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辽宁省半农半牧区草地生态建设途径

2018-01-18 16:13刘冬丽刘冬辉
中国畜禽种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草畜种草草场

刘冬丽 刘冬辉

(1,辽宁省阜蒙县草原监理站123199;

2,辽宁省阜蒙县动物检疫站123199)

辽宁地区具有丰富的草地资源,主要位于辽宁西部及西北部地区。目前最好的方式是种植豆科和其他科牧草,在退化的天然草场建立人工草地以达到改良的目的。但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辽宁省半农半牧区草地生态建设面临着两大严峻形势:一方面是轻草重农,能保留下来的草地面积越来越小,且质量越来越差,另一方面,滥垦、滥占、滥牧天然草场现象严重,这就大大加剧了草地退化的程度,两方面的重要的因素导致半农半牧区无法形成完善的草地生态系统。鉴于此,笔者将对草地生态建设途径以5个方面与大家进行探讨。

1 退耕还草

过去为追求短期效益存在盲目扩大耕地的事实,这就会造成严重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的后果,大大破坏了土壤肥力和耕地生产力。为改善现状,将低产田全部退耕还草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既可以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生产力高的土壤地段,达到最大的经济价值,还能够生产优质植物蛋白、以满足当地畜牧养殖业的长足发展。像福兴地镇、化石戈镇、平安地镇,有利结合退耕还草、种草改土、种草治沙等措施,改善开荒草场进而带来的农业比例失调的问题,强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态循环与大农生产结构的转换。

2 种草兴牧

种草兴牧是目前一种新型的养殖模式,实现生态效益、能量转化与物质循环加速的良好局面,使种草兴牧这句话切切实实地落实到实际的生产中,在半农半牧区推广的 “草畜结合生态模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增加,同时由于草畜发展同步、配套,实现了草多、畜多、肥多、粮多、商品畜多的高效生态良性循环。

3 草饲轮作

解决草地更新、提高生产力、建立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之一就行实行草饲轮作。辽宁省半农半牧区的人工草地多数为沙打旺草地,通常使用周期为4~5年,更新时间为4年一次,每年有25~30%需更新。例如,用沙打旺 (有固氮养地功效)下茬实行草饲轮作,不仅可以保护草地生态系统稳定,还能使饲料生产量增加,在空间上牧草和饲料作物能够达到合理的结构,这样就实现了 “用地、养地”相结合的良性生态循环。

4 改良与利用相结合

因地制宜地改良退化草场,能够使半农半牧区草地生态系统失衡的现状得到很大的改变,对恢复其生机、大大提高生产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退化草地进行改良可以采取具体的措施如封育、切耙、补播、施肥和水利工程等单一或综合农业技术措施,可以收到良好的局面。另一方面,改良后的草地也需按照功能再进行细分,打草场和放牧场应该严格区分。打草场要实行全面封闭的方法,着力加大农耕力度,争取生产出更加优质的草产品;放牧场根据草场植被生长情况,划分牧区,而且放牧数量要严格控制,要按照长期发展计划规定每个牧区的生产量,并实行半封闭的管护措施。最好按照草场生产力的情况,安排放牧。也就是说如果草场的生长状态良好,可以适当放牧以促进草场的更新速度,当然,如果草场的生长状况不佳时,首先要适时调整畜群数量,使草场与载畜量均衡,做到效益的双增值。

5 舍饲与放牧相结合

在实际生产中采取农牧结合、农副产物和刈割干草结合等方式,进行牲畜的放牧与舍饲交叉管理,既可以增强达到畜牧业持续发展的结果,又能够保护、建设人工草地。饲养方式的变革从放牧与舍饲相结合开始,此方式使草地得到有效休整,着重保护草地植被分布,改善以往畜牧养殖常出现的 “夏饱、秋肥、冬瘦、春亡”的养殖问题,实现草地资源与畜牧业发展相结合,达到退化草场改良的目的。

猜你喜欢
草畜种草草场
生日礼物种草合集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 推动草畜产业化发展
优质草畜品种选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对草畜平衡管理模式的思考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天然草场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探究
新草场有多远
节日“种草”
美容须防被“种草”
青青草场