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副伤寒与猪肺疫混合感染诊断与防治

2018-01-18 12:24张爱霞
中国畜禽种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副伤寒致病菌猪只

张爱霞

(广西凭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532600)

随着人们对猪肉及猪产品需求的逐渐增多,养猪业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疾病的混合感染,发病率逐年上升,猪副伤寒是一种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对1~4月龄的仔猪危害严重,临床症状主要有坏死性肠炎,发生此类症状的通常是慢性发病型,部分患病猪急性发病表现出败血症。猪肺疫是有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疾病,也是人畜共患病的一种,临床表现以急性败血性为主。在养殖过程中,两种致病菌混合感染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养猪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1 猪副伤寒与猪肺疫混合感染的诊断

1.1 临床诊断

猪只在发生副伤寒与猪肺疫混合感染时会表现出精神萎靡不振,体温上升至41℃以上,食欲降低甚至停止进食,还会发生腹泻,粪便呈暗绿色或淡黄色,恶臭气味强烈,并伴随呼吸不畅的症状。部分患病猪喘呜音明显,部分患病猪鼻腔内有含有血液的鼻液流出,全身皮肤出现紫斑,尤其是耳部、颈部、腹部及四肢部分的紫斑面积较大。

1.2 解剖诊断

解剖患病猪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特别是肺门、肠系膜及下颌处淋巴结的症状特别明显,脾脏肿胀变大至原来的2倍左右,表面呈蓝紫色。质地坚硬,状态与橡皮接近,肝脏肿胀较轻,表面有大量坏死灶,呈灰白色,肝脏肿大,胆囊黏膜处有芝麻大小的坏死灶,胆汁黏稠度增加,盲肠、结肠和回肠后段的肠壁变厚,胸膜处有纤维性物质,呈黄白色。肺间质有明显的水肿现象,喉头和气管内含有大量泡沫状黏稠液体。

1.3 实验室诊断

猪副伤寒与猪肺疫混合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依靠细菌学检查的方法。取病死猪的肝、脾、淋巴结、肺等病料组织制作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后,显微镜检查,可见革兰氏阴性菌。

根据患病猪的临床表现、解剖病变及流行病学能初步诊断该病,通过实验室细菌学检查可确诊猪肺疫与猪副伤寒混合感染。

2 防治措施

2.1 加强饲养管理

猪副伤寒与猪肺疫混合感染属于细菌性疾病,因此,在该病预防过程中,做好生物安全防护措施至关重要,定期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环境中的应激因素,增加营养,全方位的提高猪只抵抗力。保证环境卫生清洁,控制致病菌滋生和传播,减少猪只接触病菌的机会,防止感染。同时采取全进全出、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封闭式管理,减少猪只与外界的接触。可以在饲料中适当添加抗菌类药物,也对该病的预防有一定的效果。

2.2 疫苗免疫

在仔猪断奶前接种猪副伤寒疫苗,每年春秋两季接种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菌疫苗是预防猪副伤寒与猪肺疫混合感染效果较好的免疫方法。

2.3 发病后处置及治疗

一旦发现猪场内有猪只患病,要立刻检查全群猪只体温,对检测后体温较高的猪只进行治疗处置,无论其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均要先视其为患病猪。将患病猪和健康猪分开,患病猪隔离饲养,减少疾病传播扩散。猪场内要立即启动紧急消毒措施,使用火碱水彻底消毒猪场内的环境。健康猪只的饲料中使用氯霉素原粉预防致病菌侵袭,每天添加3次,连续饲喂5d。如果猪群中没有新的病例出现,说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针对患病猪症状比较严重的,特别是皮肤表面已出现大面积红斑的患病猪,治疗比较困难,治愈时间长,治疗成本高,应将其淘汰处置,减少经济损失。针对症状较轻的患病猪,饲料中添加口服氯霉素原粉的同时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注射、地塞米注射液、安痛定注射液;或者是肌肉猪舍磺胺嘧啶注射液,每天注射2次,连续治疗5d,效果显著。也可以使用以下方案治疗患病猪:肌肉注射氟苯尼考或土霉素,每天1次,连续治疗5d;皮下注射猪抗出血性败血病血清也能较好的治疗猪副伤寒与猪肺疫混合感染。

猜你喜欢
副伤寒致病菌猪只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的危险因素分析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研究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羊副伤寒病的防治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仔猪副伤寒的中兽医治疗(防治)方法整体化研究
急性盆腔炎的致病菌分析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