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让梦可期!

2018-01-17 17:59曹振国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7年47期
关键词:理想主义者麦家理想主义

曹振国

居里夫人曾说:“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而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善至美的境地。”我们可以像麦家一样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在充实自己精神世界的同时帮助并改造社会;也可像著名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伯利恒钢铁公司董事长齐瓦勃、美国老太太Gloria那样,用满腔热血为自己定一个人生理想,选择做一个征服自我并完善自我的智者。这不仅是为了争得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理想实现了,是光荣;实现不了,也不必说是梦想战胜了现实,还是现实打败了梦想,因为梦想和现实常常并不是一场非此即彼的交战。就算是一时一地不尽如人意,也希望我们能够保留着一丝对理想主义的温和坚持,别将理想封印。

“理想谷”的理想

2012年,“中国谍战之父”麦家在杭州西溪文化创意产业园内创办了公益书店“麦家理想谷”,供读者免费读书,并提供免费的咖啡茶饮,还有两间免费客房,是为年轻的客居创作者提供的。然而,“理想谷”的理想绝不仅于此。麦家有感于自己年轻时文学创作的艰难与孤独,开设了邮箱,遴选各地文学青年的优秀作品。入选者会收到邀请,在理想谷二楼设的客房中免费读书、居住、创作两个月。这为写作者获得文学成长提供了一些实质的帮助。

“理想谷”每天都会迎来许多爱书之人。一位聋哑少年说:“有生之年,庆幸来过此地。”大学生杨琼说:“遇见那一刻的惊喜,早已忘却穿越半个杭城而来的疲惫感。第一眼,就爱上这个家。”来自山西省娄烦县28岁的李楠住在这里短短两个月的时间,读完了47本书,还完成了一部中篇小说《万家灯火》,两部短篇小说《生命列车》和《新华书店》,并且修改出长篇《打灯笼的人》的第三稿。他说:“麦家老师说要好好写,要对得起这里的时间。自我感觉已经做到了百分之两百”。“文学·梦想·公益·诗意”是麦家“理想谷”的理想。时代喧嚣,许多人步履匆匆急着赶路,却忘了自己为何出发。而麦家用自己的选择告诉我们:不忘初心,才是最好的坚持。

为了理想而工作

伯利恒鋼铁公司董事长齐瓦勃从小没受过学校教育,少年时期的他,种过地、当过马夫,然而雄心勃勃的他却无时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新的机遇,以实现他出人头地的梦想。

齐瓦勃18岁的时候,来到了钢铁大王卡内基属下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这令他兴奋不已。他下定决心,要成为最优秀的建筑工人。当其他工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太低的时候,齐瓦勃却是在一旁默默地积累着工作经验,寻找更好的工作方法,并开始自学建筑知识。公司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时,看见了他正埋头苦读,便走过去看了书名,翻了翻齐瓦勃的笔记本就走了。第二天,经理问齐瓦勃道:“为什么你要学习建筑知识,平时的工作做得吃力吗?”“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齐瓦勃认真地回答。几年后,齐瓦勃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大型的伯利恒钢铁公司,并创下了非凡业绩,真正完成了他从一个打工者到创业者的飞跃。

心怀理想,青春长存

拉风的机车外套,帅气的紧身牛仔裤,完全是青年人打扮。要不是银色的头发暴露了年龄,你大概不会相信这是一个已经90岁的美国老太太。Gloria在耄耋之年,她没有在轮椅上度过晚年,反而把油门踩得更猛,一次又一次刷新人生的极限,只为自己最初的理想。74岁时,她穿越欧洲,挑战世界上最危险的公路;88岁,她开始每年骑行5600公里参加国际摩托车集会;90岁,她已丈量过地球百万公里的土地。哈雷奶奶的故事激励越来越多人突破年龄的限制,做自己想做的事。

日本老奶奶长冈美惠子,出生于1914年。82岁那年,她扭伤了膝盖,为了伤后复健,她第一次接触了游泳,自此游泳便成了她的一个梦。84岁时,她第一次参加游泳比赛,85岁时,她拿到了第一个游泳冠军,99 岁时,她首次尝试在奥运会标准池里游完1500 米。2015 年,101岁的长冈美惠子参加了业余游泳竞赛。在100岁-104岁自由式1500 米组别,她是唯一的选手。她花了1小时15分钟完成了比赛,并打破了这个年龄段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梦想——心灵最先到达的地方

著名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15岁那年,就写下了气势非凡的《一生的志愿》: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金利峰;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生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著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拥有一项发明专利;给非常的孩子筹集100万美元善款……他一共列出了127项人生的宏伟志愿。亲人和朋友们看到他的这些理想,都不禁哑然失笑,认为这些理想,一个都很难实现,而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实现全部愿望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亲人的质疑声中,他开始了将梦想转为现实的漫漫征程,一路风霜雨雪,硬是把一个个近乎空想的夙愿,变成了一个个现实,他也因此一次次地品味到了搏击与成功的喜悦。四十多年过去,他实现了《一生的志愿》中的106个愿望……这一奇迹震惊了整个世界。

对理想主义的温和坚持

◎周国平

据说,一个人如果在14岁时不是理想主义者,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40岁时仍是理想主义者,又未免幼稚得可笑。

我们或许可以引申说,一个民族如果全体都陷入某种理想主义的狂热,当然太天真;如果在它的青年人中竟然也难觅理想主义者,又实在太堕落了。由此,我又相信,在理想主义普遍遭耻笑的时代,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理想主义者,就必定不是因为幼稚,而是因为精神上的成熟和自觉。

有两种理想。一种是社会理想,旨在救世和社会改造。另一种是人生理想,旨在自救和个人完善。如果说前者还有一个是否切合社会实际的问题,那么对于后者来说,这个问题根本不存在。

人生理想仅仅关涉个人的灵魂,在任何社会条件下,一个人总是可以追求智慧和美德的。如果你不追求,那只是因为你不想,决不能以不切实际为由来替自己辩解。

人有灵魂生活和肉身生活。灵魂生活也是人生最真实的组成部分。理想便是灵魂生活的寄托。

所以,就处世来说,如果世道重实利而轻理想,理想主义会显得不合时宜;就做人来说,只要一个人看重灵魂生活,理想主义对他便永远不会过时。

当然,对于没有灵魂的东西,理想毫无用处。

我喜欢奥尼尔的剧本《天边外》。它使你感到:一方面,幻想毫无价值,美毫无价值,一个幻想家总是实际生活的失败者,一个美的追求者总是处处碰壁的倒霉鬼;另一方面,对天边外的秘密的幻想,对美的憧憬,仍然是人生的最高价值。那种在实际生活中即使一败涂地,还始终如一地保持幻想和憧憬的人,才是真正的幸运儿。

对于不同的人,世界呈现不同的面貌。在精神贫乏者眼里,世界也是贫乏的。世界丰富的美,是依每个人心灵丰富的程度而开放的。

对于“音盲”来说,贝多芬等于不存在;对于“画盲”来说,毕加索等于不存在;对于只读流行小报的人来说,从荷马到海明威的整个文学宝库等于不存在;对于终年在名利场上奔忙的人来说,大自然的美等于不存在。

想一想,一生中有多少时候,我们把自己放逐在世界的丰富的美之外了?

(选自《愿生命从容》)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想主义者麦家理想主义
麦家认错
小树底下好乘凉
理想主义者是世界上的盐
理想主义者是世界上的盐
我想坐船去伦敦
DECODING A SPY SAVANT
理想主义者=爵式音乐=爵式人生
严爵 以最理想主义的态度做一张“现代艺术”
理想主义的感召
校徽消失说明了什么(讨论)/自信不能带有理想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