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的流行及防与控

2018-01-17 14:47杨国丽高志峰闫雪松刘明明王柏力
新农业 2018年23期
关键词:野猪猪瘟疫病

杨国丽,王 军,高志峰,董 娜,张 健,闫雪松,刘明明,王柏力

(1.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沈阳 110164;2.沈阳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辽宁 沈阳 110031;3.辽宁省畜牧业经济管理站,辽宁 沈阳,110032;4.盘锦市大洼区清水镇动物卫生监督所,盘锦 124200;5.沈阳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辽宁 沈阳 110031)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目前全球养猪业三大重点疫病之一,也是目前热点动物疫病之一。它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截止到目前人类仅知的病毒基因组为DNA的虫媒型、强传染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动物传染病。其宿主范围囊括了所有的猪科动物;野猪和钝圆软蜱是ASFV感染的自然宿主,而家猪是最易感的宿主;在非洲成年疣猪只表现为个体感染,且不表现临床症状,ASFV不能在疣猪个体间发生水平及在亲子间发生垂直传播;某些种类的钝圆软蜱感染ASFV后可长时间带毒,并能将病毒垂直传播给子代。ASF的临床症状与猪瘟极为相似,无法凭临床症状加以区分这两种疫病,但ASF传播速度较慢,由于野生宿主和虫媒宿主的广泛存在、污染物的移动以及人类自身不规范的活动导致该病难以根除,且危害严重,影响生猪及其肉制品的国内外贸易,并对种植业造成冲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病。OIE将其列为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在《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将其列为优先防治的动物疫病。

ASFV在病毒分类中属于非洲猪瘟病毒目、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ASFV是非洲猪瘟病毒科中唯一的成员。病毒粒子的外部形态与虹彩病毒相似,而内部的DNA结构及复制方式又与痘病毒相似,因而ASFV具有虹彩病毒和痘病毒的某些特性。ASFV只有一个血清型,有22个基因型,病毒粒子直径175~215纳米,呈20面体对称,基因组为双股线状DNA,大小为170~190kb,病毒有双层囊膜。ASFV病毒粒子基因组大,复制的病毒蛋白种类多,基因易变异,病毒存活力强。

在自然条件下ASFV具有较强的存活力,病猪的血液、组织、分泌物和排泄物均含有病毒,特别是血液中病毒含量高。在室温条件下ASFV可在腐败的血清中存活15周;在4℃时ASFV可在血液中存活数年;ASFV在污染的圈舍中可存活1年;在腌肉中存活半年;在未煮熟及高温熏制的肉制品中可存活数月;在冻肉中可存活数年仍保持有感染性;ASFV对温度非常敏感,对酸碱度具有极强的耐受性。由于病毒具有极强的存活力,能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有效传播,这是导致ASFV在染疫国家和地区常呈地方性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ASFV按照毒力的强弱可分为高致病性毒株、中等毒力毒株和低毒力毒株。感染猪的临床表现有特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4种类型。感染的严重程度与毒株的毒力、猪种及流行时间的长短有关。在家猪中发生的多为急性型,临床以高热、食欲废绝、皮肤发绀、网状内皮系统出血为特征,发病后2~10天内死亡,病死率可高达100%。临床上,与古典猪瘟非常相似,难以区分。

1 ASF传播特点及风险分析

1.1 ASFV传播途径

ASFV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医源性传播(注射疫苗和药物),媒介昆虫的叮咬也能够传播该病。家猪的感染途径主要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1.2 传播方式复杂多样

ASFV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复杂多变,这也是ASF极易造成地方性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最主要的传染源是病猪、康复猪和阴性感染猪,这些猪的血液、组织、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含有病毒,可通过与建康猪的接触而传播该病;家猪应杜绝与野猪接触;在间接接触传播中,飞机/轮船的餐余垃圾和泔水、猪肉及猪肉制品(包括下水)、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器具、车辆、媒介昆虫的叮咬和机械传播、人员的机械传播等;通过注射疫苗和药物注射造成的可能的医源性传播;感染性的材料有可能成为恐怖分子和敌对者对主权国家和地区进行攻击进而达到扰乱经济秩序的生物武器。

1.3 传播风险因素分析

ASFV传播方式复杂,可以通过海陆空多渠道传播,针对不同的传播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是防堵ASF传入我国的第一道防线。从传入途经分析,引入生猪(种猪)和精液,特别是在疫区引入的,会给局部地区造成威胁;国际航班的餐余垃圾及泔水,对全国造成威胁;航空旅客携带的猪肉制品及航空货物中夹带的软蜱,会对局部甚至是全国造成威胁;轮船的餐余垃圾及泔水、乘客携带的猪肉制品、货物中夹带的软蜱会对沿海地区甚至是全国带来威胁;国际客运列车旅客携带的猪肉制品及餐余垃圾、国际货运列车运输的猪肉制品及货物中可能夹带的软蜱会给沿线及局部地区带来威胁;生猪及猪肉制品的贸易,走私生猪、野猪及猪肉制品会对边境及局部地区带来威胁;野猪的迁徙会对边境地区带来威胁,特别是东北和西北地区;软蜱过境会给边境地区带来威胁;恐怖袭击会给局部地区带来威胁。

从疫情在局部地区发生和扩散蔓延的角度分析,准确的诊断和监测是首要的,这是早发现、快速处置、减少损失的根本保障;泔水喂猪、放养与野猪接触、小规模和庭院养殖为主且养猪密度大、生物安全措施滞后、频繁调运、人类不规范活动等因素是导致疫情快速扩散乃至于跳跃式扩散的主要原因;缺乏有效疫苗也是该病防控的最大问题。

边境地区加强野猪的监测和管理是必要的,野猪可以长期携带病毒。通常情况下,野猪的迁徙距离为30~40公里,但遇到天敌攻击和人类枪击等强力干扰因素后,野猪会出现强迫性迁徙,迁徙距离加大。我国软蜱的种类和生物分布区域不详,ASFV一旦在我国软蜱中定植,会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和不可估算的间接损失。我国生猪养殖量近7亿头,占全球生猪养殖量的50%以上,做好ASF的防控是保障我国生猪养殖业及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性前体。

2 科学防控ASF的措施

2.1 把好入境关口,加大巡检力度

边境口岸、机场、港口、国际列车沿线各站应加大巡检力度,坚决把好入境的第一关。对每一批人员随身携带的物品,空港、海港及国际货运铁路的每一批货物都应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检疫,一旦发现有染疫猪肉制品入境或者发现货物中夹带来自疫区的软蜱,应坚决销毁,不留隐患。

2.2 严厉打击走私动物和肉制品行为,保护人民群众利益和保障养殖业安全

我国陆路有漫长的边境线,还有漫长的海岸线,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驱使下会铤而走险,将动物和肉制品走私入境以赚取高额利润。为了减少和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应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大边境巡检的力度,加重违法处罚的力度,发现一起,严厉处置一起,加大违法的成本,让不法分子不敢违法。

2.3 练好内功,进一步加大防控技术的研究与普及,提高全民防病的认识

应面对公众、养殖业者和学术机构,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平台加大ASF防控知识的宣贯,加强检测、诊断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推广。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互联互通更加紧密而频繁,特别是非洲一直是我国援助的对象,人员往来和货物贸易频繁,而东欧是我们的近邻,同样面临着这种情况。因此,做好自己的功课,提高认识,掌握检测和诊断技术就显得十分必要。应该说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近些年来国家对ASF的防控极为重视,在与相关国际组织密切合作的同时,也加强了国内检测技术的普及力度。目前,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已经掌握了血清学的检测技术和方法,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基础性研究以及高效疫苗的研制。另外,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电脑、微信等平台进行ASF防控知识的宣贯,在出境港口(空港和海港)、边境口岸发放防控ASF明白纸,对养殖场户发放ASF防控手册和明白纸,提高公众对ASF防控知识的任知水平。随着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我国野猪数量和分布的地域明显增加;钝圆软蜱的种类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不甚明了,应组织力量进行摸排,摸清底数,打有准备之仗。

2.4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监测网络,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监测网络应覆盖全国,包括边境口岸、空港和海港、国际铁路客运各站点、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等。加大ASF快速检测、诊断技术的研究和普及力度,做到有疫时能早发现,早处置,将损失降到最低,防止疫情的扩大蔓延。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疫情预报机制和应急机制,对应急预备队进行专病培训,有足够的应急人员贮备和应急物资贮备,做足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2.5 加快养殖模式的升级转换,实行规范养殖

我国是全球生猪养殖数量最大的国家,生猪养殖量占全球的50%以上,目前,庭院养殖和小规模场在我国还占据相当的比例,这种养殖方式生物安全措施滞后,防范疫病风险的能力极低。政府应积极加以引导,改变人们的传统认识,使养殖方式加速向规模化养殖方式转变,通过改善饲养管理,加强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进一步提高养殖场综合性抵抗疫病侵袭的能力,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国外防控ASF成功经验表明,实行生猪规范养殖,加强生物安全措施,会大大减少ASF的发生风险。

2.6 实行区域管理,防止ASF的蔓延和扩散

ASF一旦传入我国,最理想的控制策略应该是区域化管理。把疫点周边相应区域划为缓冲区,缓冲区内禁止生猪养殖,并采取措施对野猪进行控制,通过喷洒杀虫剂消灭蜱类。缓冲区周边相应的区域划为控制区,控制区内实行规范养殖,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监测(包括野猪及蜱类),生猪及肉制品向外调运须经严格的检测。控制区以外的地区为正常饲养区,在饲养区内应该在生物安全上下功夫,并应加强监测和流调(包括野生宿主和虫媒宿主)。

猜你喜欢
野猪猪瘟疫病
萌萌的小野猪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智慧的野猪
浅谈猪瘟防治
野猪受骗
猪主要疫病的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