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以雷:企业要勇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主力军

2018-01-17 20:32
财经界·上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经济带企业家新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再次强调,要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增添发展新动力。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对企业来说,未来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当前,国际政治跌宕起伏,大国合纵连横,地区博弈进一步加剧,未来的世界格局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积极探寻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和变革期。丝绸之路经济带是顺应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大势”,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大战略”。首先,“世界向东,中国向西”,我国构建起全方位开放型经济格局,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使广大西部地区和中西南亚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体系,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向西开放战略的互动发展。其次,我国与俄罗斯的政治互信、战略合作关系已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将有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俄罗斯倡导的欧亚经济同盟、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等有效对接。再次,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和稳定与欧盟的关系,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欧洲市场和亚洲市场连接起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防范和有效化解未来欧盟一体化进程中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最后,新疆虽地处我国的边疆,但却是向西开放的核心,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可以充分挖掘新疆背靠祖国13亿人、面向中西南亚13亿人,两个13亿庞大市场所蕴藏的无限商机和潜力。

要抢抓新疆所处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使其正由我国地理位置上的边陲发展成为亚欧区域合作的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核心区,在我国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和欧亚经济格局中的地位都将得到全面提升。当前,新疆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环境、背景、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变化,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增加,且与过去有很大不同。对于企业来说,在纷繁复杂环境下,把握住机遇,抓住机遇中蕴藏的商机,挖掘市场潜力至关重要。同时,把挑战作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妥善应对,主动出击,把握主动权也不容小觑。

有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世界范围内新一轮产业革命蓬勃兴起,新技术新经济模式加速孕育,我国增长阶段转换,增长方式转变,统筹实施“四个全面”、“五位一体”战略部署,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拓展了要素配置空间,丰富了发展动力选项,为新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实现后发赶超提供了战略机遇。

二是力度空前的政策机遇。第一次、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对新疆工作做出新的全面部署,新疆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中央从南疆发展、民生改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资源开发利用、干部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政策。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为新疆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中央及时出台支持兵团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为兵团改革提供了总遵循。

三是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机遇。借力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大通道前沿及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中央明确支持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在东进西出、产业分工、市场共建、生态保护等方面将有更大发展空间,为新疆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了重大历史性机遇。

四是全国对口支援的杠杆效应。随着国家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深入实施,全方位援疆深入推进,产业、就业、教育、人才等援疆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新疆受援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先进理念、技术、经验优势与新疆独特的地缘、资源、政策优势融合互动,援疆综合效应延伸放大,借力发力的杠杆作用进一步发挥,助力新疆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个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的乘数效应凸显。

五是兵地融合发展的合力效应。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兵团发展壯大、发挥特殊作用,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兵地融合发展,支持兵团深化改革,丰富和完善党政军企合一特殊体制内涵和实现形式,合力建立规范统一的市场体系,推进园区共建、企业共建、合作开发资源等,为兵地企业在更大的空间配置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

有利因素还有很多,但我们更要清醒认识到面临的不利条件。

一是巩固经济发展良好态势难度大。全球经济处于缓慢复苏态势,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我国处于“三期叠加”特殊阶段,投资下滑尚未见底,稳增长压力较大,在以变速度、转动力、优结构为核心的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正倍数级加速向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的新疆传导,传统资源优势趋于弱化,技术、制度、管理等全要素优势基础薄弱、短期难以形成,经济发展动力接续不足,面临着更大失速风险,短期对来之不易的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形成明显冲击,长期则可能被新技术边缘化和新模式殖民化。

二是履行维护稳定任务艰巨。新疆处于暴力恐怖活跃期、反分裂斗争激烈期、干预治疗阵痛期阶段仍将持续,反分裂反恐怖斗争尖锐复杂,地缘政治因素复杂多变,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大,输入性风险因素可能增多,信息、人员流动交融性增强,加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强,传统风险与新兴风险相互交织,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同步增强,不仅对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明显负面影响,提高了招商引资落地的成本。

三是资源环境硬约束不断加大。新疆投资拉动型、粗放型经济特征明显,资源利用率低,单位生产总值耗能高,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党的十九大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严禁三高项目进新疆、新环保立法、中央重拳整治环保突出问题、实行能源和水资源、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等强力措施陆续推出,对新疆“两高一低”特征突出的经济体系形成硬约束。endprint

从新疆实际出发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结构调整、动力转换、微观基础、市场环境等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重大变化。总体来看,新疆发展与改革所处的阶段、所涉及的内容大体与全国发展改革保持一致,脱离不了全国的大背景,但在共性的基础上,新疆又有其独特的个性。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进展相比,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相对落后,沿海自贸区、港口等的建设大大激发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活力;与其他“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参与程度相比,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相对较低,郑新欧、渝新欧等专列相继开通,将内地先进制造业与中亚欧洲市场联系起来,有力地促进内地经济发展,而新疆只是作为过路“财神”,区位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没有真正地发挥。2017年,对新疆来说,是一个特殊年份,新一届自治区党委审时度势,从新疆实际出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强度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不等、不靠、不要,“未雨绸缪”,针对制约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短板——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全面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全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万亿元以上,增长50%。2017年1-9月,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30%以上,这在全国也是领先的。核心区的“大建设”将极大改善新疆“五通”的基础设施状况,既有利于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更有利于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打造优质发展环境,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带动作用。企业要把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结合起来,牢牢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结合新疆区情、企业实际,找准企业发展定位,自觉用市场经济的思维和手段解决问题,在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各级政府要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真功夫

2017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优化营商环境,强调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纵向看,新疆的营商环境已有较大改善;横向看,新疆与内地发达省份的距离还很大。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治理边界,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政府既是改革的对象,又是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政府自身的改革,尤其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成为改革的关键和重要突破口。首先,要使行政职能归位,该放手要放手,该管好的要管好,缺位要补上,越位要回归,错位要纠正。把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让企业在市场搏击中发展壮大、优胜劣汰。其次,要加快“放管服”改革,通过简政放权、创新和加强监管职能,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流程最短、服务效率最高的一流投资环境,构建开放包容、互利合作、重信守诺、亲商清商、尊商护商的营商环境。减少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提高营商便利度。第三,政府要在制定基本的规则和维护市场秩序及服务市场主体上下功夫,进一步发挥发展战略、规划计划、重大项目审批、财政补贴和特许行业许可等经济运行调节手段的导向作用,注重使用产业政策、生产要素的供给数量、结构、方式、主体等多种途径调控经济运行,实现由管理型全能政府向服务型有限法治政府转变。

企业要在更大的空间配置资源联合走西口

2017年5月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抱团取暖是大势所趋。新疆具有口岸、地缘和资源集成的区位优势;有来自五湖四海、包容性開放的人文优势;有工业门类齐全,食品医药、纺织服装、氯碱化工和煤化工、特色矿产资源加工、石油天然气化工和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势。企业要秉承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适应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需要,在更大空间配置资源,要勇于合作、善于合作,借助政府搭建的各种平台,用好丝绸之路建设的各种政策,建立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机制,采取强强联合、互补联合、互惠联合等多种形式,实现劳动力、资本、土地、创新要素最优配置,实现效益最优化、质量精品化、市场最大化,避免无序、恶性竞争。要抓住新工业革命的发展新机遇,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快农业走出去,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省区企业战略合作,内引外联、东联西出,推进建立产业和经贸合作新机制,共同打造产业集群,共建外贸出口生产加工基地,联合“走西口”。

切实深入推进本土国有企业改革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主体是千千万万个企业和企业家,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经营能力进一步改善,实力大大提高,但大而不强、活力不足、效率不高和内部管理不完善仍很突出,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需要下大力气解决。国有企业改革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为目标,以增强活力、提升效率为核心,以分类推进、区别对待、混合发展、股权多元化、去行政化为主要途径,真正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下大力气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进战略性重组,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企业还要紧紧抓住国家给予新疆企业首次发行上市“即报即审、审过即发”政策及适时适当放宽创业板上市条件的有利机遇,加快上市融资。做实中新建集团,以内部政企分开为突破口,把中新建集团打造成为集投融资和资本运营为一体,立足新疆、面向全国、辐射中亚,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为补充,具有较强经济实力、较强就业安置能力、较强人口承载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

各级官员要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2017年9月中央出台了一份高规格文件,对如何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提出意见,这也是中央首次以专门文件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企业家是市场经济中的“关键少数”和特殊人才。虽然企业家的定义有多个维度,但“开拓者”、“创新者”、“掌舵人”是企业家群体的共同标签。优秀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是改革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元素。打造丝绸之四处核心区需要更多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政府要把培养企业家尤其是年富力强的优秀企业家提上工作日程,营造企业家成长的环境,为企业家提供优质高效务实服务,为他们干事创业搭建更大舞台,在全社会营造出奋发有为的实干精神,培养懂经营会管理、能驾驭市场经济的企业家群体,让更多的创新创业者成长为优秀企业家,领导干部要坦荡真诚和企业家接触交往,帮助企业和企业家化解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企业家们也要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胆识和气魄,抓住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敢于和勇于自我革新,坚定理想信念,找准企业发展定位、真抓实干,强化使命担当、回报社会,树行业标杆,展时代风采。

(本文系经济学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秘书长刘以雷在屯垦文史馆《刘以雷文集》捐赠仪式上的讲话)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带企业家新疆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