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分析

2018-01-18 12:21邢艳梅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作物肥料秸秆

邢艳梅

(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侯村乡农村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山西 太原 030100)

随着人们温饱的问题不断解决,我国整体粮食的需求量和产量的增加,使得我国成为作物秸秆生产大国。由于人均耕地和水资源短缺,使得作物秸秆变得非常重要。合理利用秸秆,不仅能够节省农药化肥,还能够减少水污染、空气污染。因此,综合利用作物秸秆,将把各类作物秸秆转换为重要的农业和工业生产资源,进而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

1 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效益分析

将作物秸秆作为能源,建造秸秆燃气供给装置,通过计算,千克作物秸秆能够制作2.2m3的燃气,每个装置能够为周围1km内的200~250户农民的提供燃料需求;将秸秆作为饲料,使用秸秆生物蛋白技术,以年产1500t秸秆饲料计算,平均利润能够达到45万;将秸秆作为肥料,我国很多企业已经研发出秸秆复合肥。通过使用农作物秸秆、杂草及增效肥料,每t秸秆复合肥售价可达1780元,按生产规模计200万t计算,中等化肥企业年总产值可达3560万元,利润在750万左右,极具经济价值。

2 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2.1 将秸秆作为农用肥料应用

由于作物秸秆中含有非常多的有机物及氮磷钾矿物元素,可以为土壤中提供充足的营养供给。因此,将作物秸秆当做一种肥料来合理的利用,既是一种低成本补充土壤养分、平衡土壤的方法,又是新型农业发展的途径。将作物秸秆作为肥料使用,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2.1.1 秸秆还田

在作物收割之后,使用作物收割机将作物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然后用旋耕机将粉碎的秸秆翻耕进土壤中,当秸秆和土壤进行混合后,经过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发酵等作用,在整个冬季中,秸秆会分解成为具有利用价值的有机质,可以供给第2年的农作物吸收。这样的秸秆还耕方法,既方便又快捷,还能够节省肥料,降低了生产投入。但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秸秆在分解过程中,分解效率较慢,而且不能应用于同茬作物,只可以使用在隔茬作物。比如秋收玉米秸秆,可以回填种植大豆、水稻等。

2.1.2 高温肥料

在秋收过后,将作物秸秆堆放在一起,放置在高温天气,加入适量的水,用塑料薄膜覆盖,通过自然温度及发酵原理,将秸秆沤成肥料。但由于天气原因,这种传统的堆沤方法,发酵时间长,不适合快速生产需求。

2.1.3 生物发酵

将作物秸秆堆放在一起,添加少量的生物菌剂和氮肥混合水,放置在高温环境下,让作物秸秆堆沤成有有机肥料,通过使用这种方案,较高温肥料腐熟时间能够提前2~3周。

2.1.4 过腹还田

过腹还田是指用秸秆喂养畜禽,通过畜禽排泄粪便到农田中,是一种效益非常高的秸秆利方法。也可以将难消化、口感差的秸秆,比如高粱秸秆,经过经氨化及微生物处理,来改善秸秆的结构,喂食大型的牲畜,将过腹后,变成有机肥再还田,从而生成了粮食生产―秸秆—饲料—肥料—粮食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2.2 将秸秆作为新型能源应用

作为生物质能源利用。生物质能源是我国的第4大能源,而作物秸秆资源占我国生物能源总量的一半,将秸秆作为生物质能源,可以解决能源紧张问题。现如今,一些火电厂就使用秸秆做为燃料进行发电;秸秆气化。将作物秸秆加工成碳材料,来作为燃料,在农村取暖等生活中具有广阔前景,也是秸秆利用的新方法。

2.3 将秸秆作为工业原料应用

作物秸秆含有大量纤维,能够作为轻工纺织业及建材的原料。将秸秆和化学原料进行混合加工,生产出保温性及装饰性较强的秸秆板材,应用在建筑施工及家具产业中,来替代木板、砖等。作物秸秆通过化纤技术处理,加工成为人造丝或者人造棉。还可以将作物秸秆应用在造纸产业,从而提高秸秆的能源利用率。

2.4 将秸秆作为基料应用

将作物秸秆作为基料使用,能够生产出食用菌,这是一种秸秆向食物转化的过程。比如在河南省获嘉县,当地农户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加入水、石灰、湿鸡粪等原料,经高温发酵,再接种装袋发菌。使用该项技术建一座200m2的大棚栽培食用菌,一年可转化46704m2的玉米秸秆,每kg秸秆可产鲜平菇1kg或鲜草菇0.15kg,每667m2玉米秸秆可创产值1200多元。

3 结论

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能够促进农业发展。在此基础上,将秸秆作为生物质能源,可以解决能源紧张问题;通过旋耕机将粉碎的秸秆翻耕进土壤中,经过土壤中的微生物发酵,能够将秸秆会分解成为有利用价值的有机物。因此,作物秸秆可以作为农用肥料、新型能源、工业原料等资源综合利用。

猜你喜欢
作物肥料秸秆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8年12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肥料是否正规 教你快速辨别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