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技术治疗19例透析通路再狭窄患者的护理

2018-01-17 03:27练贤惠刘雪莲劳凤冰
医药前沿 2018年26期
关键词:泵入血透尿激酶

练贤惠 刘雪莲 劳凤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东 广州 510630)

血液透析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但临床上常因各种原因导致透析通路狭窄,无法进行正常透析,因此,保持内瘘通畅,保证有效透析,是每个透析室护士应该重视的问题[1]。我院介入血管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收治19例发生透析通路再狭窄的患者,均进行介入技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血透通路再狭窄患者19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37~77岁。原发性肾脏疾病12例,糖尿病肾病5例,高血压肾病1例,痛风性肾病1例。临床表现为瘘管杂音消失,动静脉吻合口血管震颤减弱[2-3]。血液透析中血流量降低(<200ml/min),达不到有效透析血流量的标准。

1.2 血透通路狭窄情况

19例均为长期导管置入患者,经彩超检查显示局部血管内径明显缩窄(>50%),内膜增生。

1.3 治疗方法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引导下,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或肱动脉穿刺置管,经导管用输液泵持续泵入尿激酶溶栓。置管溶栓治疗后造影复查,如内瘘狭窄>50%的患者,再行球囊扩张治疗,术毕造影显示狭窄小于30%表示成功。

1.4 结果

19例血透通路异常患者中,9例予置管溶栓后狭窄开通,即时通常率达100%;10例置管溶栓后再予球囊扩张,效果满意。随访10个月,无再发狭窄。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一般护理 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遵医嘱测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24小时尿量。观察内瘘侧肢体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运动等;测量上臂围并做好记录;触摸肱动脉、桡动脉的搏动并标记;触摸内瘘处震颤情况。

2.1.2 饮食护理 给予足够的糖类和脂肪,以减少体内蛋白质的额分解。注意优质蛋白的摄入,补充维生素及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多食瘦肉、蛋、奶、鱼等,以满足机体修复的需要。

2.1.3 心理护理 患者长期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容易产生各种不良心理,如透析管堵塞,更易产生焦虑、紧张情绪,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减轻其心理负担。

2.2 术后护理

2.2.1 术侧肢体护理 每30~60分钟观察术侧肢体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运动情况,观察桡动脉搏动及内瘘震颤情况;嘱患者避免术侧肢体卧位、提重物、戴手表等;不得在内瘘侧肢体测血压、进行注射等操作。

2.2.2 溶栓护理 遵医嘱经保留的导管用输液泵持续泵入尿激酶溶栓,尿激酶剂量每天25~1000000U,持续泵入24~72小时,保持管道通畅。同时合并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2.2.3 病情观察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每日定时测量体重,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定期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情况,及时纠正贫血及电解质紊乱,严防并发症的发生。

2.2.4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控制透析间期的体重,要求透析期间每日固定时间自测体重,每日体重增加不超过1kg,以提高透析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指导听诊内瘘处杂音,自测震颤每日1~2次,如发现瘘管杂音、震颤减弱或消失,提示有血栓形成,应立即到医院处理。嘱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

3.讨论

血液透析通路是否通畅,直接影响血液透析的效果;应用介入技术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透析通路狭窄、闭塞,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势。在护理过程中,做好饮食指导、心理护理、溶栓护理、病情观察、出院指导等对促进患者的康复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泵入血透尿激酶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超声对规律血透患者造瘘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持续泵入刀口冲洗对于预防封闭负压引流堵管的应用研究
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作用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调节性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尿毒症血透患者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意义
尼莫地平静脉泵入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