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容灾建设技术

2018-01-17 15:45陈飞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7年20期
关键词:信息系统电力企业

摘 要 信息系统搭载计算机技术获得飞速发展,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以电力企业为例,短时间的信息系统突发性故障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进一步提高企业正常运营中的抗风险能力,需要重视信息系统中的风险评估工作,并根据分析,及时将容灾建设技术应用到电力企业信息系统中,最大限度降低故障引起的损失。

【关键词】电力企业 信息系统 容灾建设技术

作为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基础设施,电网对于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电力企业在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管理中对计算机技术存在较强的依赖性,计算机技术为企业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隐藏着一定的风险。通过使用容灾建设技术保证企业业务上的连续性运营,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1 容灾技术概述

容灾技术最早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最初只是用于企业数据和系统的备份,随着后期内容的不断扩展,被应用于业务上的备份。企业使用容灾建设技术完善信息系统时会参考两个重要因素:业务的重要程度和故障恢复忍受程度。之后,美国企业通过将危机管理理念与容灾技术进行融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并依据具体情况划分出7个等级。

经过后续的发展,容灾技术在应用中形成了以下三种形式:

(1)主机型远程容灾。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对数据进行复制完成数据的备份,目前可以实现异地数据复制。主要优点体现在成本低、系统架构简单;缺点在于处理能力较弱,一旦同一时间的故障数量较多时,会降低处理效率,提高投入成本;

(2)存储系统型异地容灾。数据的复制更加灵活,同步和异步的方式都可以实现。优点在于可靠性和性能得到提高,缺点在于投入成本加大;

(3)虚拟化容灾方式。这种方式的功能性较强,在恢复数据时对服务器和存储系统的性能影响非常低。但这种方式的价格非常昂贵。

尽管以上三种技术各有优缺点,但在具体应用中由于技术的局限性,导致三种方式的优点不能进行融合,进而在企业应用中形成容灾孤岛,对企业的一体化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2 信息系统灾难风险评估

信息系统灾难评估工作室完善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重要工作。信息系统灾难评估通常需要两个步骤,第一是对系统的数据中心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主要工作在于检查系统数据的处理流程以及应急的响应时间以及处理效果,这也是最基本的风险评估工作。其次,在保证数据中心存在完善的多数据备份等措施之后,还要进行灾难性评估,具体指的是出去系统本身风险,由于外界风险导致的系统故障问题。主要评估内容包括:设备的使用寿命到期引起的故障、技术平台更新引起的故障以及自然灾害等引起的故障。主要做好各方面的风险评估工作,才能完善系统的坑风险能力,在面临各类故障时,才能极大程度地保证企业的利益。

3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容灾建设技术

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业务种类不断增加,在信息处理方面使用的技术越来越先进。并且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企业的业务更新数据不断加快。基于此,应该通过对现有的容灾技术进行分析,综合建立一套可实现全局高效管理的容灾体系,保证电力企业业务系统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3.1 容灾目标分析

电力企业种类众多的业务都是建立在计算机系统上的软件硬件以及实际运行的数据中。因此,容灾体系建设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软硬件和实际运行数据的备份,在保证各方面的同时缩短系统的恢复时间。电力企业系统容灾建设应该按照第7级进行,具体应该综合一下几个方面:正常运行中的数据在极短时间内丢失或者零数据丢失;业务软件的自动更新备份;业务系统的运行状态监管;业务系统的运行状态监管以及企业级业务系统容灾管理。

3.2 容灾技术分析

3.2.1 业务数据备份

业务数据的备份会应用到数据库复制技术,具体是将集中存储的共享数据同步或者异步复制到其他的一个或者多个备份站上,并保证原有数据的完整性。但当前由于电力系统的自身特点以及现有的技术局限,在利用数据库复制技术完成数据备份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为解决这一重要问题,应该在业务系统应用层实现数据访问,并且业务数据访问层应该具备以下特点:多数据库连接管理、主备数据库节点的配置管理、自动故障切换、群组内数据库操作缓冲同步或者自动增量同步以及主备数据库的数据同步过程支持同步模式和异步模式,并可以由用户自行支配。

3.2.2 业务软件备份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中,业务软件是数据的管理者,整个备份的过程是对软件、程序文件以及临时数据文件的备份过程。具体可以根据数据更新情况使用不同的技术,对于更新数据较少的可以使用主机型容灾技术,对于数据更新较多的可以使用存储型容灾技术。两种技术各有利弊,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提高容灾系统的性能,在网络和硬件条件满足的条件下,应该尽可能在数据应用层完成备份,同时在技术上应该保证支持以下几个方面:文件资源版本比较、给予操作系统的文件操作监控、文件资源整体同步、增量同步、文件系统多点同步以及网络存储支持功能和断面备份。

3.2.3 系统自动接管

系统自动接管程度也是衡量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容灾体系是否完善的重要方面,当前主要使用群集技术实现这一功能。为完善系统容灾的自动接管功能,需要在应用层完成接管工作。但这一过程对软件有一定的要求,软件应该具备以下特点:系统状态只能判断和快捷扩展、完善的处理顺序、系统自动接管的快速响应、以及IP共享。

3.2.4 系统运维监管

电力企业应该在系统运维监管中加大力度,主要应该提高对管理软件的重视,管理软件应该具备以下功能:系统状态监控、单务系统切换、系统整体一键式切换以及图形化的展示和操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对于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将故障发生时的损失降到最低具有重要作用。在使用容灾建设技术时,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

参考文献

[1]石永革.基于Agent的容灾系统数据同步机制[J].微计算机信息,2015(09):23.

[2]温宗臣,李战怀,朱立平.远程容灾系统核心技术研究[J].微处理机,2016(01):74.

作者简介

陈飞(1982-),男,江苏省吴江市人。硕士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维护及专业管理。

作者單位

云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云南省昆明市 650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系统电力企业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基于新形势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企业综合节能信息系统SciMES
高速公路信息系统维护知识库的建立和应用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
关于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应用
对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