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禽类大肠杆菌病诊断及防治措施

2018-01-18 12:24雷俊芳重庆市渝北区双凤桥街道畜牧兽医站401120
中国畜禽种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禽类抗病病症

雷俊芳 (重庆市渝北区双凤桥街道畜牧兽医站401120)

曾 佳 (重庆市渝北区兴隆镇畜牧兽医站401120)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市场上禽类的消费量也在不断增加,养殖户需要运用科学手段养殖禽类,以保障禽类快速繁衍与健康生长。大肠杆菌病是禽类最容易患的病症之一,通常是由禽类体内大肠埃希菌中的血清引起,禽类在发病时出现肠炎、气囊炎等一系列剧烈反应,严重时还会引发病变或死亡,需要禽类养殖户采用科学手段进行预防与判断。

1 禽类大肠杆菌病诊断依据

1.1 病症的临床诊断

一月龄前后的幼龄禽更容易遭受大肠杆菌病的感染,且禽类中以雏鸡的发病最常见。禽体在排泄粪便时会将携带的大肠杆菌一并排出,其中沾染到蛋壳的大肠杆菌容易侵入蛋内,引发蛋壳外的感染现象。禽类卵巢和输卵管也容易遭受大肠杆菌的感染入侵,导致禽类在孵化初期开始死亡,同时,患病禽体分泌物或排泄物中也携带大肠杆菌,在饮食过程中传染给健康禽体。

1.2 病症的临床表现

通常来说,感染大肠杆菌的禽体会出现很多种临床症状,较为常见的主要有急性败血症、气囊炎或肠炎症。其中3~7周龄的雏鸡最容易患上急性败血症,而且患病禽体往往会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死亡,一些患病期较长的禽体会慢慢出现食欲消减及排泄物呈黄白色的症状,肝脏也会出现灰白色坏死灶,如果不尽快医治很可能会导致禽体各器官出现败血症变化。

2 禽类大肠杆菌病防治措施

2.1 增强禽体抗病能力

防治禽类易患的大肠杆菌时,要注意采取科学的养殖方式提升禽体自身的抗病能力。目前,已研制出能防治不同病症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在选择防治时,要结合禽体具体发病表现进行选取,一般来说,当养禽场已经出现禽体患病的情况时,应对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分析,以便选取菌株制造多价灭活佐剂菌苗,注射给养禽场内7~15日龄的禽体,并且禽体在25~35日龄及120~140日龄时都要进行注射,以便禽类体内产生对大肠杆菌的抗病免疫力[1]。

2.2 科学开展饲养工作

禽类抗病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干净卫生环境提供的保障,养殖户要掌握科学养殖知识,把控好养殖场内容易影响禽类生长的各种因素。养殖场内空气的温度、湿度及光照均会对菌体产生影响,环境的净化有助于抑制养殖场内有毒氨气的聚积,同时还要注意加强禽类饮食用具的清洁力度,每日都要对水槽和饲槽进行清洗和消毒,并且适当在投喂的饲料中添加易于提升免疫力的有机酸及微生态制剂等,以便全面做好大肠杆菌疾病的防治工作。

2.3 合理选取药物防治

在确保养殖场内清洁消毒工作的科学完成后,也应从饮食方面增强禽体免疫力,适当使用药物进行禽类常见疾病的基本防治。疾病发展到中后期,引发禽体严重的气囊炎等症状时,药物治疗已难以起到防治效果。因此,在禽体容易患上大肠杆菌病的发病日龄前应选择敏感性药物进行有效预防,如果禽体已经出现发病现象,可以使用庆大霉素、土霉类及强力霉素等药物,尽快抑制疾病的蔓延速度,以便在送医前控制住禽体的病情。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肠杆菌病是禽类在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症,会对禽类正常的发育与成长造成影响。禽类养殖户需要了解大肠杆菌病的基本知识,以便在禽类出现类似症状时,及时对病禽进行隔离并尽快送医诊治,避免引发严重的传染或病变情况。养殖户在日常饲养工作中要着重保持养殖场的清洁程度,通过经常性消毒与科学的饲料喂养,由内而外降低发病概率。

[1]宫彦超,迟静.规模化禽场中禽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研究[J].兽医导刊,2016(8):134.

猜你喜欢
禽类抗病病症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影响禽类养殖的不利因素及措施
禽类呼吸道疾病防治措施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青春期病症
解除美国禽类产品进口限制
高产优质抗病杂交油菜新品种娄文油99
植物细胞内存在“自杀神器”
禽类呼吸道疾病的防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