匙吻鲟高温季节运输要点

2018-01-17 16:35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李皎陈怀定
海洋与渔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成鱼养殖池溶氧

■ 文|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李皎 陈怀定

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属鲟形目、匙吻鲟科,是一种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淡水大型经济鱼类,俗称鸭嘴鱼,匙吻鲟属软骨鱼类,成鱼吻部是一个形如匙柄的长吻,约占体长的 1/3。躯干流线型,尾部侧扁,摆动有力,养殖环境中要求溶氧在4mg/L以上,其对环境敏感,应激反应强烈。

匙吻鲟的运输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运输前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技术要点储备及运输所需的硬件设施等,特别是在高温季节,切勿盲目率性而为,以免造成损失。影响匙吻鲟运输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是溶氧、水温、水质变化、体质、应激反应程度等。匙吻鲟高温季节运输难,需在了解鱼的状况,运输工具等方面后制定运输计划,科学运输鱼苗或成鱼。

一、影响匙吻鲟运输成活率的主要因素

A、水中溶氧(DO)。鱼类运输的密度和成活率主要因素取决于水的溶氧状况,匙吻鲟无论成鱼或鱼苗对溶氧的要求都比较高,在运输时需保持溶氧在 6mg/L以上,且因其鳃盖大、长且软,需靠一定的运动速度来保持正常的呼吸,一般不建议使用静态增氧,目前多采用充工业液氧或气泵增空气氧的方式来增氧。

B、水温(Tw)。水温的影响主要是随着水温升高,匙吻鲟的活动能力和新陈代谢增强,表现为鱼的耗氧量增大、体表粘液分泌增多,水中氨氮积累增加。匙吻鲟的销售旺季主要是在 11~5月,高温季节运输(Tw> 25℃)造成的损失很大,现在随着冷链运输技术的逐渐成熟,控温运输后或许能改变这一现状。

C、水质的变化。匙吻鲟在运输途中,产生的排泄物、体表分泌的粘液等,易在水中变质,此外,其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也是引起水质变化的重要因素。水质变化程度对匙吻鲟的运输时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D、体质与特质。运输的匙吻鲟一定要体质健壮无病,否则不耐操作,易死亡。匙吻鲟的游泳速度快,低密度运输时,若袋子或水箱过大,其平游时常会高速撞击袋子或箱壁,从而造成颅内出血,往往在到达目的地的一两天内死亡,给养户造成较大损失。因此,匙吻鲟长途运输时往往会加大密度,使鱼群拥挤,从而让其吻部自然的保持向上。

E、锻炼与应激。实践证明,匙吻鲟在运输前,经过拉网锻炼的,可增加成活率。因多次拉网锻炼,不仅能使鱼习惯于密集饲养,提高其耐低氧能力,还能减少运输时的应激反应。抗应激的药物一般有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干姜制品、黄芪多糖等。养殖匙吻鲟,在网箱上方设置灯光,通过诱捕水中的浮游生物,进行网箱不投饵的养殖方式,此种模式养殖的匙吻鲟肉质鲜嫩,但应激反应特别大,需注意缩减运输时间或距离。

二、做好运输前的准备工作

A、提前摸清鱼的体质状况,两地的水温、水质差异等因素。水花运输要求水温在 18℃以下,运输时尽量恒温;鱼苗运输要求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鱼苗,规格要求全长要大于 10cm。有条件的提前 1~3天养在新水中,在装运前一天停止喂食,使其体内的粪便排净,以免进入运输容器中污染水质。成鱼运输要求水质清新,不使用自来水,运输水温要低于25℃。

B、制定详尽的运鱼计划。在鱼苗运输前,尤其是长距离运输,事先制定详尽的运输计划,包括运输容器、交通工具、预计耗时、人员组织等大小事项,若是托运,还需额外预计航班或列车延误的时间(一般2小时以内)。

三、掌握运输时机

在夏天高温季节运输,一般都需降低水温来运输,且最好在晚间运输。小量短途运输可用充气袋外加冰块降温,而哪怕是短途运输,都需尽量避开晴天光照强烈的中午、阴雨天气和凌晨等易出现严重缺氧浮头的时段进行。

四、控制运输密度

运输的密度应与当时当地的气候情况、水温、运输时间及规格等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如水花利用塑料袋充氧运输时,塑料鱼苗袋规格可以为 70cm×40cm,水温在 16~18℃,每袋可装运水花 0.5~1万尾;用水箱装运10~15cm长的鱼种时,运输密度约为1000~3000尾 /m3;成鱼运输的密度以能让其吻部保持向上为好。

五、鱼苗运输技巧

A、塑料袋运苗注水要适中,一般每袋装水 1/4~1/3左右,以塑料袋躺放时,鱼苗能自由游动为好;放鱼时,水花、鱼苗宜带水一批批地装入;在充氧时需先排出袋内空气,再充至塑料袋鼓起略有弹性为宜,为保险起见,一般使用双层袋子,内外袋口都要扎好。有条件的要装箱,把袋子装入纸质箱或泡沫箱中,箱内角落放冰块(一般使用合适规格的矿泉水瓶装着),能起到降温和减少鱼苗应激的作用。

B、水车运苗在夏季运输时,往往会降温运输,多喜用地下水或井水,此时要提前曝氧。在加冰运输时,降温幅度每半小时不要超过3~5℃,降温幅度超过10℃后需稳定一段时间后再降温。在到达目的地前两三小时要开始自然缓慢回升水温。在到达目的地时车内水温与养殖池的水温不能超过 10℃,每半小时升温一次,每次升温不能超过3℃。

C、防病防应激措施可在水中添加粗盐(1‰ ~3‰)、Vc(1~2mg/L)、干姜制剂(1mg/L)等能起到一定作用。

六、养殖池处理技巧

A、养殖池内回温处理

(1)充氧袋需在养殖池内放置约10~20分钟,待袋内外水温一致后方可放入池内;(2)水车运输的需用水泵抽取养殖池内的水对运输箱内的水进行回温处理,同时也让箱内的鱼苗缓慢适应养殖池的水质,但要注意保证箱内的溶氧充足。

B、苗种的适应期处理

长时间运输后,水质发生剧烈的变化,长鱼体也经历了强应激过程。此时可使用Vc(0.1~0.2mg/L)、葡萄糖酸钙(1~10mg/L)等进行泼洒对冻伤,对鱼的体质恢复有一定的效果。使用聚维酮碘、苯扎溴铵等消毒剂泼洒,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暂养24小时后进行喂料,开始可拌三黄散、苦参末等抗菌抗虫的药物,预防疾病。

猜你喜欢
成鱼养殖池溶氧
水体消毒防病用药称量分配的简捷方法
鲫成鱼绦虫病治疗一例
相对弧宽比对双通道方形养殖池的流场优化研究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持续阴雨期间鳜鱼养殖池常见问题及管理措施
1989—2019年环渤海地区养殖池的空间变化特征
广东成鱼破10元/斤,今年加州鲈还会火吗?听听这几位圈内人士怎么说(附购苗指南)
7月增氧有学问,如何在对虾养殖中后期做好溶氧管理?
海南石斑鱼明年或减产40%!鱼苗存活率低,成鱼卖不起价,石斑鱼怎么了?
浅谈制药企业中的发酵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