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器控制方法的对比

2018-01-17 11:59彭云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7年20期
关键词:控制方式变频器

彭云

摘 要 探讨了不同控制方法下变频器的特性,并对u/f控制、转差频率控制、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进行了着重对比,最后为实际工程中变频器的合理选择和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变频器 控制方式 特性对比

变频器是工业控制领域中的重要元器件,以其高精度、宽范围、高效率,且无级调速等优异性能成为电气传动领域的重要电子设备。结合当前变频器市场应用,从不同控制技术对比探析中归纳控制特性,更好的促进变频器的合理化选型。

1 变频器的控制方式

变频器是借助于电力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等来实现对电流、电压、频率的改变,以获得相应的调速控制目标。以异步电动机为例,调速时气隙磁通保持恒定十分重要,如果磁通太弱,铁芯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磁通太强,引发电流太大,导致电动机过热。因此,优化定子频率控制是确保平稳调速的关键。

1.1 u/f控制方式

早期的变频器采用压频比标量控制方式,对异步电动机进行调速控制时,保持气隙磁通为恒定值,电动机定子每相电动势的有效值计算为:E1=4.44f1N1Φm。从上式来看,调控E1和f1,来保持气隙磁通Φm恒定。一种方法是利用U1/f1近似等于常数方式来控制,保持恒转距调速,但因电动机定子电阻、漏电抗的压降而需要进行修正;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基频以上磁通恒定调速,但因受额定电压的限制,频率增加时可能导致主磁通减少,而发生转矩减少。但综合来看,异步电动机在变频器调速控制上,利用u/f控制方式,来改变定子频率,以获得低速运行时足够的转矩,且不会因为磁饱和而增大励磁电流,降低功率和效率。因此,在维持最大过载系数不变条件下,可以忽视定子电阻,从而获得不同负载下的频率和电压最佳变化规律。不过,应该指出的是,在变频调速恒转矩条件下,当频率足够高时可以忽略定子电阻,而在低频条件下,定子电阻不能忽略。因此,在低频条件下,应该适当增加u/f比,来补偿定子电阻的影响。

1.2 转差频率控制方式

转差频率控制是根据转速所对应的频率与转差频率的和,来控制与转差率有关的转矩和电流。该方式精度较高,调速范围较大,但不足是稳定性不够,易受到外界干扰。当然,从转差频率控制中,通过改变转差率来调整转速,并通过转速反馈来控制变频器的频率,再控制其相应的转矩。由于转差频率、电流都在控制范围,使其承受的加减速度、负荷波动较大,影响稳定性。不过,通过利用转速放大器装置,来转换转差频率、电流指令,可以获得较高的调速控制精度。显然,从频率指令、定子端电压指令控制中,该控制结构属于闭环控制,多用于单机控制,但其机械特性与 u/f控制方式一样都具有非线性。

1.3 矢量控制方式

随着变频器控制技术的革新,以空间矢量控制、参照直流控制方式来实现对异步电动机定子电流空间矢量的分解,从而产生转子励磁分量与转矩的电流分量。该方式力矩高、调速宽,精度也获得大大提升。利用矢量控制方式可以消除电动机多变量参数的耦合影响,从而获得优良控制性能。不足是整个电路回路较为复杂,增加了控制成本。矢量控制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按照旋转磁场等效原则,通过检测气隙中相差90°的极距点磁通量的值,来换算成磁通幅值信号、旋转磁空间相位角信号。但由于磁槽的影响,对于磁通信号本身所产生的脉动较大,特别是在低速条件下,磁通观测值变化强烈,不利于有效调速控制。

1.4 直接转矩控制方式

该方式与矢量控制相比,主要以异步电动机转矩为被控制量,通过调整转矩来完成调速控制。直接转矩控制方式,有效解决了矢量控制中对电机参数的过度依赖,避免了矢量控制中二次坐标的变换及复杂计算,利用三相定子电压、电流来计算转矩、励磁,使转矩响应在一拍內完成且无超调。作为最先进的控制方式,该方法以交流电动机参数为直接控制,精度大幅提升,但因周边DSP控制处理器件较多,且成本高,推广应用范围受限。

2 不同控制方式的对比分析

从变频器调速控制性能来看,无论是那种控制方式,都需要从控制指标来衡量系统设计的综合稳定性。力矩阶跃时间是当力矩突然增加所需的时间,由于SPWM开环时间为100ms,矢量控制速度反馈为10~20ms,而DTC开环时间为5ms。由此带来的电动机从空载到突然增加100%力矩后,瞬时速度必然下降。当力矩阶跃时间越少,则误差越小,反之则越大。同样,静态速度误差主要是在某一转速下,负载由空载增加到额定值所带来的转速降落与空载转速之间的比值,多用来表示负载变速下的稳定性。通常,SPWM矢量控制编码反馈与DTC编码反馈的静态速度误差为±0.01%,在系统启动时,因其负载转矩小于变频装置的启动转矩,具有较好的启动特性。当SPWM调速控制时,启动转矩约为150%~180%额定转矩;而DTC启动转矩约为200%额定转矩,可见,变频调速控制方式的稳定性能要优于DTC控制方式。

3 变频器合理化选用分析

从变频器的选择使用来看,优于SPWM控制方式无法实现对力矩的有效控制,其精度不足,多适用于风机、泵类负载;矢量控制技术,利用力矩分量、磁通分量来获得精确控制,保持良好的力矩与速度特性,更适宜控制要求高的工况。不过,由于矢量控制下转子磁链无法准确观测,加之矢量变换复杂性强,其实际控制效果并非理想。同时,考虑到转子磁链在控制系统中需要加配位置、速度传感器,给工况应用场合带来不便。利用直接转矩控制方式,其性能要优于定子磁链控制方式,加上对电动机其他参数的控制,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具有较广的应用性。另外,在交流调速系统设计中,要考虑的系统配置的最佳性能,应从设计、结构、成本、维护工作量等方面来合理化选择,在保障系统技术指标前提下,降低投资,实现高性能价格比。

参考文献

[1]李国洪,陈华玉.变频器控制的异步电机参数辨识研究[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6(12):66-69.

[2]易卫乔.基于PLC及变频器的集成控制方法研究及其应用[J].自动化应用,2016(08):18-19.

作者单位

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 江苏省扬州市 225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控制方式变频器
变频器在电机控制系统中的选择与应用
基于LabVIEW的变频器多段速控制
简析变频器应用中的干扰及其抑制
大型火力发电厂辅助车间系统控制方式及网络结构的研究
西门子变频器的应用 第3讲 MM4系列变频器在PID中的应用
变频器在水泵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变频器柜散热的方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