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管新生治疗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8-01-17 03:27高芬
医药前沿 2018年26期
关键词:新生例数病情

高芬

(四川省林业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81)

血管肿瘤通常包含恶性淋巴癌、多发性骨髓瘤以及各类白血病。相关临床调查显示,近几年血液肿瘤的发病率在逐年上涨且呈现出了年轻化的趋势[1]。罹患血液肿瘤的诱因有很多,主要是与化学物质、环境因素以及X射线的辐射有关。血管新生顾名思义,即再造生成新的血管的过程,肿瘤新生血管与恶性肿瘤的转移以及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对患者的预后效果会产生严重影响。鉴于此,本院开展了此次在血液肿瘤治疗过程中应用抗血管新生药物的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64例血液肿瘤患者进行此次分析研究,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平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2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14~79岁之间,均龄为(50.49±2.46)岁;参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16~81岁之间,均龄为(50.79±2.51)岁。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区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1.2.1 参照组予以抗细胞增殖药物的传统治疗方法。

1.2.2 观察组予以抗血管新生治疗。白血病患者的治疗药物为SU5416,2次/W,剂量为145mg/m2,一个疗程为四周。如果未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可加服异羟肟酸,1粒/次,3次/日,给药前进行血肌酐浓度的检测,如果每dl大于2.5~3.0mg,给药量降为1粒/日。多发性骨髓瘤及恶性淋巴瘤患者静脉滴注人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抗,遵照递增方式逐渐增大药物剂量,分别是5mg/kg、10mg/kg及15mg/kg,治疗期间患者要口服150mg埃罗替尼。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显效:肿瘤未出现转移的情况,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有效:肿瘤基本未出现转移的情况,病情得到了缓解和改善;无效:没有控制住病情的发展,肿瘤出现较大范围转移。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结果显示(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32例观察组患者中显效例数为19例、有效例数为10例、无效例数为3例,显效率与有效率分别为59.38%、31.25%,总治疗有效率为90.63%;参照组患者中显效例数为9例、有效例数为14例、无效例数为9例,显效率与有效率分别为28.13%、43.75%,总治疗有效率为71.88%。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出参照组将近19个百分点,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相关资料显示,血液肿瘤有着很高的发病率,在癌症发病率排行中排到了第六位,并且年龄小于15岁患者的病死率排在了首位[2]。对血管肿瘤的治疗多使用传统的抗细胞增殖药物,但是这种药物对细胞内残存的新生血管无法起到抑制作用,会对临床疗效差生很大影响。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研究出了治疗血液肿瘤的新方法-抗血管新生治疗,治疗药物分为两种,分别是内源性和外源性药物。外源性药物中的信号通路类抑制剂可以存在于肿瘤新生血管中,对其受体信号进行干预,通过与干细胞受体的融合,对造血因子及造血祖细胞的分化、生成会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从而促使肿瘤细胞的凋亡[3]。信号通路类抑制剂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并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酌情增减药量,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变音、头痛、静脉炎等不良反应,严重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一般在治疗后的1至2天内不良反应会随之消失。

人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抗可以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起到循环和中和的作用,也是一种外源性药物,静脉注射为其给药方式,治疗中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以及实际病情酌情增减药量,治疗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头痛、发热等。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较之参照组的71.88%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明显(P<0.05)。

综上所述,对血管肿瘤患者进行抗血管新生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对患者的病情起到了良好的控制作用,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和借鉴。但是要注意控制好用药剂量,以便最大限度降低由于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和痛苦。

猜你喜欢
新生例数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重获新生 庇佑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新生娃萌萌哒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