 100 kJ;饮食结构要合理,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30%以下;适量补充矿物质与维生素,提倡高纤维饮食;控制盐的摄入,以每日<6 g为宜;食谱多样化,根据食物交换份法调配食物,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合理运动选择中等强度、有节奏、持续时间长、非竞技性的有氧运动,有快走、慢跑、爬楼梯、打太极拳、游泳等。在餐后1 h左右,可自10 min开始,逐渐延长至30~60 min。运动强度以运动后心率达(170-年龄)为宜。运动应每天坚持,或每周3~5次,250~300 min/周。要做到规律运动,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定期监测血糖,每次记录患者病情及血糖变化,对饮食和运动进行针对性指导,并进行相关的心理指导;如严格执行生活方式干预达6个月以上而血糖仍未达标者,考虑给予药物干预。FPG异常患者加用二甲双胍750~1 700 mg/d;二甲双胍不耐受可使用阿卡波糖150~300 mg/d或罗格列酮4~8 mg/d。IGT患者给予阿卡波糖150~300 mg/d,如不能耐受可使用如罗格列酮4~8 mg/d。IFG+IGT患者二甲双胍1 750 mg/d或阿卡波糖150~300 mg/d,如不能耐受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应用罗格列酮4~8 mg/d。若3个月单药控制血糖不达标可联合使用。根据个体化给予降压、降脂、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

1.4 控制目标

1.4.1 血糖控制目标 FPG<5.6 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

1.4.2 体质量控制目标 肥胖或超重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体质量控制至正常体重指数,或者体质量下降至少5%~10%。

1.4.3 血压 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90 mmHg。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检验各组变量正态分布情况。计数资料以(%)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89例患者基线资料特征比较(表1) 共纳入189例,其中男104例,女85例。基线时,IFG组、IGT组、IFG+IGT组相比,年龄、BMI、TG、CHO、HDL、LDL、SBP、DB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G+IGT组的HbA1c与IFG组及I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G+IGT组与IFG组的FBG与I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189例患者基线资料特征比较(±s)

表1 189例患者基线资料特征比较(±s)

注:同一项目,*组与**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BMI/(kg·m-2) HbA1C/% TG/(mmol·L-1) CHO/(mmol·L-1)IFG组 63 55.29±5.67 24.91±0.60 5.72±0.12* 1.34±0.21 4.83±0.82 IGT组 60 55.15±5.65 24.97±1.85 5.62±0.31* 1.46±0.25 5.03±0.59 IFG+IGT组 66 57.14±4.63 25.24±2.79 6.11±0.30** 1.50±0.26 5.07±0.54 F值 0.932 0.166 21.622 2.770 0.824 P值 0.399 0.848 0.000 0.071 0.444组别 例数 HDL/(mmol·L-1) LDL/(mmol·L-1) SBP/mmHg DBP/mmHg FBG/(mmol·L-1)IFG组 63 1.26±0.15 2.88±0.48 127.05±10.33 75.33±11.15 6.31±0.23**IGT组 60 1.23±0.19 2.95±0.53 124.40±15.87 79.25±9.73 5.32±0.27*IFG+IGT组 66 1.21±0.14 3.13±0.56 131.41±15.38 81.27±8.53 6.44±0.25**F值 0.596 1.527 1.336 2.008 116.516 P值 0.554 0.226 0.271 0.143 0.000

2.2 糖尿病前期人群经综合治疗1年后的转归情况比较(表2) 糖尿病前期经综合治疗后随访1年,转归为NGT 22人,糖尿病前期143人,T2DM 24人。

189例糖尿病前期转归为NGT 22例,年发生率为11.64%。IFG+IGT组的NGT年发生率与IF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6,P<0.05),IGT组转归为NGT与IFG组及IFG+IGT组比较无差异(χ2=0.826,1.240,P>0.05)。

189例糖尿病前期转归为T2DM 24例,年发病率为12.70%。IFG+IGT组的T2DM年发病率与IF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P<0.05),IGT组转归为T2DM与IFG组及IFG+IGT组比较无差异(χ2=1.786,0.445,P>0.05)。

表2 糖尿病前期人群经综合治疗1年后的转归情况比较[n(%)]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糖尿病前期和T2DM的患病率逐年增高。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组织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前期的比例高达15.5%[6]。2010年完成的我国18岁以上成人流行病学调查,估算的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50.1%[7]。糖尿病前期中IFG和IGT分别反映基础状态和糖负荷后机体对血糖调节功能受损情况。IFG和IGT发病与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和胰岛素抵抗有关。IFG主要以肝脏胰岛素抵抗和基础状态胰岛素分泌缺陷为特征,而葡萄糖刺激的早相或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轻度受损;IGT则表现为基础胰岛素分泌正常,而以早相或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显著降低、晚相或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代偿性增加及与肌肉胰岛素抵抗为特征[8],而IFG+IGT人群则同时存在基础和餐后胰岛素分泌缺陷及肝脏和外周胰岛素抵抗。多项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患者,发生糖尿病、心血管病、糖尿病微血管病(视网膜病变、自主及多发神经病变、肾病)、肿瘤的风险明显增高[9-11]。本研究随访1年糖尿病前期人群T2DM发病率为12.7%,糖尿病前期转归为NGT年发生率为11.64%。考虑我们应用降糖药物半年,随着时间的延长,糖尿病前期向NGT转归可能更有效。

许多研究探讨对IGT的药物干预,用α糖苷酶抑制剂治疗IGT者1年后的效果明显[12],罗格列酮可减少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的发生的概率[13]。二甲双胍干预的IGT患者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下降[14]。毕娅欣等[15]研究表明二甲双胍或罗格列酮比单纯的生活方式干预更有效地减少IFG人群向糖尿病转化。

本研究糖尿病前期患者给予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血糖未达标者行药物治疗,根据个体化给予降压、降脂、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经综合干预1年后IFG组与IGT组向NGT及T2DM转归无差异,可根据发病机制选用不同的干预方式,促进向NGT转归。而IFG+IGT组向糖尿病发展的概率更高,较IFG更应早期综合干预,有助于延缓糖尿病的进展。

[1]Zhao Y,Li X,Tang S.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vated plasma levelsof TXNIP and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subjec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and early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5,109(2):372-377.

[2]满婧.糖前期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2016,6(26):511-512.

[3]Hesselink AE,Bilo HJ,Jonkers R,et al.A cluster-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to study the effectivenessof a protocol-based lifestyle program to preventtype 2 diabetes in peoplewith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J].BMC Fam Pract,2013,14(1):184.

[4]王琼,张会峰.代谢综合征对糖调节受损人群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11):965-967.

[5]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2010,3(1):62-69.

[6]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S1-S36.

[7]Xu Y,Wang L,He J,et al.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AMA,2013(9):948-959.

[8]宋立彪,宋瑛,吴红艳,等.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反应敏感性评估的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1(23):18-22.

[9]孙月琳,逄增昌,高维国,等.正常糖耐量及糖调节受损人群3年转归情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11):1393-1395.

[10]Plantinga LC,Crews DC,Coresh J,et al.Prevalenc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US adults with undiagnosed diabetes or prediabetes[J].Clin J Am Soc Nephrol,2010,5(4):673-682.

[11]Zhou XH,Qiao Q,Zethelius B,et al.Diabetes,prediabetes and cancer mortality[J].Diabetologia,2010,53(9):1867-1876.

[12]高红彦.阿卡波糖干预治疗糖耐量异常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4):120-122.

[14]孙桂兰.二甲双胍干预治疗葡萄糖耐量减低临床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4,2(10):17-18.

[15]毕娅欣,金国玺,于磊,等.118例空腹血糖受损者用不同方法干预三年转归的比较[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7(26):586-587.

猜你喜欢
罗格波糖胰岛素
曾担任过12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雅克·罗格逝世,享年79岁
阿卡波糖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溶出度测定*
阿卡波糖用药的五个注意事项
你看到的是美,我看到的是责任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发喜糖
对不起
有情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