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环境优化

2018-01-18 04:08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榆林市加工业龙头企业

李 燕

(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陕西 榆林 719000)

1 发展现状

榆林市农产品加工业起步较晚,长期停留在小作坊生产阶段,90年代初,部分作坊完成资本积累逐步发展成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市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679家,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8家。产业涉及粮食加工与制造业等15个行业,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30.15亿元。与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先进地区对比,榆林市企业在组织规模、产品增值率方面还相较落后,产业发展类别上种养类产业组织个数偏多,多停留在初级种养贮藏加工层次,发展模式和服务功能相对单一,主体带动能力上生产基地订单化水平相对偏低,从业人员素质方面也相对落后,城镇劳动力占比不高。

2 存在问题

2.1 政策落实不到位。当地政府出台的 《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及“由市发改委、市地方电力公司制定具体优惠政策并负责落实对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初加工、贮存保险实施电价优惠。”实际抽样调查显示,从事杂粮、荞麦等加工企业,用电并没有得到优惠,反而按照工业企业用电标准,在普通民用电价格的基础上每度电增加0.3元,用电成本增加近1倍,已经进入农业园区的龙头企业,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均要企业自己筹资配套,又增加了企业资金流转困难,部分省级园区现因资金流转困难已经难以运转支撑。

2.2 重视程度较低。加工类龙头企业通过有效主导优势农产品流向,技术指导种养植和订单收购,让农民丰产的同时又丰收,加工转换环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当地农民就业,是比种养业更重要的农业农村发展动能载体,但从近十年来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情况来看,加工类龙头企业的扶持名额少,力度不大。

2.3 金融资金支撑力度小。目前商业银行虽然推出了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但手续复杂额度小,多数中小企业只能靠银行贷款、私人融资和国家扶持缓慢滚动发展。企业受资金瓶颈所限无法快速发展扩张。

3 发展环境优化

3.1 促进中小微企业进驻园区。各级政府文件强调要引导加工业集聚集群发展,中小微企业也迫切需要进入产业园区共享客户、物流资源。榆林市目前从事酱醋、米酒、黄米馍、沙芥菜、豆腐等陕北特色饮食文化的加工企业,产品品质出类拔萃,是未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生命力很强的朝阳产业,但在发展中多处于“游兵散将”、“单打独斗”的状态,入驻园区成本大、手续冗繁、门槛高,迫切需要政府根据企业对厂房、基础设施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建设标准化生产厂房,企业通过租赁的方式入驻园区,既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又提高了园区土地和设施的利用率。

3.2 开展“一企一策”帮扶。榆林市部分精深加工农产品原料绿色生态,加工过程少添加更健康,深受市场欢迎。以某公司杏仁粉为例,该产品品质卓越,远销上海、福建等地,产品供不应求,订单应接不暇,但由于企业规模小,产品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设备升级筹资乏力,前景相当好的产业无法抓住机遇做大做强;另一种情况是:好产品“默默无闻”,缺乏宣传、不为人知。对此当地政府应当考虑针对企业的不同困境“一事一议”、“一企一策”进行帮扶,为企业发展排除障碍、优化环境。

3.3 优化原料初加工环境。建议政府围绕优势产业,加强主产区产地初加工设施建造、设备升级,每年新建果蔬冷藏、贮藏、烘干等设施,保证加工设施在有需求的产地及时建设使用,区域特色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减少产后损失,将更多收益留在农村。

3.4 强化政府服务职能。鼓励财政整合涉农资金,建立完善长效机制,稳步增加财政资金投入,采取贴息、奖励、配套等方式,重点围绕基础建设、主体培育、创新研发、品牌培植、设施设备改造升级和特色产业集群创建等给予扶持,增强引导和激励效应,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1]王焕有.陕西省2010年度农业产业化优秀调研报告汇编 [C].西安:陕西省农业厅,2010.

[2]张耘,王宏岩,刘占和.陕西现代农业的希望在榆林 [C].榆林:榆林市农业局,2011.

[3]张耘,刘占和.榆林小杂粮 [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榆林市加工业龙头企业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叶锐仙作品
破解民企“经理荒”——榆林市“云端”培育万名职业经理人
不让脱贫攻坚“踱虚步”——榆林市强化脱贫攻坚督查
《这片黄土地》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黄土画派作品展在榆林市举办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农业农村部举行定点扶贫地区龙头企业对接活动
农产品加工业稳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