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蜡蚧在沈阳园林植物上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

2018-01-18 12:21傅海英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白蜡若虫虫体

傅海英

(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白蜡蚧(Ericerus pela),属同翅目蚧科昆虫。白蜡蚧一直是危害绿化工程的顽疾,在沈阳市发生点位很普遍,发生程度也很重。主要对水蜡、白蜡、花曲柳、水曲柳、暴马丁香等园林植物危害严重。该虫以成虫、若虫密集在枝条上刺吸植物汁液为害,常造成植物生长缓慢,树体衰弱,降低园林植物绿化效果,严重的地方可导致植株干枯死亡。由于该虫特殊的生活习性,增殖数量巨大,用一般药剂防治效果不明显。介壳虫固有的介壳加上雄虫分泌的蜡层使得杀虫剂很难在其身上发挥作用。近几年,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有效的预防白蜡蚧虫害的防治技术。

1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1代,早春,随着寄主植物树液流动、萌芽,白蜡蚧越冬雌成虫开始取食、生长、变大,陆续在雌成虫母壳外产生分泌物,出现“吊糖”,白蜡蚧母壳外部开始膨大变软,内部受精卵开始发育。4月下旬产卵,5月初—5月20日为产卵盛期。由于雌成虫发育不整齐,产卵期延续到6月初。发育成熟的卵在母壳中孵化。5月末为孵化盛潮。孵化的若虫在母壳中短期停留后从臀裂处爬出。雌若虫先有一段不固定时间称为“游杆”,选择适宜叶片后转入“定叶”,雄若虫没有“游杆”习性,而直接“定叶”。5月上旬为“定叶”盛期。定叶后取食汁液,雄若虫第2d体背出现白色蜡丝,经5~7d虫体为白色蜡质包被,又经8~10d蜕皮进入2龄;2龄雄若虫离叶爬到枝条上群集不再移动,固定雄若虫开始二次蜕皮,此时放蜡,枝条上出现白色蜡层。8月中下旬为真蛹期,9月初成虫羽化,9月中下旬为成虫盛期。雄成虫不擅飞翔,羽化后在雌虫上爬行,寻找交尾机会,交尾后1~2d死亡。而受精雌成虫和已无虫体的白蜡棒在寄主枝条上越冬[1]。

2 防治技术

3月份,结合园林修剪,剪出带虫枝条,包括蜡棒枝和雌成虫越冬枝,降低越冬虫口基数。

4月初,园林植物发芽前喷洒3~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灭越冬雌成虫。4月上旬—4月中下旬,雌成虫蚧壳膨大变软时,向有虫株喷洒20%噻嗪酮·杀扑磷500~700倍液,杀灭膨大期雌成虫。

5月上、中旬为雌成虫产卵期,且园林植物开始放叶,此时用药虫体不易着药,且即使杀死雌成虫也无法消灭虫卵,效果不理想。

6月初—6月中旬为若虫孵化期,此阶段是防治最佳时期,由于若虫孵化不整齐,所以为确保防治效果,应在其“初孵若虫期”至雄若虫“定杆”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可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0%双甲脒乳油1500倍液、40%杀扑磷乳油1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2500倍液等防治若虫。需连续喷药3~4次,间隔5~7d。要求叶片正反面均匀着药,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8月下旬—9月初为雄成虫羽化期,在此之前应完成蜡棒的清除工作。继续喷施无公害药剂进行防治,此时雄虫离开蜡层保护及时喷洒药物便可将其直接灭杀,是降低白蜡蚧虫口密度最简单有效的时机。可人工刮除、捻碎雄若虫蜡棒,并对有虫株喷施防治药剂,3%高渗苯氧威乳油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0%噻嗪酮·杀扑磷乳油2000倍液,间隔5~7d,用药2~3次。

10月末—翌年3月末,此时蚧体一直固定在枝杆上越冬。利用该蚧虫虫体固定在枝条上不动的习性,采取人工刮除虫体防治方法,提倡早刮早防治。

抓住其若虫爬行期和越冬固定期防治,是用药防治和人工防治该害虫的最好时期。

3 结语

白蜡蚧防治措施都应该建立在其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之上,做到防治及时、方法多样、用药准确;由于园林植物生长环境的特殊性,白蜡蚧防治必须遵循生态学原理,采用综合治理措施,才能确保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应增强园林植物本身抗虫能力,人为创造有利于树木生长的环境条件。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合理施肥和灌溉,培育健壮树势,增强抗病虫能力。保证园林植物生长环境的卫生是减少病虫害侵染来源的重要措施。对定植的园林植物要随时检查,细心观察,做到早发现,早消灭,做好虫情监控。

[1]王宇飞.园林有害生物[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白蜡若虫虫体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及危重病例治疗
犬丝虫性眼炎的防治
白蜡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应用研究
白蜡外齿茎蜂防治试验研究
对节白蜡盆景欣赏(下)
不同日龄悬铃木叶片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发育及存活率的影响
田间常见8种有害蝽类若虫龄期的区分
吡喹酮衍生物DW-3-15对日本血吸虫PZQ抗性虫体的生物学效应观察
蚧虫初孵若虫采集、保存和玻片标本制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